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问医移动医疗APP带给我们的好处
其实,移动医疗并不是新名词,传统上就有飞机医院、手术汽车、体检大巴、轮船医院及远程医疗等。
移动远程医疗发展至今已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代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远程医疗最初萌芽于美国国家宇航局对宇宙飞行中的宇航员进行医学保健遥测和监护,受制于当时的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信息传送量极为有限,远程医疗发展较为缓慢。
第二代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随着通信和电子技术的不断提高,美国和西欧国家在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军事医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第三代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目前正处于远程医疗的快速、全面发展时期,逐步呈现走进社区,走向家庭,更多地面向个人,提供个性服务发展的特点。
易问医移动医疗将改变健康从业人员和健康需求者的角色,而大数据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强大的平台。
说好处
做医生助手当患者帮手
帮医生
帮医生梳理病人
有些手机APP软件,或者网站可以对患者问题进行分诊和、疏导,设置严格有序的多级导诊程序,在患者真正和医生沟通之前,起到了筛选把关的作用,这减轻了很多医生的网络问诊的压力和负担。
当医生的助手
医生助手服务模式的定位是由医生主导,为医生服务的移动端患者管理随访助手。
这种服务模式是一个封闭系统,只有在医生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病历在不同医生间的流转,这也充分保护了医生和患者的权益,避免病源流失。
app从医疗个性化的管理工具切入,充分调动了医生在医疗资源管理和调配的主动性。
辅助医生开展科研
医生可以在患者入组后,让患者在手机端安装一个科研随访App。
这样,患者不仅可以在手机上自动收到下次访视的提醒,医生也能够通过手机APP,与患者直接沟通,并可向患者发送研究注意事项和科普文章等,甚至一些访视内容(如随访表)可以设计成直接通过手机App完成。
更进一步地说,如果在平时看病人的时候,就注意积累潜在的患者资源,并通过有效的App能够在随后进行更有效地沟通和维护。
这样一旦有合适的临床试验,平时维护稳定的患者群将成为招募病人的一个有效资源,同时,有效的随访也为临床研究提供了保证。
帮患者
寻医问药更便捷了
以移动医疗APP作为切入点的创新公司,其问诊模式是一个以患者为导向的咨询工具,强调即时性和效率。
允许患者悬赏提交医疗问题,由医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专长进行抢答。
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很多医生的认可,在这个平台上,患者可以自由向医生提问,并根据医生的回答给出满意度评价,医生从中可以获取相应的报酬,评分高的医生被优先推荐,评价越高,医生获取的收益分成比例越高,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优质优价的医疗服务价值。
就电子病历本身来讲,最关键的是电子化的实验室报告和各种检查。
这也是在中国最难做的。
每个医院标准不同,格式不同,且医院之间不通。
报告大部分都是纸质的。
要想做成电子病历,辅助远程诊断和健康建议,只能靠病人自己上传扫描材料,这个步骤比较麻烦,很多用户和医生不愿意去做。
从某几个专科切入的效果可能会比全面铺开更好,针对特定慢性病设计不同的病历模块,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这样比较适合标准化的疾病。
即便如此,目前来看要想真正把前端技术和数据,通过电子病历这个枢纽,和后端服务联系起来,仍然受制于政策对远程医疗的限制和整个医疗行业缺乏电子化档案这个问题,现阶段的电子病历更多的是一种线上到线下的枢纽,帮助病人和医生交流,并最终给出线下治疗的建议和引导。
随着公立医院生存压力加大,可能有更多医院愿意让医生通过线上平台来为线下倒流并积累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