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文化资源的形态

第二章 文化资源的形态

第二章文化资源的价值及其形态第一节文化的分类第二节文化资源价值的特征第三节文化资源的分类第一节文化的分类1、文化1.1 文化的层次关于文化的内涵,说法很多。

通常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意识文化。

又称精神文化、观念文化。

意识文化包括心理、心态、信念、观念等纯意识领域,也包括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美学、音乐、诗歌、文学、绘画等理论化和对象化的意识领域。

第二层次,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处理人间关系的产物。

制度文化包括反映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制度,如原始共产主义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包括各种具体制度,如政治制度、婚姻家族制度等。

制度文化还包形形色色的规章制度,如生产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

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定势、民俗民风也可列入制度文化中。

第三层次,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物质产品中融入意识文化的要素,物质成了意识文化的载体。

建筑、园林、服饰、器物、饮食、交通工具等物质形态都有精神要素,都有文化的内涵。

1.2 西学东渐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基本上也可以划归为这几类。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人船坚炮利之下,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一步步走向深渊,在这国家民族存亡之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先进的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逐渐向西方学习,1.2.1 意识层面大量介绍翻译,或撰写西方的史地,哲学,科技,政治,法律等书籍,最先的是林则徐,魏源,然后是梁启超,严复,维新运动,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望道等五四运动,等等如此,都是为了把西方先进的文化,比如哲学,政治学,社会学,诗歌等介绍到中国来,希望从思想上改变中国人,这是意识文化方面。

1.2.1 制度层面洋务运动,学习并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管理与技术,希望能强化中国的军事,戊戌变法,直接把中国专制政体改为西方的立宪政体,辛亥革命,希望把中国专制政体改为民主共和。

1.2.3 器物层面西餐,西装,沙龙,夜总会,上海百乐门,舞厅,西式婚礼,黄包车,一说从日本引进的,一说是从法国引进的,小汽车等等。

建筑方面特地要说的,就是:大多数人较为熟悉的武汉大学樱花大道上面的学生宿舍,老图书馆,老物理系楼,以及相隔一个操场的与之相对武汉大学行政楼,都是西洋建筑。

文化包含的范围有广有狭。

上述关于文化的定义和文化结构三层次说,是广义的理解,几乎把整个社会都包罗进来了。

讨论文化产业时,广义的理解遇到障碍。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往往采用狭义的理解。

狭义理解之一,将社会生活分成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部分。

经济相当于哲学上的经济基础,政治和文化相当于哲学上的上层建筑;狭义理解之二,将文化局限在意识文化范围。

狭义理解之三,将文化局限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的范围内。

第二节文化资源价值的特征文化资源的作用有潜在性、滞后性、整体性和区域性。

评价文化资源比评价自然资源复杂得多。

1、文化价值资源的潜在性。

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与文化的存在形式有关。

计算价值的前提是对象化和具体化。

物质产品,例如,一支笔,一斤粮,一匹布,可以对象化,有明确的单价,计算价值比较容易。

在庞大的文化体系中,只有一部分可以对象化。

意识文化中的绘画、音乐、诗歌、小说,可以对象化。

物质文化中的建筑、园林、服饰可以对象化。

纯意识文化、理论意识文化、制度文化很难对象化。

无法对象化的文化资源很难度量,很难具体计算。

然而它的巨大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优秀的文化给人美感、激情和力量,具有强烈的冲击力、震憾力和感召力,能够升华思想,激扬精神,醇化道德,陶冶灵魂。

优秀的文化,“犹如天空中的氧气,自然界的春雨,不可或缺却视之无形,飘飘洒洒,润物无声”[4]。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区别其它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有些残存的宫殿、庙宇,可以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和激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5]。

圆明园遗址残缺的西洋楼石柱,交织着民族的荣辱与兴衰,发人深思,催人猛醒,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对香港同胞做过一次问卷调查。

对长城有自豪感的占被调查人的78. 8%[6]。

长城绵延万里,气势磅礡,是展示华夏文明的载体,是团结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剂。

登上长城的华夏子女,会增添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登上长城的国际友人,会浮现对中华民族的钦佩感。

文化是各国人民互相了解,增进友谊的媒介,是亲善大使。

许多国际友人通过民乐、武术、中餐、园林、京剧,增进了对中华民族的了解。

文化是美国向世界宣扬美国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主要手段。

美国控制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广播和电视节目。

发展中国家市场上的文化产品75%来自美国。

处在弱势地位的国家,不但在经济上面临挑战,在文化上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法国和加拿大等国都制定法令、法规,防止美国文化在本国过度泛滥。

2.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大多数文化产品的功能是在审美过程中释放的,是持久的。

优秀的文化产品可以满足人们世世代代的需求,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历经千年的唐诗仍在焕发灿烂的光辉。

文化产品功能的持久性是文化资源价值滞后性的基础。

对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解释。

(1)供需规律与古董效应物以稀为贵。

大部分文化产品,如绘画、雕塑、古建等,是不可再生的。

有些文化产品是孤品,是可遇不可求的。

文化产品经历一定年代后称作古董,价值往往超常增加。

少量错版邮票、错版纸币市价陡增,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2)认识过程“白鹭立雪,愚者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10]。

不同文化素养的人群对同一个文化产品有不同的感受。

人们对文化资源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不少文学家、艺术家,如曹雪芹、梵高等,生前穷困潦倒,死后作品价值连城。

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

1890年6月梵高创作《加歇医生像》时写道:“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它们,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们”。

历史证明,梵高的预见是正确的。

1990年5月《加歇医生像》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出8250万美元,创下单幅绘画天价。

(3)消费高层次化对文化的需求程度是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高层次消费的需求增加,文化资源的价值逐渐释放出来。

人们追求真、善、美。

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

真、善、美的基础是科学、道德和艺术,是文化。

体验经济是对消费高层次化的注释。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马来西亚看到一栋房子外面有许多人排队,导游说是进去看雪景。

托夫勒认为这就是体验经济,马来西亚在热带,人们没有见过雪,愿意花钱体验雪景。

托夫勒用喝咖啡说明体验经济概念。

同样一杯咖啡,在市场上买咖啡豆自己煮,每杯5美分。

街头咖啡店每杯0. 5美元。

五星级酒店每杯5美元。

威尼斯圣马克广场弗里安咖啡店每杯15美元。

因为那里可以体验文化古城的壮丽景色。

体验经济要满足顾客感观的享受,要引起顾客惊喜。

高品位的文化资源有独具性,有新鲜感,最值得回味,最值得体验。

正如约瑟夫·派思所说,进入体验经济阶段,文化资源的价值可以充分展现。

3.文化资源价值的整体性文化资源具有整体性,它的价值要通过整体反映。

在规划和建设实践中,保护文化遗迹主体的意见比较容易统一,但保护文化遗迹周边环境,保护文化遗迹整体性,较难取得共识。

原因是对文化资源价值整体性认识不足。

文化资源整体性有三方面含意。

(1)建设风貌的整体性城市的格局,街坊和居住区格局,都有整体性,不是单体建筑可以表达的。

日内瓦市历史上最高建筑圣彼尔教堂的高度是37. 5米。

为了保持城市风貌的整体和谐,日内瓦新建楼房的限高是37. 5米。

(2)自然背景的整体性历史文化遗迹有特定的自然背景,有河、湖、山、丘的衬托,有古木花草的掩映(3)社会活动的整体性传统的民俗、宗教活动,文艺歌舞演出,能够使文化资源熠熠生辉。

像民俗文化村这样的资源,由建筑、服饰、习俗、歌舞、饮食等综合要素构成,破坏任何一个要素,都有损于民俗文化村的整体形象。

美学有两条重要原则。

一是调和原则,将相近的东西排列在一起,相近的色彩组合在一起,使人们在协调中感受美。

二是统一原则,将多种要素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单调,既活泼,又有序,形成和谐的整体[12]。

遵循这两个原则,文化资源的价值轨迹是1加1大于2。

违反这两个原则,文化资源的价值轨迹是1加1小于2。

红花虽美,要绿叶扶持。

《淮南子》讲酒窝“在颊则好,在颡则丑”。

同样一个酒窝长在脸上是美,长在脑门上是丑的。

靠近九华山,鸣凤山,古香古色的违反整体性,损害文化资源的事件屡见不鲜。

北京天宁寺塔的遭遇是文化资源整体性遭到破坏的实例。

天宁寺塔位于广安门外,塔基建于隋仁寿二年(602年),塔身建于辽代。

塔的须弥座上是三层仰莲瓣。

十三层密檐塔身高耸在莲瓣上,把佛学中莲座坐床和儒学中的莲出污泥而不染的思想完美融合,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然而,塔后建180米高的热电厂烟囱,使57. 8米高的塔身显得又小又矬;塔前密密排列的5层、6层的板楼,挡住了人的视线。

天宁寺塔处在这样的周边环境中,好像珍珠掉进了污泥里[13]。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为了继承古都风貌,要求在高楼上加盖亭子。

“亭”与“停”同源,重要功能是供路途疲劳的行人休息。

谁能到高楼顶上去休息呢?北京铁路西客站耗资8000万元加盖大亭,实际功能甚微。

高楼是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盖上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犹如西装革履的人戴上一顶古老的瓜皮帽,不伦不类。

4.文化资源价值的区域性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欣赏情趣,有普遍性一面。

凡是优秀的艺术品,不论在哪个地区,哪个时代,都能为人们所喜爱。

然而,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欣赏情趣还有地区的和民族的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美有不同的追求。

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百兽之首,是皇帝的象征,民族的象征。

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都是褒词。

基督文化中,《圣经》旧约第12章第9节中龙是魔鬼撒旦,象征邪恶和残暴。

天使与龙激战,把龙打倒在地。

对狼的认识在中西方也有分歧。

中国人认为狼凶残。

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都是贬词。

老人讲狼外婆的故事吓唬幼儿。

西方认为狼有团结精神,把狼作为城市的图腾和男人的名字。

在世界一体化过程中,跨国集团进入一个新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本地化的过程。

本地化的内容之一是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融合。

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概括公司的经营思想是“全球化思维,本土化行动”。

本土化行动就是最大限度地适应地区差异,包括文化差异、管理模式差异、经济环境差异。

沃尔玛在走向海外时,遇到地域文化的困扰。

1994年沃尔玛进军巴西,业绩不佳。

巴西购物中心最主要的销售商品是食品类。

食品类的主要进货渠道是当地。

沃尔玛具有全球进货的优势,在食品类货物上不能明显反映出来。

只有疏通当地进货渠道后,才能逐步站住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