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业法规基本知识

渔业法规基本知识


国际渔业法规的概念
1.国际渔业法规的基本涵义 调整国家之间在渔业方面的各种活动和关系的法律、 规则、原则和制度的总和,即有关渔业的国际法原则、规 则和制度的统称。
这些原则、规则和制度主要涉及国家在水生生物资源 的开发利用和养护方面的权利、责任、义务与管辖的性质 和范围,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养护和管理等 方面的措施。
构成国际习惯的两个基本要素:
各国的长期、持续的重复实践 这类实践被各国认为具有法律拘束力
国际习惯一般适用于所有国家,而国际条约只对 缔约国和加入国具有拘束力,且只有经一国批准或 加入后,才对该国发生效力。
国际渔业法规的制订
由有关国家通过谈判、协商等方式共同 参与和拟订
1.双边协定的签订 2.多边协定的签订
国际渔业法规的渊源
主要是有关渔业的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关于适用的法律渊源 的规定,国际法的渊源还包括一般法律原则及作为法 律规则辅助手段的判例和国际法学者的学说。
从发展趋势来看,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国际会议宣 言及各国在国际渔业管理上的实践,也将是形成国际 渔业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内渔业法规的渊源
我国渔业法规来自各类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渔业 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
• 宪法中有关渔业的规定 • 有关渔业的法律 • 渔业行政法规 • 部门渔业规章 •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 • 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渔业法规的种类
根据法规的内容或调整的对象,渔业法规大 致可分为13种
还可将渔业法规分为: 专项渔业法规和涉及渔业的法规。
(2)制定者不同
国内法由专门的国家立法机关来制定。国际法的制定 者主要是作为法律主体的国家本身。
(3)实施不同
国内法依靠国家强制力量保证实施。国际法的实施主 要依靠国家本身的自愿行动,国家通过有关的谈判、协商 、抗议或某些制裁来保证国际法的实施。
(1)如果国际法只存在原则性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国 内法予以更具体的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权力机关发布的自治条例
渔业法规(Fisheries Legislation):有关渔业的 法律规范的总和,即调整有关渔业的各种活动和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渔业法规
国际渔业法规 国内渔业法规
第一节 国际渔业法规基本知识
国际渔业法规的概念 国际渔业法规的渊源 国际渔业法规的制订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
第一章 渔业法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国际渔业法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国内渔业法规基本知识 第三节 渔业法规的作用、特点和一般原则
法规
广义上:泛指一切具有拘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狭义上:特指我国国家法律体系中一种法的形式
我国的三种法 的形式的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的行政法规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一定的地方 权力机关制定和发布的地方性法规
1.渔业基本法
2.关于渔业资源保护 和合理利用的法规
3.关于渔业水域环境 保护的法规
4.关于渔业生产管理的法规
5.关于渔业组织的法规 6.关于渔业经营流通的法规
7.关于渔船检验的法规 8.关于渔船管理的法规 9.关于渔港的法规 10.关于渔业监督管理的法规 11.关于渔业无线电管理的法规 12.关于渔业金融、保险的法规 13.关于渔业教育和科研的法规
一个国家渔业法规的发展与渔业在国家中的地位 、渔业资源状况、渔业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基 础密切相关。因此,不同国家的渔业法规在内容和范 围上有所不同。
国内渔业法规的主体是渔业法律关系中的自然人、法人 以及国家本身。
国内渔业法规的调整对象是渔业生产和渔业监督管理中 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但主要是渔业经济关系和渔业行政 关系。一般来说,这种渔业经济关系和渔业行政关系主要 表现为人们在从事渔业活动中所产生的行政关系和经济关 系,以及国家渔业行政管理机关在进行渔业管理时所产生 的行政关系和经济关系。
第二节 国内渔业法规基本知识
国内渔业法规的概念 国内渔业法规的渊源 渔业法规的种类
国内渔业法规的概念
1.国内渔业法规的基本涵义 2.国内渔业法规的主体和调整对象
国内渔业法规指国家法律体系中调整有关渔业的各 种活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具体地说,国内渔 业法规是调整国家范围内有关渔业的各种活动以及与 渔业有关的社团、企事业单位和当事人之间关系的法 律规范统称。
2.国际渔业法规的主体和调整对象
主体 调整对象
国家 国家之间在渔业方面的各种关系
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具有 主权,独立承担有关的国际法权利和义务,并保证 国际法义务的履行。
在国际法学领域,一般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 和一定的条件下,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或由国家组 成的国际组织也是国际法的调整对象。
提交协定批准书后正式成为协定缔约国 达到协定专门条款规定的条件,生效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国际法和国内法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相互依赖 、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密切联系。
1.国际法和国内法的主要区别 2.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联系
(1)法律主体不同
国内法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国际法的主体是 国家和一定的政治实体和国际组织。
第三节 渔业法规的作用、特点和一般原则
缔约双方经谈判对协定所涉及问题协商一致 按照双方所采用的文字共同起草协定文本 缔约双方对协定文本草案讨论 缔约双方谈判负责人先在协定草案上草签 双方政府正式授权的代表正式签署 协定草案成为正式协定文本 缔约双方各自在国内履行相应的法律程序 相互交换批准书后协定正式生效
缔约各方对协定所涉及问题谈判协商一致 按照共同达成的原则起草协定草案 缔约各方正式对草案进行磋商和讨论 协商一致,或投票表决的形式通过 缔约各方授权的代表在协定上签字 缔约各方履行国内相应的法律程序
(2)国内法的规定不应与国际法的现有原则、规则和 制度相冲突,且应遵照现有的国际法;国际法也不得干预 国家在其主权范围内或为国内管辖事项制定的国内法。
(3)国际法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直接约束一国的自然 人和法人,在涉及自然人和法人的行为规则问题上,国家 应制定相应的国内法,或在国内法中作出明文规定,将有 关的国际法视为国内法的一部分,来保证国际法的遵守和 国际义务的履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