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汇总.
中国: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
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 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丙型肝炎流行病学
全球: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对持续HBV DNA阳性、达不到前面所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亦 应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1)对ALT大于ULN且年龄>40岁者,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Ⅲ )。 (2)对ALT持续正常但年龄较大者(>40岁),应密切随访,最好进行 肝活组织检查;如果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4,或炎症坏死≥G2, 或纤维化≥S2,应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Ⅱ )。 (3)动态观察发现有疾病进展的证据(如脾脏增大)者,建议行肝组织 学检查,必要时给予抗病毒治疗(Ⅲ )。
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目 录
• • • • • • •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慢性HBV感染临床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 乙型肝炎的预防 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 丙型肝炎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病毒性肝炎
•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 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炎症 坏死
乙肝病毒感染呈全球性分布
HBV慢性携带者(3.5亿慢性携带者)(分布)百分率 < 2% 低分布区 2-7% 中度分布区 > 8% 高度分布区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全球: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
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 硬化和HCC。
亦可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再分为活动期或静止期。
携带者
1.慢性HBV携带者:多为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 DNA 阳性者,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肝组 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 或阴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 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 Knodell 肝炎活动指数(HAI)<4或根据其他的 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的最主要原因。据WHO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 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
中国: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
性率为3.2%。HCV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
慢性HBV感染临床诊断
慢性HBV感染
1. 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 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 2. 慢性HBV感染可分为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并有慢 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除HBV DNA阳性外,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但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 者的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 的肝损伤。
慢 携带者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eAg 阳性、抗-HBe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 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2.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阳性, 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阳性, 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病毒性肝炎的种类
病毒性肝炎 分类
甲 乙 丙
病毒类型
RNA DNA RNA
传播途径
经口 经母婴、 性、血液 经输血、 注射、性、 母婴 经母婴、 血液 经口
好发人群
儿童及青少年 各年龄组* 各年龄组
慢性携带者
无 有 有
疫苗
有 有 无
丁 戊
RNA RNA
各年龄组 儿童、成人
有 无
无 无
RNA: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 *:我国主要在婴幼儿时期感染
• 免疫调节治疗等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一般适应症
• HBV DNA 105 拷贝/m l (HBeAg阴性者为 104 拷贝/ml); • ALT 2倍正常值上限;如用干扰素治疗,ALT应 10倍正常值上限,血总胆红素水平 (TBIL) 应<2 倍正常值上限;
• 如ALT <2倍正常值上限,但肝组织病理学Knodell HAI 4,或中度 (G2) 及以上炎症坏死和/或中 度 (S2) 以上纤维化病变
在开始治疗前应排除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 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在一些特殊病例如肝硬化或服用联苯结构 衍生物类药物者,其AST水平可高于ALT,此时可将AST水平作为主要指标。
已批准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
• 免疫为基础:免疫为主,同时抗病毒,有限疗程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 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 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慢性乙肝治疗方案
• 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
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
• 抗炎保肝治疗:甘草酸制剂、苦参素等
• 抗纤维化治疗
根据生物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上述两型慢性乙型肝 炎也可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结果,其病理学定义为弥漫性 肝纤维化伴有假小叶形成。 1.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A级。影像学、生物化学或血液学检 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 张)证据,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 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2.失代偿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 B、C级。患者已发生食管胃底静脉 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