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模块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赵过发明耦犁法(见图)“用耦犁,二牛,三人”。

此耕作方法(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方便B.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C.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扩大解析:两牛牵引的耦犁通过人力和牛力的合作,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A.都江堰B.郑国渠C.漕渠D.灵渠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

答案:A3.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4.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

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

”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B.此次航海路线是由西向东横渡太平洋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D.此次航海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解析:题目中的信息“葡萄牙航海家”和“突兀的海角”说明是迪亚士;B 项错误,此次航行是在大西洋中;C项是达伽马;D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A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

但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造成西方人对中国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鸦片战争B.工业革命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解析:18世纪末主要国家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廉价原料,与材料中“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6.“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

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

”材料强调的是(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解析:根据题干中“腥风血雨”“和风细雨”等关键词可知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根据题干中“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可知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其积极方面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7.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大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并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丹。

”这段话反映的“这时”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C.16世纪D.17世纪解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的崛起。

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商业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

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8.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

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 )市”“交子”可以判断是宋朝,故C项正确。

答案:C9.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工业化成果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下图现象直接源于( )A.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B.蒸汽机车的发明C.发电机的发明和运用 D.化学工业的发展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改良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主要是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同时发明了内燃机,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的交通工具,引发了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故根据漫画中的“汽车”“油”可以得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A项正确。

答案:A10.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

清朝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模仿西方国家成为工业强国B.解决财政危机和扩大税源C.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思想D.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解析:根据题目中“济急要图”可以看出其直接目的是挽救财政危机,故B 项正确。

答案:B11.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B.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图片看出,既包括洋务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汉阳铁厂等),又包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等),洋务企业刺激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两者均采用机器生产,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故A项正确。

答案:A1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高D.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解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

答案:D13.下列表格反映了1918—1920年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变化情况(许涤新、吴承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B.印度纱比日本纱价廉物美C.“五四”反帝运动的开展D.日本独占中国局面被打破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的开展,抵制日货,从而扩大了对印度纱的进口,故C项正确。

答案:C14.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

这一成就的取得是由于( ) A.“一五”计划的实行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解析:“一五”计划的实行在1953—1957年;中共八大在1956年9月;“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在1958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在1960年,A项符合题意。

答案:A15.社东有条清河水,河岸是个小山坡;社员坡上挖红薯,闹闹嚷嚷笑呵呵,忽听河里一声响,河水溅起一丈多,吓得我忙大声喊:“谁不小心掉下河?”大家一听笑呵呵,一位姑娘回答我:“不是有人掉下河,是个红薯滚下坡!”此诗折射出中国农民( )A.土地改革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期待B.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去C.对经济领域中“左”的错误的讽刺D.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丰收的喜悦解析:材料是“大跃进”时期,故B项正确。

答案:B16.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游行活动中出现“小平你好”的标语,同时还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标语,这表明我国当时推行的经济改革举措是( )A.农业合作化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国有企业改革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1984年”“联产承包”,根据所学知识得知是考查新时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B项正确。

答案:B17.长期以来深圳市实行“一市两制”政策。

目前深圳市已经把经济特区的实行范围由目前的四区扩大到包括宝安、龙岗在内的六区。

届时,宝安、龙岗两区将享受( )A.高度的自治权B.特殊的社会制度C.部分政治主权D.特殊的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了经济特区的含义。

特区的“特”是指在经济领域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18.1982年1月5日,FOLLOW ME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英语的高潮。

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恢复高考制度B.经济特区的建立C.对外开放的实行D.广电事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外开放的影响。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和外国的联系与交往越来越多,因此出现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

故本题应选C项。

答案:C19.民国初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受到了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挑战……自由恋爱之风,已为新时代的新人物所接受……婚姻制度的变革取得了较大成果,新的婚姻观念为更多的人所崇尚和接受”。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婚姻自由成为共识B.旧婚姻制度彻底废除C.婚姻观念发生变化D.西式婚礼被普遍接受解析:根据题目中“……受到……挑战……为更多的人所崇尚和接受……”可以看出婚姻观念发生变化。

答案:C20.“稀奇稀奇真稀奇,两个轮盘当马骑”,这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经常念的一句童谣。

它说的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

这一新交通工具开始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是在(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C.新中国成立后D.改革开放后解析:“稀奇稀奇真稀奇,两个轮盘当马骑”童谣说得是自行车,根据所学,20世纪初德国入侵青岛,德国传教士把自行车带入了青岛,时间是1903—1905年,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1.“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

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材料中的“纲领”最有可能指罗斯福新政中的( )A.整顿金融体系B.调整农业政策C.指导工业复兴D.保护劳工权利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工人们”,根据所学知识,整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指导工业复兴、保护劳工权利均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但是牵涉工人利益的是保护劳工权利的《公平劳动标准法》等,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2.1921年,列宁说到:“我们苏维埃政权和共产党已经实行了多么急遽的转变,采取了一种被叫作‘新的’经济政策,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

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有着更多的旧东西。

”材料中的“旧东西”实质是指( )A.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国民经济退回到私有制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解析: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即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C项正确。

答案:C23.1929—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出现严重经济危机,但这时的苏联却完成了“一五”计划,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苏联取得这样巨大成就是因为( ) A.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C.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了农业集体化解析:“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