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听力训练“四步走”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有声语言都是第一位的,而文字语法是第二位的。
这是学习语言的规律。
任何语言在交际实践活动中,听的时间总是占绝对多数,说话者总是用有声语言将信息传递给听者,听者也只有通过听来获取信息,然后将听得的信息进行积极的加工处理,而后才能用语言表达进行信息反馈来完成交际过程。
英语是一种外来语言,学生学习,只有从听入手,靠听来获取语音语感等语言要素,不断领悟感受,不断丰富积累,不断进行听悟实践,才能进入读、说、写的更高层次的交际能力的学习和培养。
所以,中学英语教学应把听力训练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在长期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较深刻地体会到:加强中学英语听力训练教学,可以分“全方准备”、“情境创设”、“精心组织”、“精泛结合”四步走。
一、“全方准备”
“全方准备”,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听力训练之前所进行的全方位准备工作。
总起来说,准备要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来说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在进行听力训练前,必须明了学情:英语听力训练活动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重新组织英语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吸收英语语言信息的过程。
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自己要训练的对象的情况,明了学生的精神情绪和接受能力的结构,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训练材料的难点、重点,预测学生在训练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而且必须预先制定好为学生排除障碍的措施。
2、教师在进行听力训练前,必须紧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组织训练材料。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选材料进行合理取舍,进行精心组织,尽量选取那些贴近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而且又能紧扣学生正在和即将学习的内容的重点和课文类型的材料。
使用这种材料,学生训练才会有兴趣、有信心,有实实在在的收获,真正收到有的放矢的效果。
3、教师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必须选取得当的方法,使学生在训练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开始引导学生盲听,继而引导学生视听;在训练引导学生瞄准目标,抓住要点,有选择地听;在的练时,引导学生锁定重点、强化记忆;每天必听,每课必听,滚动听训,加深印象,减少遗忘;充分利用教具,形声结合,巧用教具,增强训练效果等。
二、“情境创设”
教学必须讲究情境创设。
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学习材料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悟,在情境中得。
情境创设方法很多,其主要是:坚持用英语上课,尽量避免用汉语,尽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听的环
境,增加可懂输入;充分调动态势语言的辅助功能,努力创设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媒体,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以听促说、听说互动的教学训练,趣化教学环境;积极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阅读、讲故事、演讲、表演等,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听的能力。
三、“精心组织”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就是教师通过精心组织,使课堂教学过程达到科学、合理而又完整。
精心组织可以多方面努力:一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充分做好学习准备。
即进行听力训练前,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所要听的材料的内容,充分做好听力的准备,做到发矢中的。
二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密切注意学生听训情况,随时观察课堂情况,掌握学生动向,认真猜测学生在听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考虑解决问题的对策,随时调整课堂结构,保证课堂环境的良好状态。
三要积极借助外力,增强训练效果。
外力主要指教师的手势、动作、表情等非语言手段,积极借助这些外力帮助理解材料内容,可以揭示材料含义,增强训练效果。
四、“精泛结合”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应把教材配套的听力教材作为精听材料,让学生反复听,要求学生听懂每个单词、短语和句子,听清后让学生复述所听内容,从中提高学生辨音、辨词、确定标点符号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记忆和储存能力。
在精听的基础上,还应组织学生进行泛听训练。
泛听的内容和题材要广泛丰富,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课堂内外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交谈,听录音磁带,听广播和电视台有关节目内容等等。
泛听时教师要求学生能抓住关键词句,能听懂大意就行,鼓励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联想和猜测能力。
精听泛听相结合,既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记忆和储存能力,又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联想、推测和记忆能力。
如此,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听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夯实全面学习英语的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只有搞好了“四步走“,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才能有效的提高,才能真正学会运用英语。
这是新课程对我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