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心得体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近日通过集中学习张承良教授《坚定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张谨教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宋音希副教授《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课程模块,参加了现场体验式教学和学员论坛讨论等,本人对新时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启发了自身对推进新时代文化工作、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一、推动新时代文化工作,首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

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文化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兼顾经济效益;就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文艺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允许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多样发展;就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原则,引进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
时,也注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凝聚中国力量,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

二、推动新时代文化工作,关键在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人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

推动新时代文化工作加快发展,关键要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水平高、数量足的文化学者、文学家、艺术家队伍,按照德艺双馨标准选拔和发现人才,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

要创新机制,激发这支队伍的创造性,鼓励创作者契合时代、深入生活、深入灵魂搞创作,注重原创性,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全过程;要力戒浮躁,走进生活深处,厚积薄发,多出精品;要适应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趋势,创造性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等手段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多样、更便捷的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产品和文化服务。

三、推动新时代文化工作,要深化文化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营造活泼丰富、蓬勃发展的文化工作新局面
一要遵循文化工作规律来管文化,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发展文化产业,扶持文化企业,拓展文化市场。

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服务领域,鼓励文化企业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创作精品,抢占市场,如近年热映的动画大片《功夫熊猫》
应引起深思。

要重视包装和宣传,以新颖的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广大青少年走近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如《如果国宝会说话》《当不朽遇上传奇》等优质节目取得了良好反响。

要立体化开发包含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各类产品,如网络上热卖的故宫门样式的箱包、龙袍样式的围裙等,新颖有趣的形式吸引了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二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做好文化扶贫工作。

改变“重硬轻软”——重视文化设施的硬件建设,而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不到位的现状,发挥好镇、村文化站的功能作用。

深入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创作为他们所理解的正面的艺术形象,引起精神共鸣,丰富精神生活。

三要推广在大中小学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模块,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陶染。

如一些优质小学一年级要求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的经验值得推广。

四要举办大型优质的文化节目,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引导社会重视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如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五要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

将二十四节气、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文化资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加大对孔子学院建设支持力度,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扩大影响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