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园沈阳树木园解说:沈阳树木园,位于沈阳南运河带状公园的中段,它是我国植物学家刘慎愕和王战,55年创建的。
当时叫沈阳植物园,后来因为这里主要是开展北方地带性树种的研究工作为主,在1977年,更名为沈阳树木园。
何兴元(中科院沈阳树木园园长):沈阳树木园呢,它是主要以收集东北地带性树种为主,另一个特点是属于处在大城市,一个大城市里面,所以它在改善环境方面,城市绿岛效应,这方面有它的优越性。
另外及植物园起到科普作用,在城市中间,方便游人和学生前往。
解说:沈阳树木园,地处北温带,是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中最北的一个。
占地五公顷,树木园的任务是引种驯化国内外主要的树种,同时还围绕杨柳科、松科和非豆科固氮树种系统研究。
沈阳树木园的建园,是按照自然配置,仿照自然群落,栽培每一个植物,主要是以东北地带性树种为植物园的骨架树种。
经过40年的生长,和自然更新,如今以蔚然成林,形成具有多层次的森林层落。
树木园引种栽培了国内外桥灌木500余种,其中国外树木50余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树木25种,尤其是东北地区受到威胁的濒危植物有60余种。
东北绣线梅、刺秋等稀有树种以保存在树木园内。
园内建有濒危植物区、水杉区等10余个展区。
其中园中的展览温室,收集保存和热带、亚热带植物450余种。
为了增加植物园的植物物种,沈阳树木园都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植物园建立了种子交换和业务联系。
这些国家都与沈阳树木园,处于同纬度上,这样有利于植物的引种成功。
沈阳树木园被誉为大城市中的小森林,经过40多年的建设,树木园以成为沈阳城中的绿洲。
周围钢筋水泥的楼房与树木园森林的外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里以成为具有科学内涵的生态公园。
华西亚高山植物园解说: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地区是中国科学院1988年建立的。
植物园占地有100余公顷,主要从事具有横断山区域形式的杜鹃花树和报春花树等珍惜濒危植物的保存和研究。
庄平(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园长):后来为什么我们决定建这个植物园,就因为这个比如说报春花、杜鹃花,这一类的亚高山的植物,没有一个很好的保存基地,而这一块又正好是横断山一些珍惜濒危植物的一个非常丰富的地方。
所以这个园的建立,是其它植物园难以替代的,因为它有它独特的自然环境解说:四川和我国植物种类仅次于云南的大省,尤其是著名的横断山脉,它是川西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气侯特色,这里曾是第四季冰期植物的避难所,许多古老稀有的植物物种在这里劫后余生,植物种类达到2000余种。
这里被植物学家认为是研究青藏高原植物资源的重要基地。
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建园十年来,现已保存各类植物近1000种,其中杜鹃花以引种繁殖250种,100万株。
为此,植物园建立了杜鹃花专类园。
横段山区的重要花卉,如报春花、泸定百合等稀有高山花卉植物以被植物园引种繁殖。
植物园内有森林、溪流、湖泊、沼泽、湿地、流石滩等自然生态环境,从海拔几百米,到海拔2000多米,许多珍惜濒危植物如珙桐、连香树在这里得以保存,植物园也为此建立和珍惜植物专类园。
像珙桐这样的濒危植物,以被植物园繁殖成小苗,并计划将它们回引到大自然中。
这个植物园虽然是中国科学院建园最晚的一个,但是由于它所处的地区具有丰富独特的植物资源,植物学家们认为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优势和潜力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庐山植物园解说:庐山植物园位于江西庐山的寒坡口山谷中,这里环山地形起伏,地理环境优越,很适于植物的生长。
这座植物园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国立植物园。
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骕教授,正是因为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在1934年,创建了庐山植物园。
徐祥美(中科院庐山植物园副研究员):我们的建园初期呢,老先生基本上就定位,一个是松柏类植物,一个是杜鹃花。
那么在建园初期就大量引种松柏类植物和杜鹃花。
所以现在植物园一看,参天大树很多,但是大量的还是建园以后,从国外引进的,我们植物园从国外引进的种类很丰富。
解说:庐山植物园原称庐山森林植物园,是一座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占地300公顷,引种栽培植物3400余种,全园建有9个不同的专类园。
松柏园是庐山植物园最有特色的一个专业园区,经过60多年的努力,已从国内外引种250多种针叶树种,尤其是日本冷杉、北美香柏、美国尖叶柏等重要树种的引种成功。
杜鹃是该园引种栽培的重要花卉之一,从国内外收集达300余种。
庐山云雾茶是茶叶中的精品,植物园也为它建立了专园区。
在植物园内也为一些热带植物建立了展览温室,主要展出名贵花卉及热带、亚热带多疆植物,逐年来收集观赏植物600余种。
岩石园是我国植物园中建设最早的专类园,岩石园模仿自然,依山叠石,时间错土栽培植物。
经过多年引进的报春花,蕨类等植物,按自然式配置,形成独特的植物景观。
庐山植物园,南北松杉竞秀,东西柏桧峥嵘,它被誉为是活标本园。
松柏区是植物园研究的重点物种,其中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和中国特有的金钱松等名贵树种,被保存在这里,这里已成为亚洲松柏类植物研究的重要基地。
武汉植物园解说:武汉植物园地处武汉秀丽的东湖旁边,园地面积有70公顷,这里主要是以华东地区植物资源和全国内陆水域的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这个植物园隶属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许天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园长):武汉植物园建立是1956年,当时来讲中国植物学会,就像中国科学院建议,在我们中国东西南北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建立一批植物园,武汉植物园是处于华东地区。
解说:这个有着40余年的老园,是由我国老一辈植物学家陈封怀创建的,这里已引种这类植物4000种,共建10多个不同类型的专类园区,水生植物是植物园研究的对象,仅荷花品种就有161种。
在中国荷花栽培的历史,已经有5000年,荷花品种的演变很大,可谓千姿百态。
另外其它的水生植物,在这里也引种栽培了300多种,这里是国内收藏水生植物物种最多的植物园。
由于武汉植物园所处的地理优势,秦巴山地,特别是神农架地区的名贵药材被引种到这里,如八角莲、狭叶虫楼等,现已栽培药类植物800余种。
在展览温室中,我们能看到热带地区的珍惜植物,另外这里的观赏花卉,种类非常繁多,从中我们不难寻到一种名贵花卉的身影。
竹园占地有2.5公顷,共收集竹类植物100余种,以观赏竹类为多,如佛肚竹、罗汉竹凤凰竹等。
另外武汉植物园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类资源圃,全世界猕猴桃仅有66个野生种,而这里就已收集了53种。
专家们以从中选育出品质优良的品种,进行推广。
武汉植物园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植物园,虽然它的科研方向是水生植物,但是植物园的珍惜濒危植物、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等方面仍然做的很出色。
华南植物园解说:华南植物园位于广州市东郊龙眼洞,这个园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园内地形复杂,气侯温和,雨量充沛。
为建立植物引种驯化基地,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华南植物园已有了40多年的历史,老一辈的植物学家们在建园之处,就已为这个园确立了以科研为主,科学教育为辅的办园方针。
林有润(华南植物园园长):华南植物园,建园是1956年,当时是陈焕镛所长向(科学院)申请批准建立的。
在当时这个地是不毛之地,是非常贫瘠的不毛之地,经过三代人40多年的努力,现在可以说是鸟语花香,花草丰盛。
我们这里可以这样讲是,华南地区成为一个活植物的基因库。
因此体现出植物园不同于公园、花园、种植园,我们是一个科研、科普基地。
解说:华南植物园占地300公顷,已引种国内外热带、亚热带植物500种,建立14个具有特色的专类园区。
棕榈植物区,种植了棕榈植物近100种,如大王椰子、假槟宾榔等。
在这里你能观赏到许多热带风光的植物,它们也是植物园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种子资源保存的科研对象。
苏铁园是最为吸引人的专类园,这里引进过外苏铁类植物近40种,其中径高两米以上的苏铁近千余株,年年开花结子,是广为栽培的观赏植物。
木兰园是世界上收集木兰最多的基地之一,收集木兰科植物近130种,如华盖木等23种珍惜濒危植物,引种保存在这里。
荫生植物区,主要是收集那些喜阴、耐阴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尤其是各种观赏蕨类植物,包括桫椤等珍惜濒危植物。
目前华南植物园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种苗交换关系。
它已成为收集保存热带、亚热带植物的重要园地。
鼎湖山植物园解说:地球的整条北回归线上全是沙漠或是干草原,唯有这里,广东肇庆市鼎湖山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植物学家们把这里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正因为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被联合国有关机构列为国际自然保护区。
1956年,我国植物学奠基人秦仁昌等老一辈科学家在这里创建了鼎湖山树木园。
鼎湖山有着丰富的植被类型,代表类型是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层次很多,结构复杂,森林高度有20米左右,个别大树高达30米。
大型木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丰富,有些乔木还具有板状根。
这个森林据准家考证,已有400年以上的历史,它是经过长期认为保护而存留下来的,因而至今还保存了原始森林的面貌。
这里是我国南方的一个自然资源的宝库,它对于科学家研究亚热带植被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孔国辉(中国科学院鼎湖山树木园园长):我们鼎湖山据调查的结果已鉴定有高等植物1800多种,从建园以来,建保护区以来,到现在最近这几年的统计,发现有35个各种,已经很难找到了,其中有7个种在区内已经找不到了。
解说:鼎湖山树木园,建园40多年来,一直监测着鼎湖山的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收集保存和野生高等植物1200多种,由于这里原始的自然条件,树木园还建立了珍惜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区,这里已成为植物的避难所。
鼎湖山树木园还引种栽培了670种植物,对于有重要用途的优良品种,专家们还推广到社会生产上。
鼎湖山山势轩昂,地形复杂,这里不仅是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种植保存基地,同时也是遗传工程的基因库。
桂林植物园解说:桂林植物园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燕山镇,占地67公顷,植物园是以收集南亚热带植物为主,重点是广西地区的特有植物。
桂林植物园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十大植物园之一,是由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陈焕镛创建的。
李峰(中国科学院桂林树木园园长):因为广西的植物种类比较多,广西有植物种类总共有8340种,特有植物,只有广西有的特有植物有750种,所有中国科学院把我们植物园,作为它的植物园有一个地域的优势。
解说:桂林植物园目前已引种收集植物2100多种,并建立了十余个专类园区。
珍惜濒危植物区,收集保存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81种,其中广西省特有的特珍惜濒危植物金花茶、银杉等70余种都保存在内。
桂林植物园还对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做了大量的驯化和研究工作。
银杏园是植物学家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目前这些良种已被推广种植10万余亩。
另外猕猴桃园收集的野生资源也已达到31种,这个资源圃是专家们经过近20年的时间建立的,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杂交育种,植物园已培育了许多经济植物,并推广到广西地区,形成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