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
h) t
l
1
v
v
(s),到达A点。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17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雷击档距中央的避雷线
当t1<T1时,UA在t1时刻达到 最大值,此时
Z l U g a (kV )
A 4v
取Zg≈350Ω, v≈0.75c=225m/us,
a=30kA/us
350 l
U
30 11.7 l (kV )
作用在绝缘子串上的合成电压u 为:
li
u u u u
li
a
1
i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26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雷击杆塔
作用在绝缘子串上的合成电压u 为:
li
u u u u
li
a
1
i
h
U U kU U (1 g k )
li
a
top
i
h0
c
I[(1
0 i(g)
i(c)
h0
c
Ih 25 c
(1
h g
k
)
s
h0
c
雷击塔顶时类似,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公式分别为:
U ah
i
c
h
U ah (1 g k )
i
c
h0
c
a为感应过电压系数,≈I/2.6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10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第一节 架空输电线路防雷保护
3、线路耐雷性能的分析计算
U i(c)
g
h
c
由于避雷线接地,可以设想在避雷线上有一“-Ui(g)”电压,使 避雷线保持零电位,而由于避雷线与导线间的耦合作用,此设想 的“-Ui(g)”将在导线上产生耦合电压 “-k0Ui(g)” 。
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将变为:U U
kU
h U (1 g k )
i(c)
i(c)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25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雷击杆塔
雷击引起导线上的感应
雷过电压为ui’:
h
U ah (1 g k )
i
c
h0
c
I
h h (1 g k )
2.6 c
h0
c
导线自身的工作电压u2: 与ua可能同极性,也可能异极性,从严要求取异极性情况。 但在一般计算中可不计入。
绕击导线
尽管线路全线安装了避雷线,并使三相导线都处于它的保护范围之 内,仍然存在雷闪绕过避雷线而直接击中导线的可能,发生这种绕 击的概率称为绕击率Pα。 根据模拟试验、运行试验和现场实测证明Pα与避雷线对边相导线的 保护角、杆塔的高度及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等因素有关。
平原线路:lg P
h
t
86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雷击杆塔
雷击线路接地部分(避雷线、杆塔等)而引起绝缘子串闪 络,称为反击或逆闪络。 从反击的角度来看,最严重的情况出现在雷击某一基杆塔 的塔顶,大部分雷电流从该杆塔入地,产生的雷电过电压 最高。
击杆率g:雷击杆塔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的比值。
避雷线根数
0
1
2
平原
1/2
1/4
1/6
3.9
山区线路:lg P
h t 3.35
86
绕击跳闸次数:n 2
N
P
P 2
(次/年)
N —落雷次数,次/(100km·a); Pα—绕击率(包括平原和山区) ; P2 —超过雷绕击导线时耐雷水平的 雷电流概率; η—建弧率《。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15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杆塔横担对地电位ua:
u
Ri
L
di t
(R i L
di )
a
it
a dt
i
a dt
其中:
di I I (kA / s)
dt T 2.6
1
h
L L h L a
a
0(t )
a
th
t
横担对地电位的幅值:
U
I(R
L t
h a)
a
i 2.6 h
t
塔顶对地电位幅值:
在大跨越、高杆塔的情况下,
2( l h )
t 2
t
T
1
v
1
负反射波尚未返回雷击点时,
雷电流已过峰值,A点最高电
位由雷电流峰值确定,应有的
s值可用类似的方法求得。
大跨越档导线与避雷线间的距离
系统标 称电压
35
66
11 0
22 0
330 500
距离
3.0 6.0 7.5
11
15. 0
17. 5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21
AB
A
B
A
气隙s被击穿的临界条件即为:
U (1 k) E s
A
av
考虑到Eav=750kV/m,k≈0.25
U (1 k) 11.7 (1 0.25)
s A
l
E
750
av
0.0117 l (m)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19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雷击档距中央的避雷线
雷击杆塔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耐雷水平I 即为:
1
U
I
50%
1
(1
k)R i
h a
h t
k
L t
2.6
1
h g
h c
k 0
h c
2.6
加强线路绝缘(提高U50%),降低杆塔接地电阻Ri,增 大耦合系数k(单避雷线改为双避雷线,加装耦合地线) 等,都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有效措施。 在三相导线中,距避雷线最远的那一相导线的耦合系数 最小,以此作为计算条件。
➢ 由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工4频.5电E弧0.的75 概率1,4)称为1建0弧2 率η 。
E —绝缘子串的平均工作电压梯度(有效值),kV / m
对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E
U n
3l
1
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E
U n
2l l
U —线路额定电压(有效值),k1V 2
l — n 绝缘子串长度,m
➢ (2)直击雷过电压和耐雷水平
我国110kV及以上线路一般全线都装设避雷线,而 35kV及以下线路一般不装设避雷线,中性点直接接地系 统有避雷线的线路遭受直击雷一般有三种情况:①雷电 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②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③雷击 杆塔塔顶。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11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感应过电压的静电分量:由于先导通道中电荷所产生的静电场突 然消失而引起的感应电压。 感化应而过引电起压的的感电应磁 电分 压量 。:由于先导通道中《高雷电电压流技所术产》生第的九磁讲场9变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导线上方无避雷线时
Ih
U 25 c
i
s
h
导线上方挂避雷线时
避雷线感应过电压为:U i( g )
88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16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雷击档距中央的避雷线
雷击档中避雷线时,最严重的情况是 雷击点处于档距中央。
以平顶斜角波为计算波形进行分析:
雷电流i的波前表达式为:i at
ZZ Z
u i 0 g g at
A 2Z Z 4
0
g
电压反射波经过时间:
t
2( l 2
➢ (1)耐雷水平(I) ➢ 雷击线路时,其绝缘尚不至于发生闪络的最大
雷电流幅值,或能引起绝缘闪络的最小雷电流 幅值,单位kA。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3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第一节 架空输电线路防雷保护
1、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若干指标
➢ (2)雷击跳闸率(n)
➢ 在雷暴日Td=40的情况下、100km的线路每年因雷击 而引起的跳闸次数,其单位为“次/(100km.40雷暴 日)”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28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雷击杆塔
求得反击耐雷水平I1后,即可得出大于I1的雷电流出
现概率P1,于是可按下式计算反击跳闸次数n1:
反击——雷击杆顶、避雷线
导线对 杆塔放 电
绕 击 ——雷 绕过避雷线 击中导线
杆塔对导 线放电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12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雷击地线 雷绕击导线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13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雷击袁西线杆塔引起线路绝缘闪络跳闸(宜春公司拍摄)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14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N 100 B' T
1000 d
b 4h T
10 d
T —雷暴日数
d
h — 避雷线的平均对地高度,m;h h 2 f
t3
h — 避雷线在杆塔上的悬点高度,m
t
f
—
避雷线的弧垂,m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2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第一节 架空输电线路防雷保护
1、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若干指标
山区
——
1/3
1/4
《高电压技术》第九讲 22
第八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雷击杆塔
雷电流的分布
由于避雷线的分流作用,流经杆塔
的电流it将小于雷电流i,它们的比 值β称为杆塔分流系数,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