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年度农牧局工作总结

XX年度农牧局工作总结

XX年度农牧局工作总结XX年度农牧局工作总结范文近年来,二道江区农牧水利局农业信息化工作在省市农业信息中心的大力指导下,严格按照工作要求,以“传播农业信息、服务农业市场”为目标,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通过狠抓网络平台,强化信息化队伍管理,使农业信息工作在促进全区农业结构调整、指导农业生产和产品流通、宣传我区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促进政务公开方面。

在二道江区农网上开辟了农业要闻、机关党建、政策法规、通知公告、农业科技、政务咨询、意见征集、政务公开、供求新消息、招商信息等版块,及时发布农业信息。

三年来,通过网络发布各类农业信息1108条条,其中农业要闻400条,农业科技298条,政策法规151条,通知公告91条,政务公开34条,机关党建33条,意见征集33条,政务咨询20条,招商信息8条,供求信息23条,进一步增强了政务公开的力度和透明度。

二是宣传二道江区农业方面。

积极向上级网站、报刊等媒体报送二道江区农业信息。

三年来,分别向市农委信息科、区政府办信息科共上报各种农业信息194篇和178篇。

在《通化日报》上发表篇。

扩大了二道江区农业的影响,展示了农业局的工作面貌。

三是信息化培训方面。

结合“阳光工程”,积极为农民、农技人员开展专业技术信息服务培训。

(一)整合各类资源,完善信息服务平台XX年2月,对二道江区农网进行全面改版,提质升级。

建立了农业要闻、机关党建、政策法规、通知公告、农业科技、政务咨询、意见征集、政务公开、供求新消息、招商信息等小类的网络版块格局,并严格执行农业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传播、政策导向作用。

(二)优化软、硬件环境,夯实信息化工作基础通过近几年来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和推进,软、硬件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是领导重视,强化工作职责。

农业信息作为农业局工作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深受领导重视。

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站、办负责人为成员的二道江区农牧水利局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并配有1名专职人员负责农业信息的采集、整理与发布,确保信息化工作的正常运转和落实。

二是建章立制,实行制度化管理。

为确保农业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农业局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实行规范化管理。

制定了信息上报目标,做到信息体系建设按步就班,有的放矢,不走弯路。

制定了信息报送和发布的规范化管理办法,保证信息来源和发布畅通,从而提高信息的时效性、高效性。

(三)优化工作职能,创造性开展工作一是为二道江区农业发展构建信息桥梁。

一是着眼于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等方面,加大全区特色农产品和主导产业的宣传力度,并大力宣传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涌现出的亮点和典型,促进农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二是着眼于惠农政策宣传,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大力宣传粮食直补、农资补贴、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把惠农政策制成农民一看就懂的政策补贴表格在网上发布,并及时送到农户手中,使各项惠农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是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指导。

结合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及时发布病虫害防治、作物栽培技术、土肥等农业技术信息。

XX年度农牧局工作总结范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8810”行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生态发展,为着力打造“生态绿色农业”强县打好坚实基础,全县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3400元。

荣获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华茶文化展示基地、茶文化旅游示范县、省农业工作优秀单位、省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优秀单位、浙江高山茭白之乡等称号,金土地农业休闲观光园获首批省果蔬旅游采摘基地命名。

(一)屠宰厂搬迁工作全面推进屠宰厂搬迁工作是省委督导组督导的民生实事之一,也是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

生猪屠宰厂搬迁土地征用工作,不同与其他房地产和工业用地征用,老百姓持反对意见强烈,工作面广,难度大,时间跨度长,但在县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搬迁土地征用工作组和安文镇、深泽乡等单位的协同努力下,通过成立工作组,采取集中办公、领导包干、工作组人员责任到人、“白加黑”、礼拜天加班等工作方法做好土地征用工作,共解决矛盾26起。

目前已全面完成生猪屠宰厂搬迁土地征用、项目前期审批,土石方工程已进场施工,防洪堤已招投标等工作,为顺利推进生猪屠宰厂搬迁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农产品基地抽检合格率达100%。

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为抓手,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突出巡查检查,狠抓质量抽检,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通过省、市、县等逐级抽检,今年,我县农产品基地抽检合格率达100%。

(三)好溪流域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省级创建。

经过五年的创建,好溪流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达到了省提出的相关验收标准,8月份以县政府名义向省“两区”办提出书面申请,11月顺利通过省“两区”办有关专家验收,获得省奖励资金300万元。

(四)农村确权赋权改革试点成功。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7月份开始,着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前期准备工作。

截止目前,已完成建立组织、落实资金、出台方案、项目招投标、落实试点乡镇、召开试点乡镇动员会及培训会等工作;完成方前镇、万苍乡的确权试点工作,为全面铺开打好坚实基础。

(五)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

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按照“一项目标任务、一个推进方案、一套支撑政策”的工作思路,编制整建制推进实施方案,出台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及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等相关文件,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清洁田园、农业节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建设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农药减量施用、测土配方试肥、化肥减量增效施用、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处理、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秸杆综合利用、农业节水增效等示范点。

抓好玉山台地、好溪流域2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7个,完成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养殖场治理提升50个,创建生态示范牧场2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万次,推广商品有机肥万吨,新增生态消纳地万亩,新增沼液利用量1万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万亩,化肥减量145吨,化学农药减量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

(一)突出科技扶农,农业支柱产业稳步发展通过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得到稳步提升。

一是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开展粮食高产攻关活动,大力发展旱粮生产,新增旱粮万亩,推广新型农作制度面积万亩,推广新型农作制度面积万亩,创建省级水稻千亩示范片1个、旱粮百亩示范片2个(蕃薯、甜玉米),示范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粮经轮作种植模式104亩;粮食播种面积万亩比去年增万亩,总产量万吨比去年增万吨。

二是主导产业稳健发展。

今年我县中药材、茶叶、食用菌、高山蔬菜、畜牧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促进了全县农民的持续增收。

据统计,中药材生产面积为万亩,产量万吨,产值亿元。

茶叶面积达万亩,总产量2187吨,总产值亿元。

食用菌3879万袋,产量万吨,产值亿元,年鲜菇出口量9316吨,出口额3861万美元。

蔬菜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产值亿元。

畜牧业总产值亿元,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家禽存栏万羽、出栏万羽;牛羊存栏万头,出栏万头。

(二)突出产业提升,农业“两区”建设全面推进紧紧围绕抓产出、抓绿色、抓整合、抓建设为重点,启动实施“两区”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业领域“电商换市”和特色畜牧业、茶叶、水果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建设内涵,提高产出效益,充分发挥自身地域优势,全面推进“两区”建设进度。

XX年,先后共投入各类资金6836万元,新增加设施农业1395亩、地力提升1461亩、机耕路6公里、园区操作道路硬化万平方米、沟渠4700米,机耕路硬化万米。

新建成好溪流域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新建粮食功能区万亩,两区上图入库率100%。

(三)突出示范带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得到壮大以“四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化带动、市场化推动、规模化提升、集约化发展、社会化服务”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农业新型主体培育工作。

今年新组建中药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家,新增家庭农场22家,新增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完成制作生态农产品专题片、休闲观光农业画册和“磐五味”驰名商标申报等工作,提升了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得到进一步壮大。

(四)突出项目管理,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以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为载体,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文化创意农业,促进农业“三生”融合和“三产”联动发展。

重点抓好金土地和大青谷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和双峰-盘峰-维新-高二休闲观光线建设,完成金土地休闲观光园门楼、游客接待中心、3公里高山茭白观光带、金土地大青谷休闲观光带2公里路面硬化、玻璃科普温室安装智能控制等科普设备;完成双峰山之舟食用菌休闲观光基地、盘峰绿福蔬菜采摘基地、维新十里杨梅长廊基地和高二乡照迎岗基地的科技示范、创意产品开发、接待中心、路面硬化、生产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田间操作路硬化、美化,基本建成了一条以休闲采摘农业为主的观光线路。

金土地农业休闲观光园获首批省果蔬旅游采摘基地命名。

(五)突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产销对接水平一是强推介。

通过举办“新春茶话会”、“XX年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暨磐安县第三届云峰茶文化节”、“海峡两岸中药材及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和“江南药镇”、“古茶场文化小镇”创建活动,把磐安优质、生态、地道的农产品向大众展示,打响“磐安云峰”、“磐五味”、“翠都”等中心品牌,助推我县农产品与市场对接,进一步提高磐安农产品的知名度。

二是拓市场。

组织农业企业参加金华华东农交会、省农业博览会和济南、上海、松阳、新昌等茶事活动以及各类农产品交流会,拓展市场打开销路。

三是搭平台。

积极推动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依托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网、浙江农民信箱等,发挥其网络销售体系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

XX年新增农产品企业开通电子商务12家。

(六)突出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强源头监管。

通过开展“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规范农资经营秩序,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共检查农资经营单位298家次,抽检农业投入品100批次,合格率%;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达83%以上。

继续推进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免费开放;县级农产品定量检测205批次,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快速检测1154批次,瘦肉精检测5346批次,乡镇快速检测4560批次;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