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免疫检查点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检查点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于CTLA一4的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首个被美国 FDA批准的靶向免疫检查点的治疗药物。通过作 用于抗原呈递细胞与T细胞的活化途径而去除免 疫抑制从而调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达到增强 免疫反应的目的。Ipilimumab已广泛用于治疗晚 期黑色素瘤、肾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前期的I临床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抗体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IL一2, gpl00疫苗或化疗均显示安全有效。O 7Day等[16] 关于Ipilimumab的Ⅲ期研究包含了Ipilimumab 组,Ipilimumab+gpl00疫苗组和单纯gpl00疫苗 组,入组患者均为反复治疗失败的晚期黑色素瘤患 者,按3:1:1分组,总数达676例,最终结果显示3 组的中位OS分别为10.1个月、10.0个月和6.4个 月,Ipilimumab单药组较单纯gpl00疫苗组延长了
has achieved noteworthy benefit in multiple patients to produce
an cancers
by blocking immune—inhibitory sig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s and enabling
effectiv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The Cancer therapy of the monoclon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
Cancer
therapy targeting immune checkpoints such
as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一1)and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
Institute,Fudan
(1 Department of Surgery,Huashan Hospital,Shanghai 200040,China;2 Cancer Metastasis
Shanghai 200040,China:3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Biomedical Sciences,Fudan
recent years.
[Key words]cancer;
immune checkpoint;
immunotherapy
目前,肿瘤免疫治疗被称为肿瘤治疗的第四大 方式,与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联合使用,成为 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明显提高了恶性肿瘤患 者的生存率。肿瘤免疫治疗从1891年纽约的外科 医师William Coley用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毒 素来治疗肿瘤的试验开始,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遭遇 过重大挫折[1。2]。直到1984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 院Steve Rosenberg成功地应用淋巴因子激活杀伤
Nivolumab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样
Ipilimumab和Nivolumab两药联合治疗使患者获 得的缓解率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为57.6%,单药
万方数据
112
复旦学报(医学版)2016年1月,43(1)
Nivolumab为43.7%,而单药Ipilimumab的缓解率 仅为19%。
3.7个月(P=0.000 4)。
PD-1/PnLl单抗比CTLA一4单抗有更强的抗 肿瘤作用,可抑制PD-1与PD-L1和PD-L2的结 合,解除T细胞的免疫抑制状态恢复抗肿瘤免疫应
答[1 2“卜18]。Pembrolizumab是首个被美国FDA批
准的靶向PD-1的单抗,Ribas等[1叼在2014年
行中[21‘233。
免疫靶向治疗策略 抗PD-1联合抗CTLA一4 由于抗PD-I单抗
主要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改善效应T细胞功能,而 抗CTLA一4单抗主要是在外周淋巴结中抑制T细 胞的活化。抗CTLA一4和抗PD一1在不同的环节 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二者合用的效果值得期待。一 项关于晚期黑色素瘤的Ⅲ期随机试验表明,单药 Nivolumab或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初始的 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单药Ipilimumab[2”26]。该研究 入组了945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随机接受 Ipilimumab、Nivolumab或两药联合治疗。结果显 示:Ipilimumab、Nivolumab或两药联合组中位无进 展生存期分别为2.9个月、6.9个月和11.5个月, 两药联合组与Ipilimumab组、Ipilimumab组与
730.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8467.2016.叭.020
The progress in tumor immune checkpoint-targeted immunotherapy
I。I
Jian—hual~,ZHU Yin91~,YANG Jin91~,QIN Lun—xiul,2,3A
。。。
熹。三亏Un撮iv‘J医M学ed版S三2016 肿瘤免疫检查点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李建华1,2 朱迎1’2 杨菁1’2(综述)钦伦秀1’2’36(审校)
Jan.,。。c,,
(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40;2复旦大学肿瘤转移研究所上海200040;3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200032)
联合化疗
疗效预测因子
靶向免疫检测点的抗体,尽管
靶点明确,但基于目前的前期临床结果,即使在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化疗可能通 较为成熟的晚期黑色素瘤和肺癌中,其药物有效率 也参差不齐b”J。 一般说来,肿瘤抗原的数量和类型与免疫}fi,疗 的耐药性相关,高突变负荷的肿瘤通过释放大量的 肿瘤特异性新抗原,使得免疫系统更容易识别,故被 认为对免疫治疗的反应性更好,如晚期黑色素瘤、肺 癌和泌尿系肿瘤等。Rizvi等¨¨研究表明,抗PD一1 单抗(Pembrolizumab)有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 因突变的比例远远高于无效的患者。I.e等b纠在结 直肠癌中发现,MMR(Mis—Match Repair)缺陷的 患者接受抗PD一1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的有 效率为62%,而没有MMR缺陷的患者有效率为 I)%.且MMR在肿瘤中与PD I.1和肿瘤浸润淋巴 细胞的表达呈正相关。 Garon等∞列将495例接受抗PD一1单抗 (Pembrolizumab)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
细胞(1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联合
肿瘤患者,给肿瘤免疫治疗带来一线曙光口。4]。此 后,新技术新治疗方案包括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不 断涌现,虽然对一些患者有效,但没有被大规模应 用。直到近年,针对免疫检查点的抗体和表达嵌合 抗原受体的自体T细胞疗法的飞速发展,使得免疫 治疗成为高度关注的新兴热点[5。8]。 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单抗 抗肿瘤免疫反应机制 2002年,美国肿瘤学家
ASCO报道了一项有411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参加
的Ⅱ期临床研究,这项研究招募了221名经 Ipilimumab治疗的患者和190名未接受 Ipilimumab治疗的患者。目前的结果显示:在72% 的患者中观察到肿瘤缩小,总体客观缓解率达 34%,其中未经Ipilimumab治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 为40%,用过Ipilimumab治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 28%。 MPDL3280A是一种工程化抗PD-L1单克隆 抗体,主要阻断PD-L1和PD-I及B7.1(CD80)结 合,保留了PD-1/P口L2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疗效和 安全性[12.18]。Powles等[201报道了一项关于 MPDL3280A的工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MPDL3280A对晚期膀胱癌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 性,起效快。该研究共人组68例患者,用药前进行 PD-LI蛋白检测,有大约30%的患者确定为PD-L1 阳性,在治疗6周后,43%的PD-L1阳性患者肿瘤 缩小,随访12周后比例提高到52%。目前,有关 MPDL3280A单药及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正在进

过降低瘤负荷暴露新抗原,改变肿瘤微环境的免疫 抑制状态,恢复免疫监视并增加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提高免疫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2“。Ipilimumab与 紫杉醇以及铂类联用治疗肺癌的作用成为抗 CTI。A一4单抗与化疗药物联用的临床研究的关注重 点。Lynch等乜州报道了一项随机双盲Ⅱ期临床试 验,旨在研究Ipilimumab联合PC方案(紫杉醇+ 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该研究共纳 入204例初次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1 :1:1随机分配至同步诱导组(4次PC联用IPI后 2次PC联用安慰剂),序贯治疗组(2次PC联用安 慰剂后4次PC联用IPI)和对照组(PC联用安慰 剂),结果显示序贯治疗组、同步诱导组和对照组的 免疫相关的无疾病生存期(irPFS)分别为5.7个 月、5.5个月和4.6个月,序贯治疗组较对照组 ir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个月可s.4.6个月,P =0.05),但序贯治疗组较同步诱导组irPFS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5.7个月VS.5.5个月,P=【).13)。序 贯治疗组,同步诱导组和对照组中位OS分别为 12.2个月、9.7个月和8.3个月:无疾病生存期 (PFS)分别为5.1个月、4.1个月和4.2个月。研究 结果提示抗CTI,A一4的免疫靶向药Ipilimumab联 合PC方案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化疗 疗效。 联合靶向治疗 关于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联合
【摘要】靶向免疫检查点的治疗是众多抗肿瘤免疫的有效策略之一,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诱发持续的肿瘤缓 解。抗CTLA-4单抗,抗P肛1单抗以及抗PD-L1单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研究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突破,针 对免疫检查点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对近年来与肿瘤免疫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肿瘤;免疫检查点;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