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一、教案背景:语文课上的学习也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借助网页提供的资源,可以为学生学习神话打开一扇新的窗口,这也是学习神话的现实意义,文学温厚的土壤——现实。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七年级《夸父逐日》三、教材分析:《夸父逐日》是一则文言神话,被编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险篇中。
本单元集中了古今中外的探奇故事,旨在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学习探险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本课时拟采用如下教法:1.朗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讨论探究法。
新课标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讨论合作的能力,学生能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学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
”因此,学法也很重要。
可归纳为如下方法:1.朗读法。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字词,培养语感,熟读背诵。
2.圈点法。
让学生学会抓重点字词,找重要语句来理解课文。
3.讨论法。
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学会积极主动地阅读与理解。
六、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学会分析夸父的形象和文章的主题,并锻炼概括分析的能力。
3、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夸父不畏艰难,为人类造福的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七、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八、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夸父不畏艰难,为人类造福的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嫦娥奔月:传说嫦娥偷吃仙丹,飞上月球,给人们带来了对月球的无限遐想。
盘古开天地:这是我们学习过的神话故事,盘古分清了天和地,造福了后人。
后羿射日:传说后羿力大无比,有雄心壮志射下了九个太阳,是力量的象征。
女娲补天:传说女娲用五彩石补上天上的窟窿,给人们带来了安宁的生活。
2、师:你们喜欢这些故事吗?神话故事有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故事往往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板书:中国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故事美好的愿望3、出示《夸父追日》的图片,知道这个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夸父追日》。
4、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希望同学们能自主、独立地学习,当然老师也会帮助你们的。
有信心吗?(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写了他是怎么追日的?写夸父追到日没有,又是哪个自然段?2、反馈。
(1)“夸父追日”为什么追日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你们推荐一个同学来读,能不能这一段读正确、读流利。
(2)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夸父追日”的经过呢?(2——4)②这三个自然段生字比较多,让我们先来读读这些生字。
A.板书:虞渊渭河瀚海大泽指名学生读黑板上的词。
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这些都是地名。
“渊、泽、河、海”这四个字都带有三点水,它们的字义都与水有关,并且是对“溪流、湖泊、江河、海洋”的不同称呼。
“瀚海”就是“大泽”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你读书真仔细。
B.出示“伏下身子、向前一抛”读。
它们又有什么特点?(表示动作的词语)C.出示“咕嘟咕嘟、颓然、手杖”你能读正确吗?指名读。
D.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语读一遍。
③词语都读得非常正确,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课文2、3、4段,能把课文也读正确吗?(3)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夸父追日”的结果,也就是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一)研读“夸父追日”的原因1、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呢?请再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预设:“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
”评价:“黑暗——光明”这是一对……应该怎么把它读好?“我要去追赶太阳,……”评价:(1)充满光明。
还有不同理解吗?(2)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喜欢光明而追日吗?是为了整片神州大地的光明。
一起读“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小结:夸父喜欢光明,喜欢看到神州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因此他要去追敢太阳,抓住太阳,他是多么——了不起啊!(二)研读“夸父追日”的经过。
夸父是怎么追日的呢?分小组合作研究。
板书: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道渴而死让学生读这三个词。
要求:请每组选择一个词语,结合课文2——4自然段来读。
从哪些句子读懂这个词语的?你们有什么感受?教师巡回举例:1、与日逐走谁来说说这个词。
(1)词义(追着太阳跑。
)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于是,……跑了两千里。
)(显红:追、跑)评价:你读懂了“逐”就是“追”;古代的“走”就是现在的“跑”。
(2)追得快(显红:一眨眼、两千里、像风似的奔跑)评价:夸父跑得真快啊!像风一样,追逐着太阳。
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相当于一眨眼就从杭州跑到了北京。
(3)学生齐读,要一起把夸父跑得速度快读出来。
2、渴欲得饮谁来说说对“渴欲得饮”的理解。
词义(很渴要喝水。
)你是从哪里读懂的?(咕嘟咕嘟……还没止住口渴。
)(显红:霎时间)评价:巨人喝水,那真是饮干江河水。
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3、道渴而死夸父喝了那么多水,喝够了吗?哪些同学研究“道渴而死”的?谁来说说这个词预设:(1)“夸父又向……千里宽。
”师:为什么要到大泽去呢?是因为他渴。
老师只听你们读懂了“道渴”二字,“而死”呢? B“他还没到大泽……巨响。
”“夸父遗憾……长眠了。
”师:看样子有时候我们要读懂一个词语,还需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读。
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受?预设:A.遗憾。
夸父还没有追到日就死了,真遗憾。
B.难受。
不是难受,是可惜。
夸父为了追太阳,渴死在路上,真可惜。
C.了不起。
夸父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太阳的光明,而甘愿用生命来交换。
这种执着、这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让我们为之感叹板书:执着奉献牺牲(四)、课外拓展: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
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茂密的桃林,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请把你写下来。
全班交流。
2、“夸父追日”是一则神化故事。
它最早出现于《山海经》上面是这样写的:板书: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你能读得懂意思吗?(教师范读)老师把这段古文给大家。
你会发现,中国的神化故事是那么富有趣味,那么意味深长。
(五)、作业布置:《夸父逐日》这篇神话表现了巨人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就你的认识,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十、、板书设计:夸父逐日《山海经》与日逐走——有宏大志向勇于探索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斗争精神夸父精神道渴而死弃杖,化为邓林——奉献精神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十、教学反思:课结束了,留下了许多思考,从课堂的整体来说,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很好的进行思考,但是这节课称不上精品,原因很简单,有好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
要是能把一些细节处理好,我想这节课应该能更上一层楼。
(一)“无效”的辨证思考上完《夸父逐日》后,我对自己课的第一反映就是“无效”对话太多了。
可后来,冷静思考后,自己又觉得要辨证的来看待“无效”的现象。
这也许是出于自我的“保护”,但更多的应该是出于对自己设计理念的坚持。
在上《夸父逐日》之前,我就想在这一堂课上一定要体现对学生“思维”的关注,让学生的思维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于是,我就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把他原有思维充分的展现出来。
只有学生展现了原有思维,教师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纠错提升。
出于这样的思考,那么对学生在课堂出现一些不着边际的回答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教师对学生出现“非正常”的回答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不是学生的错,也不是教师的错(要在教师问题设计科学的情况下),而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写照。
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觉得这与我课的中心没有关系就放过去,而是应该抓住,深入到学生的思维本质,然后纠正其不正确的思维方式。
这或许会让你的课堂变得散乱,但我觉得要是你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纠正,那课散点又何妨呢?比如:在《夸父逐日》的课堂里,有一个学生说:夸父喝那么多水简直是资源浪费。
乍一看,这是个无效对话,但仔细分析学生的思维落在了“节约资源”的点上,这样的思维本质并没有什么错误,可是放在《夸父逐日》的课堂里就显得不对劲。
教师这个时候要做的是引导,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夸父要喝那么多水呢?从而让学生理解夸父逐日的所要付出的艰辛,以及神话的特点——夸张。
这样就可以把“无效”的信息化为“有效”,可惜的是,我在课堂上并没有做好这一点。
当然,我对自己在《夸父逐日》这一课堂上出现的“无效”会有个正确的认识,虽然我有前面所述的思想,但我也清楚的认识到了,抓学生思维本质的能力和矫正引导学生思维的能力还是不够的,要是这方面的能力加强一些,那么在我的课堂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无效”对话。
(二)原生态课的思考我在上完两次《夸父逐日》后,有老师说:这是原生态的课,前后两次完全不一样。
这老师的话,让我陷入思考。
前后两次课设计没有太大区别,为什么可在课堂上的表现出来却是截然不同呢?这就是学生不同,课堂生成的内容也不同。
这又让我想起去年特级教师邱才妹老师在二中上的《秋天》,当时,我很不理解,怎么特级教师上的课和我们平时上的很多课没有太大区别呢?也没有和我们平时听到一些公开课那样整体、那么完美。
现在,我上了《夸父逐日》之后,有了点顿悟,邱老师的课,不就是一节原生态的课吗?对于原生态的课,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思考了一些,但始终不能明白,现就思考到的一点写在此。
1、原生态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原生态课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教育机智,课堂千变万化,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教师要有把握课堂中任何情况的能力。
我自认为还没有上原生态课的能力,所以在上中就有好些地方显得引导不到位,对学生“不着边际”的回答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对话。
2、原生态课对学生思维发展更有好处。
原生态课的行进是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来定的,而不是根据教师在课前设计环节按部就班的进行。
这样的课对学生发展来说就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更能发现学生的原生状态。
3、原生态课可以成为我们的追求目标,但绝对不可以成为我们逃脱责任的挡箭牌。
不管什么课,都需要教师充分的备课,原生态课也一样需要老师充分备课。
我个人认为当一个教师还不能很好把握课堂的时候,还是少上原生态的课为佳,先一板一眼把课堂的基本要求掌握了再说。
我会把原生态课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不会急着要求自己上好原生态的课。
(三)素材的选择这一次新课程培训,有四位教师同上《夸父逐日》,而且有三位教师用到了《夸父逐日》的动画。
这里有两个版本的动画,一个是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哪吒》中片段,一个是FLASH动画。
就两个素材的本身而言,《哪吒》中的片段要优质的多,但是我在思考,我们上课选用素材的原则是什么?是素材本身的优质,还是与教学所需的结合?假如说为了让学生欣赏动画,那无疑是要选择优质的动画素材,那如果为了让学生寻找动画中的不足,那恐怕还是不要选择太漂亮的动画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