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的佛教与道教

江西的佛教与道教


直即弥陀。”
——六祖慧能
福州开元寺山门
山门的背面是四个 大字——莫向外求。 完整的说法是“万 法唯心,莫向外 求”,是佛学里强 调内因的观点。
材料一:“虎溪三笑”考
东林寺前的虎溪桥,据说是慧远禅师送客出寺的 界限。慧远专心修行,送客从不越过虎溪桥,但 有一次,因与陶潜及庐山简寂观道士陆修静畅谈 义理,兴犹未尽,不知不觉就过了虎溪,以致慧 远所驯养的老虎马上鸣吼警告,三人相视大笑, 欣然道别。 但据后人考证,慧远去世时,陆修静只不过是 十岁孩童,因此此事纯属虚构无疑,只是故事背 后隐含的“三教原来是一家”的意味,颇足深思。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师道继续发展外,江西出现了葛玄、 许逊、陆修静等著名道教人物及其创立的道教宗派。三国 时期,著名道教人物葛玄(164~244)来到铅山县葛仙山 传教,在江西许多地方留下足迹。晋代许逊,精通经、史、 天文、地理和阴阳五行学说,尤好道家修炼术,善于治水 看病。后来,许逊隐居南昌逍遥山(今西山)修道,以孝、 悌、忠、信教化乡里,深得乡人敬重。
初祖菩提达摩
七祖塔
青原山净居寺
禅宗自慧能后“一花开五叶”,成为五家七宗 ,這 一花五叶又开出千树万花,尤其“自性说” 更进一 步发展为“心性说”,心性说及修养方法又为宋明理 学所吸取,对后来的阳明心学影响最深,故概括而言: 《坛经》一书可说是以佛学为本位,又融合儒、道二 家,三者合一,上承佛教中国化传统,下开宋明理学, 对中国哲学由本体论过渡到心性论起了关键作用,在 中国哲学史上占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国佛教哲学与江西佛教简史
佛教自印度传入后,通过由汉代到唐代六百余年的消 化,中国人创造了自己的中国化了的佛教哲学。中国佛 学渗透了中国哲人的智慧,特别是道家、儒家和魏晋玄 学的哲理。对中国的哲学、伦理学、民俗学、文学、音 乐、建筑、绘画、医学等诸多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即寻找宇宙间人生真谛而又获得证悟的释迦族 圣人释迦牟尼。古梵语简称“佛陀”,汉义为“觉悟者”或 “智慧的人”。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
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后,他来
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
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
禅宗小故事
三、八风吹不动
国佛教中心地区、明清以后逐渐衰微、当代开始兴盛 2、禅宗(南禅)在江西的发展
江西是禅宗发展的重要地区,禅宗派系多与江西有关。 重点:禅宗派系间的关系
难点:各宗派教义及本山
佛教宗派 代表人物
发展地
净土宗 曹洞宗
慧远
庐山
良价及弟子本寂 宜丰洞山、宜黄曹山
洪州禅 马祖道一
洪州(今南昌)
沩仰宗 灵佑及弟子慧寂 宜春沩仰山

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
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
立即怒气冲冲的说:“佛印,我们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
认同我的修行,我的诗,也不能骂人啊!”

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
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恍然而悟,惭愧不已。
禅宗启示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元代江西著名道士陈致虚发挥全真道“道 释同阐,仙佛合证”的传统,统一了全真 道南北宗,并著有《金丹大要》,成为全 真道在南方的代表人物。明代前期,江西 道教进一步发展,涌现赵宜真、刘渊然、 邵元节等著名道士。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明中期以来,江西道教开始走下坡路,灵 宝派、净明派、神霄派相继并入天师派正 一道,与全真道并立而行。
禅宗是智慧的学问 禅宗与生活密切相关 禅宗讲究戒、定、慧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江西山川秀美,是中国道教起源地之一, 道教胜迹遍布全境,道教宗派迭起,名人 辈出,在江南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东汉时期,江西开始出现有组织的早期道 教活动。
东汉末年,第四代天师张盛从四川来到龙 虎山定居,创立天师道龙虎宗,登坛传箓, 世代承袭。龙虎山因张道陵创教前传道炼 丹,其曾孙张盛来龙虎山定居,世袭天师 道,被称为道教祖庭。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东晋升平年间(357~361),炼丹术士、道教理 论家葛洪(284~364)来到三清山结庐炼丹,著 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使 三清山成为道教名山。
南朝·刘宋时著名道士陆修静( 406~477)在庐山隐 居修道。陆修静广泛收集历代道教著作,编写了 中国最早的道教大丛书《三洞经书目录》,即 《道藏》。并创立了南天师道。
临济宗 杨歧宗 黄龙宗
希运、义玄 方会禅师 慧南禅师
宜丰黄劈山 萍乡杨歧山 江西修水县黄龙山
关于 “戒、定、慧”
戒、定、慧是修习佛法的总则,一切佛法都不离戒、 定、慧。戒如防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清净无染就 是戒;寂然不动就是定;观照无碍就是慧。是自心一物 的三面,圆融而不可分离。 所谓戒即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戒规范自己的言 行,久久训练可使心不散乱,心不散乱程度的深浅,即 是定力的深浅。所谓定力即是一种坚固心,不是漂忽不 定的散乱心,定力深的人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心不 跳。
主要内容:天师道是由张道陵子孙世袭相 传,以老子为教主,以“道”为最高信仰, 以符箓斋醮为手段,以追求长生不死,得 道成仙为最高目标的一个道教派别。
江西道教的著名派系
(2)正一道 产生:正一道是在天师道基础上直接发展
演变而来的一个道教宗派。 特点: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以符箓
斋醮、替人招神降妖为主要宗教活动,允 许宗教人员娶妻生子,不需常住宫观,宗 教戒律不甚严格。
忠孝道,由灵宝派衍生,奉东晋道士许逊为祖师, 以南昌西山为本山。
主要思想:净明派倡导忠孝神仙,以封建伦理孝 悌实践和内丹修炼为施行道法的基础,以心性即 所谓“净明”为全部教义的关键。净明派是典型 的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的道教宗派,且修炼 内丹与施行符箓并举,代表了当时道教发展的一 种趋向。
江西道教的著名派系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
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
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
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
到现在还挂在心上?”
禅宗小故事
二、洗钵去
禅宗摆脱了繁琐的修炼过程和经纶词句的解释, 由思辨推理转入神秘直觉,用“顿悟成佛”的 天国廉价门票,来增强佛教法力,吸引广大群 众;禅宗把中国传统哲学中诸如孟子和庄子
等人的思想融入佛教,把宗教进一步精炼化、 哲学化、世俗化。
禅宗(南禅)主要观点
1、现实世界的一切,都依存于心,法和佛也就在 “心”中,强调向内心追求成佛的道路
中国佛教哲学与江西佛教简史
它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宗教、一种哲学, 对塑汉民族灵魂和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 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风俗的渗透和 浸染更是不可估量。
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用语,皆来源于佛教。如 世界、绝对、相对、刹那、实际、现行、平等、 如实、执迷不悟等词,都是佛家语汇。
禅宗的地位及影响
中国化的佛教宗派,主要有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和 禅宗,其中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流传最长、影响最大、最中国 化、最世俗化的宗派。
研习禅宗的一部经典著作是《坛经》.古籍中有七部书乃 “中国人人必读之书”,《坛经》便是其一(钱穆)。北京 大学校內外50多位著名教授共同推荐北大学生应读书目三十 种,《坛经》亦在其列。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教之特色在 禅,佛教本为外来思想,传至中国后落地生根,并内化为中 国文化中重要之部分,此即由印度佛学转化成有自身特色的 中国佛学,此转化过程中《坛经》是关键所在,《坛经》在 “中国禅”之形成过程中具重要地位,其融汇儒、道、佛思 想,又能超越之,如此之思想可谓集大成之作,而此融合之 思想又成中国文化之一部分。禅宗历史之禅宗祖师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 寺住持佛印祥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持有得,即撰诗一道,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
金莲。

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
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

禅宗小故事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加赞赏,急忙打开, 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江西道教的发展历程
唐代,江西道教继续发展,出现华阳真人施肩吾,庐山佛 手岩也因为道教传奇人物吕洞宾的关系而成为道教圣地。
北宋末年,南丰道士王文卿创立道教神霄派。 南宋时,江西有著名道士刘烈、雷思齐等人较具影响力。 宋末元初,全真道从湖北武当山传入江西武宁太平山,道
士章哲创立全真道广惠派,后来传教范围逐渐扩展到江西 全境。
3、强调顿悟与直觉,主张“顿悟成佛”。可顿 悟修行“成佛” ,而不需进行累世的苦修苦练, 也不需布施财物,只要靠自己的灵知,一刹那间 有所领悟,便可达到成佛的境地。
“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一 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
——《坛经》
江西佛教简史
1、江西佛教发展历史的几个突出阶段 东汉进入、晋代成南方佛教交流中心、隋唐宋成为全
南禅宗发展示意图
南禅宗
南岳怀让
青原行思
临济宗 沩仰宗 曹洞宗 云门宗 法眼宗 黄龙宗
杨歧宗
禅宗小故事
一、放下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
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