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形态结构性能第七章
适度交联
交联过度
高聚物热降解的研究有三个意义:
1)通过热降解的研究来了解各种高聚物的热 稳定性,从而确定其成型加工及使用温度范 围,同时采取一定措施改善其热性能;
2)高聚物的热降解可用来回收废塑料制品, 例如通过PMMA的热降解回收单体MMA具有 很大的经济价值;
3)利用热降解的碎片分析高聚物的化学结构。
不同结晶度x的PET 的导热系数温度依赖性
K-x的关系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趋势 高温时,K随x↑而↑ 在T<10K时,K随x↑而↓
3)取向
拉伸取向对非晶态高聚物的K影响不大
结晶高聚物K在低温时受拉伸取向的影响 不大,但在高温时却影响较大,在30K以 上的温度,呈现强烈的各向异性。
本章总结
1)温度 T↑→导热系数↑
对非晶高聚物 —0.5K的低温 5~15K 更高的温度 T>60K
半晶高聚物
0.1~20K 温度升高直至它们的Tg 高度结晶的高聚物 K在100K附近达一峰值,然后随T升高而
缓慢下降。
2)结晶度 K随结晶度变化而变化 一般说来,结晶高聚物的K比非晶高聚物大
对于结晶性高聚物,如进一步增加主链 的对称因素,使分子的排列更为紧密, 还能进一步提高高聚物的Tm。
3)进行交联
具有交联结构的热固性塑料,一般都具 有较好的耐热性。
适用于塑料,而不适用于橡胶。
二 高聚物的热分解 降解—指高分子主链的断裂,导致分子
量下降,使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坏
交联—使高分子链间生成化学键而引起 分子量的增加。
第七章 高聚物的热性能
7.1 高聚物的热稳定性和耐高温的高聚物 材料
高聚物在受热过程中将产生两类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Tg,Tm,Td
温度-时间-环境-性能
提高高聚物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目前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从高聚物结构对其分子运动影响的观点出发, 探讨提高玻璃化温度或熔融温度的有效途径以 达到提高高聚物的耐热性
C-F键,则可大大提高高聚物的热稳定性
2)在高分子主链中避免一长串接连的亚 甲基(CH2)n,并尽量引入较大比例的 环状结构(包括芳环和杂环),可增加高聚 物的热稳定性。
聚酰亚胺、尼龙66及聚甲醛的相对热稳定性
3)合成“梯形”、“螺形”和“片状” 结构的高聚物.所谓梯形结构和螺形结 构是指高分子的主链不是一条单链,而 是像“梯子”或“双股螺线”。
片状结构
石墨模型
单链高聚物→分段梯形→梯形→片状高 聚物
通常合成分段梯形或梯形的高聚物
7.2 高聚物的热膨胀
热膨胀是由温度变化而引起材料尺寸和 外形的变化。
材料受热时一般都会膨胀,热膨胀可以 是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
γ-表征原子振动频率和材料体积关系的Gruneisen常数 Kt-等温压缩系数。
(2)改变高聚物的结构(如提高高聚物的结晶度) 以提高其耐热分解的能力
一 高聚物结构与耐热性的关系 三个结构因素 1)增加高分子链的刚性 2)使高聚物能够结晶 3)进行交联 马克三角原理
1)增加高聚物链的刚性
增加高分子链的刚性,高聚物的Tg相应提高。
对晶态高聚物,其分子链的刚性越大,Tm就 越高。
热量从物体的的一个部分传到另一部分, 或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相接触的物体从 而使系统内各处的温度相等,就叫做热 传导。
导热系数K是表征材料热传导能力大小的 参数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傅里叶定律
q=-KgradT q-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导速率 gradT-温度T沿热传导方向上的梯度。
高聚物导热系数对温度、结晶度共轭双键, 叁键或环状结构(包括脂环、芳环或杂环), 对提高高聚物的耐热性特别有效。
芳香族聚酯、芳香族聚酰胺、聚苯醚、聚酰亚 胺等都是优良的耐高温高聚物材料。
2)提高高聚物的结晶性
结构规整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强烈的高 聚物
大分子骨架的每个碳原子上的取代基对 称
化学键的断裂或生成
化学键的键能越大,材料越稳定,耐热 分解能力越强。
1)在高分子链中避免弱键,可以提高高 聚物的热稳定性。
在高分子链中,各种键和基团的热稳 定性依次为
高聚物的立体异构 高分子链中的碳原子被氧原子取代时 高分子链中氯原子的存在 C-H键中的H完全为F原子所取代而形成
对各向同性材料,体膨胀系数β
α为线膨胀系数 α-线膨胀系数
L2-L1 1
L1 T2-T1 dL 1
dT LT V2-V1 1
V1 T2-T1
dV 1
dT VT
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由共价键相键合的材料 结晶高聚物和取向高聚物 各向同性高聚物中
7.3 高聚物的热传导
单烯类高聚物
在高分子主链或侧基中引入强极性基团,
或使分子间产生氢键,都将有利于高聚 物的结晶。高聚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越 大,破坏高聚物分子间力所需要的能量 就越大,Tm就越高,因此若在主链上引 入:
或在侧基上引入: ―OH ―NH2 ―CN ―NO2 ―CF3 (三氟基) 都能提高结晶高聚物的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