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试工作总结

调试工作总结

宁东一期供水工程40万m3/日净水厂调试工作总结(运营管理部2007年6月)宁东净水厂自2004年开工建设,2005年12月底具备了10万m3/d规模的原水直供能力,并开始向宁东基地供水。

2006年11月底工程完工,具备了宁东水厂40万m3/d系统的调试条件。

根据公司批准的“宁东水厂40万m3/d净配水工程试运行方案”,经过近5个月的辛勤努力,基本完成了各项调试任务,现将调试工作总结如下:1 调试工作任务及工作安排1.1 调试工作组织为保障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由公司领导负责的调试工作领导小组。

现场的调试工作由运营管理部组织实施,公司相关部门配合,调度中心、水厂会同施工、监理单位及相关设备厂家进行调试工作。

1.2 调试工作目标及任务1.2.1 设计性能测试、检验(1)进行设备的性能测试,验证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性能,并进行运行检验,使其满足生产要求;(2)进行各工艺单元的运行检验,验证其工艺指标是否达到设计参数,是否满足生产要求;(3)进行加氯、加药系统的运行试验,提出满足现状生产条件下的加氯、加药系统运行方式及投加量;(4)进行各工艺系统联合运行试验,使各单元的出水水质满足设计要求;(5)进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自动控制调试,确定各工艺单元的自动控制流程,按设计实现调度级自动控制。

1.2.2 生产管理工作准备(1)在保证正常供水的前提下,调度中心、水厂人员积极参与到调试中来,通过调试使每个职工都能熟悉整个工艺流程,基本掌握各类设备的性能、操作,能够按生产要求完成整个系统的调度、运行工作;(2)研究、并初步提出满足生产要求的工作制度、运行、调度规程及运行工作记录;(3)通过调试,检验目前水厂的生产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人员素质是否满足生产要求,提出满足目前生产要求的运行机构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初步方案;(4)研究并初步确定化验室的工作职能,研究化验室指导生产的方法,水质监测、检验内容及化验室工作制度。

2 调试工作实施情况根据公司确定的“宁东水厂40万m3/d净配水工程试运行方案”全部调试工作共分四个阶段,分述如下:2.1 第一阶段:单体调试阶段调试时间:2007年1月6日—2月10日;调试项目:(1)各单元设备逐个进行了单体通电试验、电机的空载试验,阀门、闸门、启闭机等设备的动作试验。

(2)进行了各单元设备的远方信号测试,对回收水池、配水井、滤站、送水泵房四个单元设备传动试验。

2.2 第二阶段:单元设备调试阶段调试时间:2007年3月1日-3月30日调试项目:(1)进行了水位计、流量计、出水总管浊度仪的调试及校正。

(2)进行了进水泵房、配水井、沉淀池西区、滤站西区水质供水组合的过水试验,按设计要求测试了各工艺单元的过水能力及滤板等工艺设备的过水性能。

(3)重点进行了滤站的72小时运行调试,通过多次的反冲洗试验,初步确定反冲洗的控制流程,初步确定了气、水组合冲洗的方法。

(4)沉淀池单元设备组合自动控制调试;(5)回收水池自动控制调试;(6)加氯、加药现地设备调试。

(7)自动化调试:Va、所有浊度计取样泵的安装及仪表调试;Vb、滤池出水余氯分析仪的安装移位;Vc、进水泵房4#/5#变频的调试;Vd、潜水泵液位开关的调试;Ve、加药系统完成所有单体的测试及远控调试;Vf、前加氯系统的单体设备及远控调试;Vg、刮泥机自控信号接线及设备远控调试。

2.3 第三阶段:加药系统调试工作(1)进行了试验室絮凝沉淀试验,提出了水厂现状进水条件下的加药量及配合比;(2)制定了加氯、加药系统操作规程,学习并掌握了用固体絮凝剂配制不同比例液体絮凝剂的方法,10%PAC液体药剂配制工作;(3)组合工艺调试:4月12-15日、4月27-30日进行加药系统调试,沉淀池和滤站组合运行试验。

在此期间水厂进水浊度≤10NTU,沉淀池加药量自20mg/L-5mg/L递减加注,在加药量≥8mg/L的情况下,沉淀池出水浊度可以≤3NTU,滤站出水浊度≤2NTU。

2.4 第四阶段:加氯系统调试、组合工艺调试阶段2.4.1加氯系统调试、组合工艺调试阶段调试时间:2007年5月15日-5月26日(1)5月15-16日进行加氯系统的保护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调试。

(2)5月18日加氯系统正式投入,加氯系统、加药系统、沉淀池组合运行。

本阶段共调试时3天。

加氯系统投入后,矾花下沉速度加快,加强了混凝效果,沉淀池出水色度由13-15降到5以下,出水浊度由2-3NTU降到2NTU以下。

(3)5月21-5月25日进行了加氯系统、加药系统、沉淀池、滤站全部工艺组合运行调试,各工艺单元按设计要求进行了远程操作、自动运行调试。

本阶段共调试4天。

全部工艺组合投入运行后,滤站出水浊度由2NTU降到0.5NTU以下,达到了≤1NTU的设计要求。

前加氯系统投入后,滤站反冲洗效果明显改善,设计反冲强度下气冲、水冲效果较明显,滤速、单池过流量等指标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2.4.2 全系统72小时联合试运行2007年5月28日下午6时-31日下午6时,共72小时,期间C、D两组沉淀池和滤站切换运行,加药系统、加氯系统、配水井、回收水池、进水泵房、西侧清水池、送水泵房6#、10#机组投运。

本阶段主要对各构筑物及生产设备进行设计性能检验,对生产管理工作进行检验,并进一步验证水厂的生产能力及工艺组合生产效果。

本阶段整个系统运行稳定,沉淀池通过4297m3/h的流量11小时过水检测,能够满足10万m3的过水能力;滤站8格滤池过水量可以达到每小时4200 m3,送水泵房出水浊度稳定在0.3NTU。

3 各单元调试情况3.1 进水泵房完成5台潜水泵、两台电动闸门、2台液位计的本体及远控调试,实现调度级对水位的监测、闸门的开关,潜水泵的启停操作调试。

进水泵房目前的设备具备了高水位运行和低水位启泵抽水的条件,但由于水库水位较高,没有进行针对水库低水位状态下的运行调试。

3.2 配水井完成4台格栅、2台螺旋输送机、液位差计、PH及温度监测仪表的本体及远控调试,实现格栅、螺旋输送机的定时、液位差自动启停,能够按设计要求配水,工艺设备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单元设备调试后运行设置如下:(1)配水井排泥:配水井中会有少量沉泥,每24小时排泥系统运行一次(每日9:00),每打开一个排泥阀排泥5s,1个排泥阀操作完毕后顺序进行下一个排泥阀操作;(2)实时监测配水井原水的PH值、温度、浊度等信号量;(3)1#隔栅每12小时运行一次(每日8:00、20:00),运行10分钟,2#螺旋输送机每12小时运行一次(每日8:00、20:00),运行15分钟。

3.3 回收水池完成4台潜水泵、2台搅拌机、2台液位计的本体及远控调试,实现潜水泵根据高低液位的设置自动启停,能够完成费水的回收再处理。

单元设备调试后运行设置如下:(1)远方开启回收水池的电动闸门,根据水位设定值(1.8m启泵、1m停泵)自动启停潜水排污泵、启停自动搅拌机。

(2)监测超声波液位计的液位值,根据液位控制回收水池潜水泵的启停台数。

3.4 沉淀池完成刮泥机、搅拌机、出水渠电动闸门、排泥系统设备的本体及远控调试,实现远控开关闸门、启停搅拌机,刮泥机现地、远控自动运行,排泥系统的定时排泥,出水浊度的在线监测。

沉淀池设计进水量为10.5 m3/天(4375 m3/ h)在调试过程中在以下时段达到或超过设计进水量,说明沉淀池过水能力生产要求。

单元设备调试后运行设置如下:(1)搅拌机:水进入沉淀池规定水位后调度级启动对应的搅拌机,连续不间断运行;(2)调流电动闸门:根据水路走向,远方合理开启电动闸门;(3)絮凝区池底排泥:远方控制电磁换向阀的开、关,每12小时依次对液动角式排泥阀进行排泥一次(每日9:00,21:00),排泥5s;(4)液压刮泥机:远方控制刮泥机运行,设定按定时方式运行,每1小时运行一次,每次10分钟;(5)沉淀区排泥:检测污泥浊度仪的参数,并做好记录。

在污泥浊度仪显示浊度≤4000NTU的情况下,远方控制电磁换向阀的开、关,每12小时依次对液动角式排泥阀进行排泥一次(每日9:00、21:00),排泥5s。

3.5 加氯系统完成自动切换装置、漏氯报警、中和装置、2台蒸发器、2台前加氯机、水射器等整个加氯系统的本体及远控调试,实现了根据生产要求按照进水流量自动稳定加氯。

目前,加氯系统设定加氯量投加量(1mg/L),按进水量自动比例投加。

为检验漏氯装置的可靠性,5月21日,调试人员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配置制氯气测试漏氯报警装置,当室内氯气浓度达到0.3ppm时,风机开始运行,当室内漏氯浓度达到3ppm时,风机停止,中和装置启动。

3.6 加药系统完成1#—10#计量泵、31台电动阀、3台搅拌机、风机的本体及远控调试,实现按照生产要求根据进水流量远控调节频率、现地调节计量泵行程来调节加药量。

加药系统调试结果如下:3.6.1 加药泵性能分析加药系统是在矾基值确定的情况下,根据进水量的变化相应的改变混凝剂药量的大小;而药剂药量是通过改变加药泵的行程和频率来调节的,目前,设备性能总体上满足现阶段运行要求。

3.6.2加药后的出水水质调试期间沉淀池进水浊度最大10.6NTU,最小1.3NTU,平均4.8NTU;加药量最大为14.53mg/L,最小为2.7mg/L,平均矾基为7.1mg/L;调试沉淀池出水已经能够降到2NTU以下尤其是在滤站反冲洗,回收水池使用时即使进水浊度达到10NTU以上甚至达到45.2NTU (5月22日18:00)时,出水浊度依然保持在2NTU以下。

3.6.3 加氯对沉淀池出水浊度的影响在联合调试中,只投运了前加氯系统,调试中加氯的投加量有1mg/L、1.5mg/L、2mg/L三种,由加氯机对水库原水进行自动比例投加。

在水库原水各项指标相近的情况下,加氯量的大小并没有对出水浊度造成明显影响,但在投加氯气的过程中,沉淀池的出水色度、臭和味有明显的改善。

3.6 滤站完成16格滤池的进水闸板、排水闸板、出水调节阀、浊度仪以及反冲洗系统的本体及远控调试,实现定时自动反冲洗,出水浊度、流量实时监测,滤后水满足生产所要求的出水浊度。

滤站运行效果如下:3.6.1过水能力滤站设计规模20万t/d,每格滤池设计过滤面积63m2,滤速8.6m/h,单格滤池设计过滤能力1.3万m3/d,调试期间按供水量大部分时间使用6-8格滤池,日供水规模在5.2万-9.5万m3之间,单个滤池均达到满负荷运行。

3.6.2反冲洗效果调试期间单格滤池基本上在过滤0.75-1.18万M3后进行反冲洗。

滤池在较低过水量运行时,在每天定时对滤池进行反冲洗时,会发现滤池过滤能力仍比较良好,而在大流量甚至是满负荷运行时,会缩短滤池的反冲洗周期,使反冲洗周期降低至20-23个小时,在目前滤池运行中,滤池进水浊度较小、过水量较小的情况下,滤池反冲洗周期甚至可延长至28小时,但在满负荷的情况下,滤池反冲洗周期在22-25小时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