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教师版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教师版

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学科教师:授课类型基础素养B(✔) 技能素养A( ) 思维素养T( )授课日期及时段(大脑放电影~)↑知识点1导入:我们比较大小长短不能靠感觉,感觉有事也会骗我们,例如上图所示,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工具进行准确测量,比如尺,钟表,温度计等。

1.国际单位制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了国际交流的方便,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国际单位制。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知识梳理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的还有:干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nm)、微米(μm)、纳米(nm)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1)根据测量的需要正确选择量程和分度值都合适的刻度尺。

(2)刻度尺应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与测量的起点对齐,零刻度线磨损的,应以某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应注意减去“零点”前的示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知识拓展进行单位换算时,教值包括两部分,即数字和单位,换算时,教字照写。

然后乘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结果。

同步题型分析(热个身先~~~)例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3.6m=13.6m×100cm=1360cmB.13.6m=13.6m×100=1360cmC.26.5cm=26.5÷100cm=0.265mD. 26.5cm=26.5×0.01m=0.265m解析换算式的正确写法遵守以下规律:换算数值乘进位比例并带换算后的单位。

答案 D例2 如图所示的A、B两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读数方法是,铅笔的长度为 cm= m。

解析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故B读数方法正确。

读取实际所测长度时应注意,铅笔的左端正对0.70 cm的位置,故铅笔长度应为4.00 cm。

答案 B 4.00 0.0400例3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列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A. 物理课本的厚度B. 一根粉笔的长度C. 黑板的长度D. 饮水杯的高度解析将172.5mm换算为17.25cm后再判断。

答案 D巩固练习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3.7km= m= nm;(2)5nm= μm= m。

答案(1)3.7×103 3.7×1012(2)5×10-3 5×10-9点拨1km=1×103m=1×1012nm,1nm=10-3μm=10-9m。

巩固练习2 如图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 cm。

答案 1.25(1.23~1.27均可)点拨由题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纽扣的直径为3.25 cm-2.00 cm= 1.25 cm。

巩固练习3据观察,课桌的高度最接近于()A.50mmB. 0.8mC. 50mD. 0.8km答案 B点拨考查学生的实际经验,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选B。

(大脑放电影~)同步知识梳理知识点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s,实际生活中还要用到小时(h)和分(min)等单位。

2.常用的计时工具钟、表、停表等。

电脑、电视机、计算器、手机等也有时间显示装置。

方法技巧:停表的读数首先要明确大表盘的指针转一周是多少秒,分度值是多大;小表盘的指针转一周是多少分,分度值是多大。

然后再读数。

读数时先读出小盘的示数,再读出大盘的示数并相加。

(热个身先~~~)例1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 min s。

解析该停表小表盘的指针指示的刻度对应的单位为min,此时指针指在“3”与“4”之间,且超过了中间的半大格,表明时间超过了3.5min该停表大表盘的指针指示的刻度对应的单位为s,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指针此时所对刻度为38.3 s.综合读得时间为3 min 38.3 s。

答案 3 38.3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的是两种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其中甲表叫,它的分度值是,它现在的示数是 (短针未转动一周),乙表是石英表,它的分度值是,要测上一节课的时间,应用表。

同步题型分析答案停表 1s 10s 1 min 乙点拨甲表是停表,最小刻度表示的时间是 1s,长针转一周是1 min,短针转一周时间是1 h,短针未转动一周,所以现在是10s。

乙表的最小刻度表示的时间是1 min,长针转一周是1 h,短针转一周是12 h,所测量时间较长应用乙表。

(大脑放电影~)知识点3误差与错误情景激疑请你观察图中的两条线段AC、BD的长短关系,你认为哪一条线长?用刻度尺测一测,与你的感觉一致吗? 这个事实给你的感悟是什么?在实际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误差不是测量错误,故只能成小误差而不能消除误差。

减小误差常用的方法有: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

其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是许多物理实验采用的方法。

方法技巧:误差:外物使然,错误:主观意断误差错误同步知识梳理产生原因①跟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有关;②跟测量人读取的估计值不同有关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②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减小或避免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减小方法:①用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正确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热个身先~~~)例1 小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17.31cm,17.32 cm,17.52 cm,17.30 cm。

其中,记录错误的数据是,这次测量得到的课本的宽度应该是 cm。

解析 17.52cm与另外三个数据相差太大。

这个结果是一个错误的结果,最终结果应由另外三个正确结果取平均值来确定:L=cm=17.31 cm。

答案 17.52cm 17.31巩固练习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产生的错误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答案 A点拔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尽力减小。

巩固练习2下列测量中.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大的是()A.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没有密绕而留有空隙B.用受潮膨胀后的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C.用拉长的皮尺测量一位同学的跳远成绩D.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的枪声开始计时同步题型分析答案 A点拨测金属丝的直径时若没有密绕而留有空隙,则会把这些空隙也记在全属丝的直径里,使测量结果偏大;而受潮膨胀或拉长的皮尺单位距离变长,即所标数值小于真实长度,测量结果会偏小;百米賽跑时,计时员在终点计时,若听到枪声才计时,约晚计时0.29 s,这是因为枪声从起点到终点(100 m)要经过约0.29 s,则测量结果偏小,故正确答案为A。

规律方法1.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前要仔细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看准”“估对”“记全”。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特殊方法:等量替代法、化曲为直法、以轮代尺法、累积法。

3.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实验探究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回顾小结(总结一下你的收获吧~)名师指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及零刻度线是否损坏。

(2)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典例探究例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下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 纽扣的直径是cm。

解析分度值是刻度尺上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刻度尺上最小格表示的长度是1 mm.所以其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纽扣的准确值是1.1cm,估计值是0.00 cm.,所以纽扣的直径是1.1 cm+0.00cm=1.10cm。

答案 1 1.10规律方法分度值是指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答案 1.85(1.83~1.86均可)点拨读数时,一定要在刻度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估读一位,由题图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 mm,故木块长度为3.85 cm- 2.00 cm= 1.85 cm.变式训练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只要认真仔细地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像消除错误一样消除误差B.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准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会使误差增大答案 C点拨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选C。

(大脑放电影~)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2,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参照物选取原则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同步知识梳理具体性,参照物必须视具体的物体,不能是抽象的事物,如不能选择天空,地平线,宇宙等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嘉定该物体是静止的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排己性,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若以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不唯一性,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同一物体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方便性,通常情况下,为了方便研究机械运动,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此时可不知名参照物,如果选取了其他物体为参照物,则一定要指明参照物。

同一性,研究多个对像时,应选取同一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起描述图 1.2—3 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从而得出: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性的理解: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冻的物体是不存在的2,静止是相对的3,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不先选参照物,不能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同步题型分析(热个身先~~~)练习: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行星运动 B鲜花怒放 C枯叶飘落 D骏马奔腾2.(淮安中考)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小明旁边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沿途的路灯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3.《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