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形象知识:1.诗歌中的形象包括(1)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一、形象知识:1.诗歌中的形象包括(1)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列 三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例9]
十五 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题中的“十五夜”,指中秋之夜。
《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
请你品评一下“落”与“在”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答案:用“落”字好。“落”字给人以动 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洒落人间。 “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不够形象生动。
一、形象
知识:1.诗歌中的形象包括(1)叙事诗 中的人物形象,(2)抒情诗中的抒情主 人公,(3)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2.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中 艺术形象的内涵,即分析、判断它们包 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1.鉴赏人物形象
技法解密:①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
诗歌塑造人物的手法有肖像、语言、 动作、神态等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 从侧面去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抓住 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②
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
古人写诗时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 法,分析时不能只看表面意思,要体察写 作意图.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 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了什么形象?

鉴赏音韵和谐,就是欣赏鲜明的节
奏、优美的旋律及表达的丰富情感。
[例16]
山店
卢纶
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
诗的首句用“登登”和“决决”两个叠词分别
写出了什么?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登登”写出了登山路的声音;“决决” 写出了溪泉的声音。这样写节奏鲜明,音节 和谐,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1.准确鲜明
所谓准确,是指语言能确切地 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恰到好处地表现事物的面貌和本质; 所谓鲜明,是指能爱憎分明地表达 出作者地思想感情。
对古诗语言准确鲜明的鉴赏, 就是分析作者如何准确鲜明地状物、 抒情、达意。
[例7]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二、形象生动
语言的形象生动,是在准确鲜明基础上的更高 层次,它更有利于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语言的“形象”,是指要选择具有鲜明形象性 的语言来描写物象或人物,使状物如在眼前, 写人跃然纸上;
“生动”,是指语言的运用新鲜,独特,灵活, 动人。
对古诗语言形象生动的鉴赏,就是赏析这些语 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案:用词含蓄新颖,生动形象,渲染了春 意盎然的生机,是全诗的诗眼。
答案:不矛盾。诗歌前四句用白描手法,在辞藻 上不作任何修饰,朴素自然,但“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加之最后两句直 抒胸臆,却又真切感人,可谓淳朴素淡中见其诗 味的浓郁醇美。
[例9]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中第三句中的“绿”字曾经修改多次。诗人最初用 “到”,后改作“过”,又改作“入”等,最后才选 定“绿”字。“绿”字受到赞誉,就“绿”的使用谈 谈你的见解。
对诗词语言风格的鉴赏,就是体会 不同的语言特色,及其诗人表达出来的思 想感情。
阅读下列三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例18]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全诗语言毫无雕饰,可谓淳朴素淡,但古人在
评论这首诗时却说:“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
腑。”这两种说法矛盾吗?请结合全诗从语言 方面加以简评。
[例17]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潮洄从之,道阻且长。潮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矣。 潮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止。
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典型的艺术特色,在其 中的许多优秀作品中,常常出现章节的反复重 叠,各章节之间仅仅更换个别词。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歌中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 例 10 ]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
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来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这首词后两句是古人写“愁”的名句,与刘
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调》)相比 似乎更有品味的余地,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李词写“愁”,使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把无形的愁绪比作有形的绵绵春水,很容易引起读 者的共鸣。而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 愁”,稍嫌直白,表现力和感染力都没有前者那么 强烈。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题中一个“幽”字用得非常准确,诗中有哪
些语句扣住此字来写,请结合这些句子,简要分 析“幽”字使用的正确性。
答案:“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 边树,僧敲月下门。”四句都扣住“幽”字 来 写,首联诗对环境的描写,体现李凝居处的 幽静、荒凉、冷寂;颔联以动衬静,更加增 添了静谧。总之,全诗的描写紧扣一个“幽” 字,所以说这个字用得好。
三、凝练含蓄
所谓凝练,是指用极少的文字来表达丰 富的内容;所谓含蓄,是指作品要引人 回味,发人深思。含蓄与凝练分不开, 写得不凝练就不可能含蓄。鲜明多就形 象而言,含蓄多就内容而言。
四、音韵和谐
音韵和谐,就是古诗每句的末句都要 压韵,以使诗歌悠扬动听,前后呼应形成 一个完美的整体,增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所谓节奏,就是通过语音排列次序的不同 而形成有规律性的抑扬顿挫,从而增强作 品的旋律感,使全诗产生更悦耳的音乐效 果。
答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 还显示乐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 强烈的感染力。
五、语言风格
诗词的语言往往因生活的时代背景、 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不同, 而在创作中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反映 在诗词中的这些特色就是所谓的语言风格。
我们所说的语言风格,主要 包括清 新、平淡(即质朴)、绚丽、明快、含蓄、 简洁等。
2.鉴赏物象
技法解密:①分析风物景象以及意境的特征
在一些写景抒情诗中,诗人常常通 过一系列相关物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 定意义的意境,来渲染烘托诗人的思想 感情,故在鉴赏时要分析其中具体物象 以及它们所构成的意境的特征,进而把 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②分析物象的比喻、象征意义。
诗中常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手 法,表明自己的生活情趣、精神品质或 对社会人生、生活哲理的感悟。
[例6]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描写了那些物象?诗人用什么手 法,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答案:这首诗中描写了江月、风灯、宿鹭、 跳鱼等形象;诗人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 了一种江上安谧、和平的情景。
二、语言
对古典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 围绕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练 含蓄、音韵和谐、风格特色等方 面来进行。
答案:这首诗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塑造 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亡国 之君的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主要通过什么手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 形象?
答案:诗中主要通过将军夜引弓这一典型 的细节描写,成功地刻画了一位警觉、镇 定、勇武的将军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