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版药典表面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版药典表面微生物检测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测试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量的测试。

3.责任:表面微生物检测员。

4.内容:
4.1基本概念:
4.1.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4.1.2表面微生物:
4.1.3表面微生物菌落数:
规定面积的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用接触平皿法或擦拭法检测的微生物的菌落数目,以个/皿表示。

4.2测试原理:
本测试方法利用接触平皿法或擦拭法收集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方法和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4.3测试方法:
4.3.1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培养基:
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玻璃培养皿。

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60℃干热灭菌120min。

接触碟:一般采用φ55mm无菌接触碟。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72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坏境中存放。

4.3.2采样点选择:
洁净区微生物测试点选择表面微生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其布局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设置:
空调系统验证的结果
房间的用途
与产品的距离
人流物流方向
如何布点:对于同一洁净区,每个相同的取样物体在其不同的地方采2个样。

如墙面2个采样点,地面2个采样点,洁净区主要设备2个采样点。

注:表面微生物监测的取样点数应依下列因素确定:
1.洁净区(室)的大小;
2.设备、管路等的复杂程度;
3.生产活动的重要性;
4.易受污染的部位等。

应考虑包含以下部位:每扇门、每个门把手、地板(至少两点)、墙壁(不易被清洁/消毒的部位,至少两点)、公用介质的管路(不易被清洁/消毒部位)、生产设备的关键性部位(如灌装针、易与人员接触的塑料帘膜、胶塞筒、传输带)等。

根据洁净区内设施、设备等表面对产品和洁净室环境的影响程度,通常将表面分为三类:关键表面(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直接接触或暴露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的表面)一般表面(如设备的外表面、墙壁等)和地板,并且分别设定不同的微生物限度要求。

表面微生物的每点取样面积宜控制在25cm2左右。

为避免干扰,宜在生产活动结束后取样。

4.3.3采样方法:
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方法。

4.3.3.1接触平皿法:
取样:表面微生物监测用于表面菌监测,接触平皿法广泛应用。

取样时,打开碟盖,无菌培养基表面与设备直接接触,均匀按压接触碟底板,确保全部琼脂表面
取样后,需要立即用75%酒精擦拭被取样表面,以除去残留琼脂。

收好的营养琼脂接触碟在32℃培养72小时。

4.3.3.2棉签擦拭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