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人记事作文的写作方法

写人记事作文的写作方法

写人记事作文的写作方法㈠认真审题,紧扣题意。

审题,就是对题目进行认真的审查,正确地理解题意,明确题目对体裁、选材范围、重点方面的要求,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来。

先看这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张长弓的箭手,射箭时百发百中,人称“张神剑”。

有一次,他遇到了另一个射箭高手,张神剑瞧不起那人,夸口说:“我张长弓,闭眼射箭也能百发百中。

”于是蒙上眼睛射百米之处的一个树桩,接连射了几支箭也没有射中,羞得他无地自容。

那人语重心长地说:“朋友,再高明的射箭手,不看中靶子也是不能百发百中啊。

”写文章也是如此,如果把写文章比作射箭,那么审题就是瞄准靶子,瞄不准靶子,箭就射不中;审不清题意,文章就会离题。

走了题的文章,即使文字组织得再好,也是徒劳无功的。

审题如此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审题呢?1、找标记,审清对象。

在一般情况下,题目的头和尾如果有《记……一事》、《发生在……的一件事》或涉及“事”的文章都是记事的作文;有《记……》、《我的×××》因为涉及到人,往往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有《××读(观)后感》、《从……想到(谈起)》等字样,应该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有《×××说明》、《××制作》、《介绍××》,因涉及到事物的名称,所以是以说明为主的文章。

2、抓住重点词语,审明范围,审准重点。

例6:《记一件难忘的事》题目中的“记……事”,说明是记事的作文,“难忘”说明所写事件必须影响大,有重要的意义,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件”说明只能写一件,不能写两件或三件。

例7:《记先进人物二三事》这个题目中的“二三”说明不能写一件,可写两件或三件,但决不能超过三件。

“先进”这个词语说明所写人物必须是思想进步,言行受大家赞扬的人物。

3、深入思考,把握题目的含义。

见到题目后,不要只看到表面意思,而是要深入思考体会出题目暗含的意思,或者比喻义,或者引申义。

例8:《无名花》这个题目,如果仅仅写出无名花的形状、眼色和气味是不够的,它还暗含着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无名花虽然没名气,但它仍然默默地把色彩和芳香献给了自然,从而借它来赞美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人们。

练习设计:按要求完成下面审题练习。

⑴、《记寒假中的一件事》①这个题目由6个词组成。

②第1个和第6个词,限定我们这次的文体必须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题目中的第5个词是“一件”,在数量方面对作文的内容进行了限制,只许写一件。

④题目中的第2个词是“寒假”,对我们要写的事从时间说进行了限制,只许写发生在寒假中的事。

⑵、《记我成长中的一件事》①什么文体?记叙文②记叙的对象是什么?事③写作的重点是什么?成长中起“重要”作用的事④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可以是使我树立了什么理想、明白了什么道理或接受了什么教训⑤用第几人称写?第一人称⑥还有其他要求没有?只许选一件事⑶、《在温暖的集体里》①“在……里”限定了作文的───────。

②“集体”是什么意思?看看下列的词语中哪些符合集体这个要求。

A.家庭B.市场C.班级D.影院内E.兴趣小组F.街道上G.少先中队③“温暖”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个题目中的“温暖”应该怎样理解?⑷《蜡烛》这个题目记叙的对象是什么?写作的目的又是什么?㈡“动笔”且慢,“立意”当先。

1、什么是立意?特级教师王有声在一篇文章中写他辅导一位同学作文时说,每次作文都写新内容才好,不能看到题目就动手。

看到题目最少10分钟内不能动笔,这时主要是动脑子,这叫构思。

一般说构思分四步:审题、立意、选材、列提纲。

迈出了这四步,才能开始写。

可见看到题“动笔”且慢,“立意”当先。

立意,又称确立主题,也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任何一篇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或者表明自己称赞什么?反对什么?或者表明自己爱什么?恨什么?有的讲述某种道理、有的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所说的中心思想。

2、中心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细心观察、体验,对所得的材料进行分解、思考、归纳而形成的,需从大量的生活材料中去提炼。

如看到有人随便扔掉大块馍、倒掉米饭、扔掉那些半新的衣服,就应该思考这种行为是应该称赞还是反对。

从而形成一个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思想认识,这便可以作为你今后写作这方面文章的一个中心或主题。

再如,看到父母为了子女或自己的工作调动请客送礼,或者是看到自己当官的父母收受别人送来的礼物时,应该想想这是当今社会的一种不良现象,应该坚决杜绝这一现象,端正社会风气。

3、常见的毛病①中心(观点)不正确例9: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了在学校食堂买饭时,有的同学老插队,有的同学站在卖饭的窗口一个人替十几个人买饭,后面排队的同学越排越靠后,于是作者发出了“老实人吃亏”的感慨,并以此作为文章的结尾。

作者写这篇文章就表现了“老实人吃亏”这一观点,告诫大家以后别做老实人,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②中心不明确,不集中如果我们把一些建筑材料胡乱地堆积在一起,就不能称其为建筑物。

写文章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把人物所有的事,或一件事的方方面面都一股脑儿写下来。

这样就会犯中心不明确的错误。

例10:《我的爸爸》一文我的爸爸是工人,他很爱学习,也很爱看电视。

一次,他想看球赛,而我呢,想看动画片。

我和爸爸争起来了,我争不过他,只好依了他,因为他胳膊粗,力气大,我怎能敢不让着他呢?我的爸爸爱抽烟。

晚饭后,他架起二郎腿,喷云吐雾。

他在工厂里人缘混得不错,一有事,几个徒弟都来帮忙。

他的徒弟有良心。

在家里,爸爸一说话就大嗓门儿,震得小屋嗡嗡响。

有时吓得我打哆嗦。

干吗那么厉害呀?有话不会好好说吗?这几天,爸爸搞起革新来了,人都累瘦了,瘦了一圈儿。

过去我常生爸爸的气,现在我心疼他了。

〈本文到底写爸爸哪方面的品质?很不明确〉如果一篇文章它的头绪多了,再分不清主次,突不出重点,中心就不会集中。

练习设计:根据下面几篇文章的题目,想想写这几篇文章应该注意些什么?确立怎样一个中心。

Ⅰ、《我爱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这个题目要求写四季中的一个季节的───。

要突出一个──字,准备表现得中心是────。

Ⅱ、《告诉你一件新鲜事》这篇文章的题目要求用第──人称写。

所写的事一定要───。

准备确立的中心是─────────。

Ⅲ、《我的理想》准备确立的中心是─────────。

㈢、学会选材写文章好比做衣裳,也有个选取材料的问题。

如果选择上等的好面料,做出来的衣裳就美观、挺阔;如果面料质地低劣,即使工艺再好,也不可能缝制好衣裳。

所以有人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

选材的好坏决定着作文的优劣、成败。

那么如何选择材料呢?1、首先,选材要从题目入手,根据中心来确定选材的范围。

有的文章特别是部分写人的文章的命题,就决定了选材范围。

例11:如下面一些题目:《可爱的弟弟》《大公无私的李大伯》《一个不徇私情的人》《闲不住的李大嫂》《一个努力工作的人》这些题目中,每个题目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中心词语:“可爱”、“大公无私”、“不徇私情”、“闲不住”、“努力工作”。

这些“中心词语”基本上确定了文章应有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因此,也就构成了选材范围,作文时,就理所当然应当围绕这些“中心词语”去选择材料。

2、大部分作文的题目,并没有确定文章的中心。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自己所确定的写作目的来选择材料。

例12:以《我的同桌》为例,来具体说明中心与选材的关系。

中心:表现同桌之间的互助精神。

选材范围:我和同桌在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

这些事一般就发生在班内、校内。

以前,现在的同桌都可以写。

中心:表达同桌之间的真正友谊,说明同桌对“我”的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

选材范围:同桌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因为哪些事对“我”进行过批评、帮助。

写作目的:表达对同桌刻苦学习精神的佩服。

选材范围:同桌是怎样认真学习各门功课的,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是怎样做的。

地点一般在班内、校内,时间不限。

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写作的目的不同,范围也不同。

3、要选取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

例13:有一次,老师出了个《我学会了……》的作文,多数同学写了《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学会了做饭》、《我学会了游泳》……只有一位同学却写了《我学会了谦虚待人》,介绍自己怎样学会做人,他能在常写的题目中写出新意的材料。

这样的作文最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14:大家都写《我》这篇文章,如果没有选取体现自己个性特点的材料,写起来就可能千人一面,一般化了。

但是有个同学在作文中选取了这两个材料来表现自己的特点。

可以说是同中求异的好材料了。

“当我出生来到这个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上,爸爸就给我起了个有意义的名字—贾文骆。

我长大念书了,查字典以后知道‘骆’是‘骆驼’的‘骆’。

‘骆驼’能耐饥渴,适合于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又称‘沙漠之舟’。

啊,原来爸爸希望我像骆驼一样,任重道远,踏踏实实地为大众服务。

”“我属鼠,家里的人都叫我“小老鼠”。

我经常偷吃东西,哥哥放在橱里的巧克力被我咬了一口;妈妈煮的鸡块被我捞吃了;爸爸放在篮子里准备下酒的花生米被我吃了一大半,至于分给我的零食,更是留到第二天。

难怪妈妈常常笑我:‘老鼠不留隔夜食’。

”4、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选取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

㈣编写提纲,胸有成竹。

北宋时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清秀挺拔,栩栩如生。

因为他在画竹子前,胸中早已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竹子形象。

所以他的朋友赞扬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后来人们就用“胸有成竹”来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成熟的考虑。

写文章也像画竹子,在动手之前,心理就要先有这篇文章的轮廓,也要有通盘的考虑,这叫打腹稿,把腹稿简要地写出来,就是编写提纲。

写文章有了提纲,可以明确思路,确定段落明确详略。

提纲的内容与要求:提纲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即题目、中心、材料安排。

写提纲内容要简而明、语言应准确。

“简”指简单扼要,没有多余的话。

“明”指清楚明了,一看提纲,就能了解全文的布局,各部分的内容及详略安排。

有的同学,提纲写得过于简单。

他交代了作文题目与中心后,在材料的安排一项中写道:①事情的起因②事情的经过③事情的结果这个提纲,虽“简”但不明,从提纲上看不出文章的内容,当然更看不出各部分的重点及详略安排。

这样的提纲对我们的写作毫无作用,起不到“计划”和“向导”的作用。

那么写提纲是否越详细越好呢?不是,只有简明扼要才能一目了然。

例16:题目《怪老师》中心:赞扬顾老师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在备课留作业上不惜花费心血,摸清规律,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好老师。

材料的组织安排:①、我们认为顾老师很怪。

(略)②、顾老师的“三怪“。

(详)Ⅰ、留作业怪,我们都上六年级了,可他每天只留少量作业。

(略)Ⅱ、留题怪,类型多并且一题多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