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为了充分运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促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浙江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等法律法规,制订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市级党政机关、乡镇(街道)、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授权被审计单位及其被审计者。

二、整改落实内容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领导干部和被审计单位存在下列情况(除触犯法律法规按规定另行处理外),被审计单位必须进行积极整改:(一)违规决策或管理不当造成政府性资金较大损失与浪费的行为。

(二)违反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规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行为。

(三)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主要包括:1、违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加重单位、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2、非法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包括:救灾、救济、扶贫、社保、教育、三农等专项资金,以及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支出不合法。

3、预算外资金未实行收支二条线管理;设置帐外帐、小金库或公款私存;偷税以及截留隐瞒收入。

4、违规滥发钱物和私分钱物;在下属单位或分管部门领取不当报酬;或利用职务的便利,将公共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5、政府投资项目、未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或审批程序执行不到位的;购置大宗物品未经政府集中采购。

6、单位债权债务及国有资产管理混乱,长期不清理,反映不真实,未按规定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7、违反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消费性支出增长过快,招待费超标严重。

8、挪用公款或出借公款,以本单位财务为外单位提供担保。

9、严重失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执行,账目混乱的。

10、其他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

(四)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进行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

(五)单位财务人员没有任职资格,财务活动中编制提供虚假资料,推诿、拖延或者拒绝接受审计的行为。

(六)审计报告、审计决定要求整改落实的其它问题。

三、整改落实要求市审计局根据市政府通知,组织实施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出具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决定等规范性文书,提出审计问题整改具体内容,要求被审计单位及其被审计者整改。

被审计单位及其被审计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执行和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报送市人民政府,抄送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审计局。

由于特殊情况不能执行或者整改的,应当说明原因。

四、责任追究除尘滤布市审计局在审计回访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及其被审计者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按时执行审计决定,未能按照审计整改内容进行整改,未能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实施整改,未能报送审计整改专题报告,拒绝说明未能整改原因的,xx市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将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实施责任追究:(一)对整改比较积极,但在规定期限内部分内容整改不到位,或没有报送整改落实报告的,由市审计局责令限期整改完毕,压滤机滤布厂家并报送整改落实报告。

(二)对整改不够积极,应付了事,消极怠慢,在规定期限内大部分内容整改不到位,或者市审计局责令整改后效果不明显的,报请组织部门对有关单位及领导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口头告诫。

(三)对拒绝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根本没有整改,或者经组织部门批评教育后仍不积极整改的,以联席会议的名义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组织、纪检(监察)、人事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给予一定的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

五、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由xx市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送:市领导干部赴山东烟台等地学习考察报告市领导干部赴山东烟台等地学习考察报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培训班学习考察报告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由来已久。

从1984年中央“五四三”活动指导委员会(中央文明委的前身)推广福建省三明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经验发端,至今已有23年。

1996年,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1X年前,要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城市。

1999年、201X年,中央文明委分别评选表彰了两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烟台市是首批53个城市之一。

201X年,中央文明委正式部署考评命名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并明确规定,申报对象必须是前两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

在此背景下,烟台市确立了“高点定位、自我加压、奋力拼搏,努力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于201X年正式申报,并于201X年10月首批被命名。

其经验和做法给了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一、在指导思想上,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多年来,烟台市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注重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其主要方式,一是选准主题,旗帜鲜明地加强正面灌输。

早自1990年始,就坚持每年集中三个月时间,在全市分农村、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五个层面,采取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开办专题讲座、组织优秀党课下基层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集中教育活动。

二是强化对比引导,更新发展观念。

针对干部群众中一定程度存在的“自满自足自负”和“畏首畏尾畏难”情绪,选择了全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省17个市及周边城市三个座标,分1980年、1999年和“九五”以来三个阶段,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对比,使干部群众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的前10年,烟台在全国14个首批开放城市中的发展位次稳中有进,而“九五”期间,17项主要经济指标有11项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通过比较,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认识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

进而增强了“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形成了破满破难、奋力赶超的斗志。

思想建设的成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201X年,全市GDP达到1630.89亿元,增17.5%,在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排名由第8位前移至第7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4亿元,增33.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60元,分别增10.4%和13.1%。

烟台进入中国综合实力30强城市。

同时,社会事业也取得新突破,分别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本文来自.gongwen123.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

中央文明委决定命名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后,烟台市委、市政府认为,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一张含金量非常高的“城市名片”。

全市上下要在四个方面达成共识:一是争创文明城市突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以人为本思想,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二是争创文明城市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推动烟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有力手段;三是争创文明城市有利于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造福群众的德政之举、民心工程;四是争创文明城市活动内容广、标准高、指标细、测评严,全市上下同创共建,有利于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市文明委全会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1X年,力争全面完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基本指标,确保首批进入全省文明城市行列,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同时要求,切忌形式主义,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诚,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让群众真正在创建活动中见到利益,得到实惠。

二、在创建目标上,要始终坚持提升素质,优化环境,打造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一)以提升市民素质为根本,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

从1993年开始,烟台市以治城、育人、树新风为主题,以塑造繁荣、美丽、有序的城市形象为目标,广泛开展了以“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双文明”月活动。

配合教育活动,组织编写了各类市民教材读本,既有总体性的《烟台市民文明手册》,又有每年一册的《市民素质教育读本》、《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材料》,还有针对性较强的《文明市民公约》、《市民行为十不规定》等,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的市民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体系。

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下发后,市委下发了“以德治市”工作意见,倡导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

围绕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社会、争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人才”活动;围绕抗击“非典”,组织开展了“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围绕城市绿化美化,在文明单位和市民中开展“捐植文明林”活动,组织了30多万人次参加“爱市义务劳动”;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了小公民“五小”实践等活动。

驻烟部队积极支持和参与创城工作,开展了“为烟台增魅力,为驻地添光彩”主题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市民思想素质得到提高,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二)以加快城市硬件设施建设和城市绿化美化为基础,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和“年年有变化、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要求,三年来,投资40多亿元,构建了“贯通南北山海、拓展东西两翼”的城市框架,完成了滨海景观带等200多个建设项目;对中心街区两侧的建筑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路灯安装、统一路面铺设,统一管线改造;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了国家一类图书馆,投资201X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艺都影剧院,对市博物馆、美术博物馆等进行了修缮改造;投资4000多万元搬迁烟台山驻军并进行了一期保护开发。

在抓好标志性景观建设的同时,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两年来,先后对27个居民小区进行改造,直接惠及4.5万户约15万人。

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3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超过0.6平方米。

(三)以强化城市管理、建设高效开放的政务环境为重点,打造城市及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

进一步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城市综合执法队伍;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管理,对公共卫生管理、园林绿地管理等进行招投标,城市卫生保洁率达到100%;以优化交通运输市场秩序、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文化市场管理为重点,加大了综合治理力度。

公共安全感调查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0%以上。

在创建活动中,烟台市特别注重建设高效开放的政务环境。

一是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推行公开办事内容、办事标准和程序、办事时限、赔偿标准等社会服务承诺制度,有效地规范了政府行为,中宣部和国务院纠风办在8个部委和12个大中城市推广了这一经验。

二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将有行政审批权的31个部门集中,建立了一条龙办公的“行政审批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