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燃料油期货投资报告V3.1吴拥军编著三隆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研发部E-mail:目录1.上海燃料油期货与现货比较 (2)2.燃料油相关企业为什么要参与期货市场 (6)3.如何进行燃料油期货的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 (9)3.1如何进行燃料油期货的套期保值 (9)3.2如何进行燃料油期货的套利交易 (11)4.国际国内燃料油市场介绍 (13)5.影响燃料油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19)6.市场分析:2004上半年燃料油进口为何大幅增长 (25)7.企业如何投资燃料油期货市场 (27)8.企业如何规避期货市场的风险 (29)9.为什么选择三隆期货经纪公司 (32)附:上海燃料油期货标准合约 (34)上海燃料油期货生成仓单程序及费用构成 (35)一、上海燃料油期货与现货比较2004年8月25日,燃料油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盘交易。
燃料油为成品油的一种,是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较重的剩余产物,被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他工业炉燃料。
作为亚洲燃料油消费及进口最多的国家,2003年我国燃料油消费量高达4309万吨,约占全球的8%、亚太地区的23%。
其中,超过一半的燃料油依靠进口。
2001年我国正式放开燃料油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其流通和价格,燃料油因此成为目前我国石油及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品种。
从2004年1月1日起,按照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取消了燃料油进出口配额,实行进口自动许可管理。
目前,我国燃料油市场已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这一特点使得燃料油在石油“家族”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开发石油期货的突破口。
实际上,早在199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前身之一——原上海石油交易所就曾成功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一年多时间里总交易量达5000万吨,占当时全国石油期货市场份额的70%左右。
随着1994年政府对石油实行统一定价,出现才一年多的国内石油期货市场也随之夭折。
根据经证监会批准的燃料油标准合约,燃料油期货交易单位为10吨/手,报价单位为元(人民币)/吨,最小变动价位为1元/吨。
燃料油交割品级为180CST燃料油或质量优于这一标准的其它燃料油。
燃料油合约的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5%,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8%。
燃料油期货合约是一种标准化的远期合同,交易者只需付出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一般为合约价值的5%---10%),即可持有相应数量的期货合约。
持有期货合约便拥有在未来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即合约成交价格)买入或卖出相关商品的权利(同时也有必须买入或卖出的义务),合约持有人既可在合约到期后转入现货交割,通过期货市场买入或卖出相应的商品现货,也可以将持有的期货合约在到期日前对冲平仓以了结合约。
即在期货市场上做与原来买卖方向相反的操作,用另一份合约来免除原合约的履约责任。
比如某投资者原来卖出10张燃料油合约(每张10吨,卖出价2300元/吨),该投资者在合约到期日前的某一天以2150元/吨的价格买入平仓,则整个交易过程结束,原合约履约责任解除,该投资者获利10*10*150=15000元。
期货合约在本质上属于远期合同,但与现货市场上普通意义的远期合同又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1、期货合约标的商品的质量等级是标准化的,各种感官指标及理化指标都是符合国家标准或交易所标准的,即除了价格之外,其它一切条款都是预先设定好的,且交易所为交割商品质量提供担保,使得交易者不必担心例如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的问题。
2、合约履约有保证,不用担心交易对手悔约问题,交易所在提供交易平台的同时,为买卖双方提供履约保证,交易者实质上是以交易所为直接的交易对手。
而普通远期合同的履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签约双方的信誉。
3、由于合约的标准化使得期货合约极易转让,这样,合约持有者可以随时提前对冲平仓。
而普通远期合同提前解除必须经签约双方协商一致方可。
4、期货合约的保证金交易方式以及交易所的履约保证,也使得期货交易不会产生现货交易中普遍存在的货款赊欠问题。
燃料油现货商品简介燃料油是成品油的一种,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
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
燃料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我国燃料油消费的主要方式是以燃烧加热为主,少量用于制气原料,具有较强的节约和替代潜力。
从我国石油供需情况看,工业用油占石油消费量的一半,其中燃料油又占工业用油的35%,因此,我国减少工业用油的重点将放在燃料油替代方面,是缓解我国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燃料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发电、交通运输、冶金、化工、轻工等行业。
其中电力行业的用量最大,占消费总量的32%;其次是石化行业,主要用于化肥原料和石化企业的燃料,占消费总量的22%;近年来需求增加最多的是建材和轻工行业(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器皿、建筑及生活陶瓷等制造企业),占消费总量的14%。
其他部门的燃料油消费占全部消费量的比例变化不大。
各行业燃料油的主要用途如下:1、电力行业的燃料油消费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燃油发电、供热机组,二是燃煤机组的点火,助燃和稳燃用油。
2、石油化工行业的燃料油使用主要在自备电厂的发电、油田生活采暖、炼油厂生产工艺用热、化肥厂生产用原料和燃料以及其他化工生产。
3、建材行业消耗的燃料油主要用于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随着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一部分高档产品生产将会逐步转向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为燃料。
4、钢铁行业消费的燃料油主要用于加热炉、自备电厂发电供热和耐火材料等方面。
(1)上海燃料油质量标准与国产180CST燃料油质量指标异同(2)上海燃料油质量标准与新加坡燃料油指标异同对同样是180CST高硫燃料油的沪燃油、国内燃油及新加坡燃油进行质量比较的意义:沪燃油的质量标准总体高于国产及新加坡燃料油质量标准,国产及新加坡燃料油要达到沪燃料油的质量标准需要进行技术调和,产品成本就会增加,从这种特点来看沪燃料油将来实际仓单数量应不会过于庞大。
现在广东地区的库容能满足市场需求,仓单压力不大,行情将会更活跃。
二、燃料油相关企业为什么要参与期货市场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市场。
但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我国却始终没有定价的“发言权”。
而在近年油价剧烈波动的背景下,目前我国仅有少数几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获准在海外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大部分石油相关企业都因避险机制的缺失而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美国9.11事件后,全球原油价格暴涨,航空公司由于其燃料费用在整个经营成本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国内航空公司深受其害,经营业绩受到严重冲击。
事后发现以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为代表的几大国际航空公司所受影响却非常小,原来它们在期货市场做了石油套期保值,从而使其燃料采购成本被锁定在一个较低的位置。
由于国内目前尚无石油期货,国内航空企业无法进行相应的价格风险规避措施。
事后,国内几大航空公司联名上书中国证监会,强烈要求尽快上市石油期货。
燃料油是原油的下游产品,因此燃料油的价格走势与原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我们对2001-2003年间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和新加坡燃料油现货市场180CST高硫燃料油的价格走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二者的价格相关性高达94.09%。
在石油燃料中,燃料油是一个小品种,它的供需状况受原油价格、国家政策、炼油装置开工、原油加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长期预测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变化更难把握。
与原油一样,燃料油市场的特点是价格波动非常剧烈。
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权威的燃料油基准价格,而国内燃料油价格与新加坡市场基本接轨,因此我们以新加坡燃料油市场的180CST高硫燃料油为例,对近两年来燃料油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加以说明。
2001年11月份FOB新加坡现货价格为每吨96美元左右,仅仅在13个月以后的2003年2月价格就上涨到210美元/吨,价格上涨幅度为118%。
正因为燃料油的价格波动是如此剧烈,市场产生了对规避燃料油价格风险的强烈需求,让我们听听市场人士的声音:上海燃料浦东有限责任公司陈耀明透露,该公司已经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自营会员,并积极参与了燃料油期货套期保值交易。
2004年国庆长假期间,国内期货市场休市,而国际油价却一路攀升到每桶55美元的历史高位。
但由于该公司此前适时进行了建仓,使得这次油价剧烈波动的风险得以有效规避。
至今,该公司已成功地进行了近万吨的燃料油套期保值交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陈耀明进一步指出,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对于他们这样的供应商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1、控制国际进口价格风险;2、促进市场销售和增加市场竞争力;3、控制库存风险。
广州市华泰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曦林说,由于燃料油期货合约首月的时间比较靠后,所以在上市初期,国内各现货商及终端用户的参与程度不是很高,大多只做试探性的交易。
随着首个交割月份的邻近,现货商及终端用户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这从每日的成交量及持仓量的增加可以很容易看出来:近期内持仓量的稳定增加说明国内现货商及终端用户正逐渐参与。
由于国际油价长期处于高位,投机者大多不敢长时间持有太多仓位,大多数投机者都在做超短线交易,当天平仓,而近期每日稳定增加的持仓,基本上应该是来自现货商及终端用户。
他们来自现货市场,只有他们对目前期货市场上的价格才有最深刻的认识,也只有他们才敢逐渐地增仓。
套期保值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生产企业规避转移现货商品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价格波动是经常性的,也是企业所必须面对的,价格的频繁波动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较大影响,比如某加工企业,其主要业务是对某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后出售,则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可用加工单位原材料的利润与其原材料消耗量来计算,如果企业采购的原材料价格是频繁波动的,特别是在原材料购入到产成品售出之间发生较大变化。
企业将面临很大价格波动风险。
这必将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目标的顺利实现,这是企业管理层所不愿看到的,而期货市场正是转移这一价格变动风险的场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多数工业企业面临加工利润不断摊薄的现实问题,而各种原材料价格近年来大幅波动,这使得相关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如果没有套期保值这一生产成本管理工具,微薄的加工利润根本无法面对巨大的成本变动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本身隐含巨大的市场风险。
山东省一大型油脂公司2001年九月初进口一船美国大豆(5.5万吨),从定单发出到货物到达共用六周的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四十多天的时间内,大豆价格暴跌近四百元/吨,该企业在定货时已感觉到大豆价格可能回落,但凭侥幸心理并未采取防范措施,从而使采购的大豆尚未压榨已损失近两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