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温馨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你要在150分钟内答完所有的题目。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遥看是君家,。
(《十五从军征》)②,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⑤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⑥,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登幽州台歌》中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的诗句是:。
②《爱莲说》中直接点明莲花形象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9分)小型蚁筑巢,将湿rùn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和蔬松的蜂房状,高sǒng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枝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湿rùn()酒盅()高sǒng()(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正确的写法是“”。
(3)“不拘细节”中“拘”的意思是()A.逮捕或扣押B.拘束,不变通C.限,限制(4)将文中的画线句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等人在印度洋的采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
B.《水浒传》中,鲁智深在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子,倒拔垂杨柳,制服常来滋事的泼皮无赖。
之前他还大闹野猪林,救了林冲。
C.《红岩》中,成岗在印刷《挺进报》时被抓,千钧一发之际将扫帚挂在窗口为同志们传递危险信号,保卫了党组织。
D.《骆驼祥子》中,祥子在曹先生家拉包月,不小心碰坏了车子,摔了曹先生,祥子提出用工钱做赔偿,但曹先生并没有扣他的钱。
(2)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身上凝聚着可贵的品质。
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A.阿长B.保尔·柯察金C.简·爱4.育才中学在(2)班同学开展“合理饮食与健康体质”的专题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1)为了给同学们普及正确的健康饮食知识,班委准备邀请营养师王娟女士在6月10日下午3点来班级做讲座,请你代班委写一封邀请函。
(2)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和漫画,写出两条探究结论。
探究结论1: 探究结论2:(3)活动中,张强同学搜集了一段文字,其甲有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在生活中做到以下两点,就可以控制体重:控制饮食。
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
【A 】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左右为宜。
增强运动。
【B 】每天要延长运动时间,还要增加运动量。
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
①【A 】处画线句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②联系语境来看,【B 】处画线句语序不当,应改为: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9分)一起做“读书种子” % % % 九年级八年级 七年级 育才中学七八九年级学生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比例统计图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黄庭坚。
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
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
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
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
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
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
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
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重视“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
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
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
“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
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
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08日04版)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的(4分)6.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7.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分)8.请结合第⑤段内容,说一说“读书种子”的新内涵。
(3分)9.阅读全文,说说如何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4分)[二](21分)月光汤徐徐①月光很亮,亮得连父亲也觉得,待在屋内睡觉未免太过可惜。
于是,他便带我去村外的湖边夜钓。
②月光如水,湖平如镜,豌豆般大小的浮漂飘在水面上粒粒可见。
先是点点浮颤,继而微微下沉,当浮漂猛地一沉,父亲便迅速起竿,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③月光清激、白亮,想是鱼儿也不忍就此睡去,纷纷就着一盏月光灯,在湖中来回穿行。
当鱼饵明晃晃地摇曳在水里,它们又怎会怀疑这份恬静背后的真相呢纷纷咬钩,就这样,父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
此时,明月依然高悬在夜空之中,意犹未尽的父亲,并不打算回家。
【甲】④但我们有些饿了,父亲就索性找来一个废弃的陶罐,就着湖水洗净,然后支在火堆上——他要煮一罐鱼汤。
水,从湖里汲取而来,白白净净;鱼,是刚刚钓上来的,也白白净净;月光,自星空流淌而来,更是白白净净。
父亲说,喝下这白白净净的汤,心里就会安宁无比,少怨,无烦。
⑤很快,鱼汤泛起了奶白色,像一捧捣碎的月光,皎洁地盛在罐子里。
没有碗,父亲便让我对着罐子先喝,喝剩下的再给他,好东西他总是让我先尝。
这罐未放油盐酱醋葱的鱼汤,竟将鱼天然的鲜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一丝的鱼腥!【乙】⑥父亲还不忘在一旁说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鱼汤,而是一罐月光汤,只不过是里面游进了几条白白净净的鱼。
”记忆中,这是父亲说过的最富诗意的话,让我终身难忘。
【丙】⑦为了家人,父亲不得不埋身田间地头。
每遇旱季,我们都要用好几台水车,将山下的泉水往高处的梯田里翻送。
白天轮不到我们翻,只有等晚上,月光下,父亲、我和妹妹,一人负责拉动一台水车,一阶一阶地朝上翻送水。
⑧父亲的水车放得最陡,梯度也最大,拉起来格外费劲,他把平缓的梯度留给了我和妹妹。
即便如此,他也总是快速地拉几十下自己的水车,随后便过来帮我和妹妹。
一车车白花花的月光泉便是这样,从低处翻淌进我们的梯田里。
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夜。
累了,父亲便以堤埂为床,躺在月光里,小睡一会儿。
有时,我会抱怨,觉得这活太累,收益小,可父亲却说,百滴水就能救活一棵稻,只要水到了,就不会颗粒无收。
【丁】⑨中考那年,我考得不好,没能被县城里最好的高中录取。
一天晚上,父亲和我纳凉说闲话,他说:“你别看现在天这么黑,等月亮一出来,这里便会亮堂起来,你要相信明天一定会好起来的!”父亲的话点拨了我,让我重拾信心,后来,我考上一所重点大学。
⑩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一个我大的秘密:他曾是地方政府宣传部门的一名公职人员,写得一手好文章,前途无量。
可在我2岁时,他因违背了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多生下一个孩子,就是我的妹妹,被解除了公职,回乡种田。
⑪可我从未见过他因丢了公职和乡下的清苦而抱怨,他一直都说,乡下很好呀,晚上还有很白净的月光,有什么可抱怨呢你在城里,要是累了,烦了,就四来看看乡下的月老吧!⑫一罐月光汤,一车月光泉,我终于读懂了父亲,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
才使得他在岁月的千沟万壑中岿然不动,且从不发一声怨言。
在父亲看来,人生若苦,根源则是心里苦,不管遇到何种困难和不顺,只要心田能常被月光滋养,不干涸,不开裂,人生便有希望和奔头!(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3期,有改动)10.阅读文章第④——⑧段,概括父亲在月光下做了哪些事情。
(4分)11.品味语言,完成下列问题。
(6分)(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
月光如水,湖平如镜,豌豆般大小的浮漂漂在水面上粒粒可见。
(2)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你别看现在天这么黑,等月亮一出来了,这里便会亮堂起来,你要相信明天一定会好起来的!1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3分)那一刻,眼前黑黝、整日忙碌的农民父亲,俨然像个白面书生,中年文艺男!只是他把精力全给了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
A.【甲】B.【乙】C.【丙】D.【丁】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14.第⑫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三](15分)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