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ord格式] 当代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word格式] 当代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word格式] 当代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当代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8卷第1期
2010年2月
西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west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Vo1.8,NO.1
Feb.2010
当代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苏毅
(福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德化362500)
摘要:通过回顾自2o世纪9O年代以来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从复制到吸纳创新的历程,分析其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今后
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超越视觉的视觉传达设计将大行其道,视觉传达设计将渗透更多的人文关怀的精神,并
且将更多地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获得启发.
关键词: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O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79(2010)01—0108一O2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
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视
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于196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
大会后开始流行,其内容包括报刊杂志,招贴海报及其他印
刷宣传物的设计,还有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的
设计.

,
当代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
(一)推动中国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因素
20世纪9O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
立和完善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繁荣搭起了大舞台.许
多有识之士纷纷踏出国门去学习西方的视觉传达设计.各
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同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意识到好的设计可以大大促进产品的推广与销售,会给自己的企业和单位带来实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正在这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
迅速发展,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几乎覆盖了人们活动的各个方面,与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同时,随着近年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先进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使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可以因数字化技术而浑然一体,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传达形式.这场数字革命使我们的感官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加人世界
贸易组织以来,各国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尤其是其中把产品推向中国市场的商业作品,随着国外产品和服务在中国的登陆蜂拥而来.麦当劳凸显”M”标志的门头设计和系列广告设计,不仅使人们产生入内进餐消费的欲望,而且渲染着

种新的生活方式——轻松,和谐,欢乐.百事可乐的系列
电视广告和易拉罐的设计,则展示了年轻一族前卫的生活理念和张扬的青春活力.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受众来说,我国的观众已经受到了全球文化的影响.
(二)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主要表现
首先,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设计的基本工具,视觉
传达也将从实物信息媒介向数字信息媒介转移.数码图形技术的成熟带动了电脑辅助设计的普及和发展,电脑技术的加入将现存的工作实践和技能逐步自动化.电脑表现形式的运用给设计者提供了实现创意的表现空间和便利.电脑艺术既可较为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也可表现人们幻想中的世界和理想化的形象,还可把表现形式从二维空间的平面上扩展到三维立体空间,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并富有意境,美感和震撼力.
其次,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媒介不受地域,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全球共享改变了传统信息传达区域,时间的问题,它提供一种完全沉浸式的交互界面,把网络空间转换为社会空间,通过虚拟社会将人们联系起来,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可感知性和交互性.
第三,数字影像技术全面介入视觉传达设计,它具有综
合处理图像,音频,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而实现图文一体化,视听一体化.数字影像技术和装置可以形成具有身临其境般感觉的虚拟场景,使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更加自由,更加生动,使人产生强烈的参与感,更具有唤起情
感的潜力和提供最大视觉信息的能力.例如,惠普中国发布
系列视频广告中,用手触摸空气中的屏幕就能够播放音乐,
查收邮件,数码相片和DV视频片段随手拾起便可拼接剪
辑,显示屏幕如报纸般随意折叠便可放进衣袋……一个虚幻
的,充满未来感的生活情景便借助于数字动画真实地呈现在
收稿日期:2009—11,20
作者简介:苏毅(1970),男,福建德化人,福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第8卷第1期苏毅:当代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O9
人们面前.
第四,许多设计师开始注重发掘自己本民族的传统艺术
精髓,并把它们应用到自己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比如中
国传统绘画的一些绘画手法,构图方式,创作意境等都是视
觉传达设计师借鉴的资源.也正因为这使中国的设计业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超越视觉的视觉传达设计将大行其道
作为”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如何正确充分地
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D问题.今天我
们说到视觉传达设计,已经不再仅仅包括视觉元素,还包括
听觉元素.那么,在以后,视觉设计还会包括其他的感觉元
素吗,如嗅觉,触觉等.在这样一个崇尚创新的多元化时代,
超越视觉的视觉传达设计将大行其道.事实上,从设计师们
现在所设计的内容来看,视觉传达设计早已和很多其他的学科融合在一起了,而要成为一名现代设计师应具有广泛的
知识.
当我们翻开某一期的《瑞丽》杂志或《世界服装之苑》时, 里面的香水广告或许有一张贴纸,打开它,飘来的是该香水
的味道;当我们设计一本讲述历史的书籍时,我们很可能会
采用手感粗糙,色彩显陈旧的纸张;当我们打开生日卡片时, 悠扬动听的乐音就在不经意间传来.其实,在平面作品中, 嗅觉,触觉,听觉已经离我们很近.那么,设计师可以运用到
平面之外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吗?可以用他们代替现有的
视觉符号吗?对视觉传达设计概念的重新认识,思考,或许
是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和多元化特征在视觉传达设计上的
最好表现.
(二)视觉传达设计将越来越渗透人文关怀的精神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国际性的传播媒
体及各种信息的大爆炸,原来一成不变的单调设计方式受到了人们多元化需求的冲击.求新,求变的新生代人群从思想
上为这一时期的设计发展提供了未曾有过的选项,尤其是在对于设计责任的重视程度方面的调整,造成了在传统设计基础上的各种新设计的萌发.同时,由于物质上的极大丰富与
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人们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态度已经不再是基本功能, 属性上的满足,而更多地希望其能够日新月异,并且更加个
性化,更加关注个体心理层面上的需求.
视觉传达的人文关怀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开始的.
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使视觉传达设计进人了一个崭
新的境界.这就要求人文关怀与艺术创造和谐统一.视觉
传达设计在塑造人类自我的文化发展中要体现应有的理性
和远见.为此,视觉传达设计者就需要以关怀人类未来为己任,让设计永远在文化的建构中保持生命力.
(三)视觉传达设计将更多地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
分,获得启发
不同消费者的视觉D理存在差异,原因在于各自不同的
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别,其气质,年龄,性别,教育,职业等都
会导致个体心理结构的差异.每个人对同一视觉形象会产
生不同的联想,对视觉形象的心理反应也就各不相同.不仅
如此,现代社会的各个社会群体在一定时期,总体认知心理
也有不同,这些差异直接关系到受众观看视觉形象的”选择” 及情感上的回应,从而反映当时社会精神风貌与时代审美, 以及这个群体所代表的民族特征.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文化交流
的加强,即文化的多元化现象.各国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必
然会发生碰撞,怎样使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在碰撞中沟通, 包融,在借鉴中吸收,整合是新一代设计师的使命.为此,设
计师要了解本国的文化,尤其是本国的哲学思想及艺术理
念.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的禅学,易经,五行八卦等深入了解
传统思想,还可以通过具体的事物,如中国的文字,国画,书法,戏剧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透彻的了解.传统文化在
设计作品中的运用应该是一种自然流露,而不是简单照搬与
复制.这方面好的例子很多,如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
标(见图1),源于着名画家吴作人先生的水墨画”无尽无极”, 用水墨枯润的对比来表现中国古代阴阳二极,且只有两笔,
简洁而对称.其寓意是:世界是动态的,宇宙间的物质和能
量都源于阴(负电子)阳(正电子)二极静态的对峙,中国古代的”太极”符号似乎就是这种静态的对峙结构,它蕴育着巨大的势能,能转变为整个宇宙的动能.
图l中科院鬲能物理研究所所标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正在寻找着自身的
最佳展现方式,并逐渐完成新一轮的蜕变.视觉传达设计由
以往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
向转变.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方式从静态传播走向静,动态
相结合,从二维,三维向四维空间不断超越,从单向线形沟通
向互动沟通飞跃.这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日趋多元化,
不断开拓创新,从而推进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秦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