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囫.囵(hú)鼎.盛(dǐng) 瘦削.(xiāo) 国殇.(shāng)B.侦缉.(jí) 幌.子(huǎng) 凝.视(níng) 商於.(yú)C.收揽.(lǎn) 非难.(nán) 鞠.躬(jū) 伫.立(zhù)D.犀.利(xī) 睥.睨(pì) 诡谲.(jué) 稽.首(jī)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忌讳雷霆另请高明哗众取宠B.怯懦凄惨咬牙跺脚赫赫扬扬C.拾掇威严雕梁画栋骂骂咧咧D.景仰筹躇无可耐何喃喃自语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屈原(节选)》以“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手法,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斗争。
B.《天下第一楼(节选)》被誉为当代浪漫主义经典,歌颂了实干主义精神,批判了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习气。
C.《枣儿》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D.《儒林外史》将讽刺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豫剧的上座率、自给率,豫剧的演员人数、观众人数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②豫剧具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诞生之后,不断向外拓展,不仅生根开花于河南全省的城镇乡村、平原山区,而且流布了全国16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个,居全国360多个剧种之首。
③近年来,不少艺术门类,所有戏曲剧种都在惊呼危机,而豫剧却在与困难的奋力拼搏中显示了它特有的生命力,继续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④《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剧目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⑤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无处不有“豫剧迷”。
A.②④⑤③①B.①④②③⑤C.②①⑤③④D.④②⑤③①5.校戏剧社正在排练课本剧《枣儿》。
小明只顾表现自己,总是抢别人的戏份,导致排练很不顺利。
社长小刚觉得小明虽然热情很高,但应该学会与大家合作。
假如你是小刚,你怎样委婉地劝说小明?请把劝说的话写下来。
(4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赐给了我一点美貌和大量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1)说这段话的“我”是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段话的?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8分)材料一戏曲进校园,作为当代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各省市都得到具体的落实和不断推进。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的推广并不是十分顺利,其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不少家长和老师出于对学生“课业”负责的考虑,对这一活动并不是十分支持。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河南省把“戏曲进校园”摆上重要位置,在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落实保障政策上狠下功夫,形成宣传、文化、教育、财政等多部门联动格局。
同时,各级政府设立戏曲进校园专项费用,将戏曲进校园演出纳入政府购买项目。
据了解,河南省目前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双百双千”活动,百名戏曲名家联系百所高校,百所戏曲院团联系百所中小学,千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千所乡村音乐厅开展戏曲活动,促进戏曲教育、戏曲实践与戏曲演出有机衔接,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戏曲传承模式。
(1)仔细观察材料二的漫画,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画面内容,并说出漫画的寓意。
(4分)(2)阅读以上几则材料,从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
(4分)二、阅读(46分)(一)(16分)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
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
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呀!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2.正文前那一小段文字在剧本中属于什么?它有什么作用?(4分)3.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该如何理解?(3分)4.说说文中风雷、电有什么象征意义,主人公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5. 读选文,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二)父亲是一盏灯(16分)崔立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
”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儿子害怕了。
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
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
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
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
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
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
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撒诉。
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
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1.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分)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3.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
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3分)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5.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3分)(三)老木匠桑伯(14分)徐惠林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
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