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研方法试题》考试试卷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研方法试题》考试试卷答案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抽取样本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
答:1)确定的总体不正确。在抽样时如果确定了不正确的总体,那么不论具体抽样的方法怎样正确,都不会得到合适的样本。
2)选取过于小的样本,给统计分析造成困难。样本过大会造成浪费,样本过小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选用自愿者为被试,对研究效果也可能产生一些影响。有时在研究中选用了自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应该事先做一些分析,确定这些自愿者与非自愿者是否有明显差异。
3.自变量(实验刺激)必须是可以改变的,同时也是容易操纵的。最简单的改变是“有”和“无”,对应的操纵则是“给予实验刺激”和“不给予实验刺激”;更为复杂的改变则是程度上的变化。
4.实验程序和操作必须能够重复进行。实验作为教育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方法中最接近的一种方法,而且其程序和操作也是最严格的一种研究方法,可重复性是它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从另一个角度说,实验的可重复性也是实验结果所具有的确定性(或信度)的重要基础。
自变量有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之分。如果实验者操纵的自变量是连续变量,则实验是函数型实验。如实验者操纵的自变量是类别变量,则实验是因素型的。
5.现场实验
答:亦称社区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社区(一定区域内的人群)或现场环境下进行的实验,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试验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不同,可分为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和个体试验(individual trial)。
答:在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中,如果明确说明了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那么这种关系就可以称作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就是“因x的变化导致了y的变化”。因果关系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x和y有相关关系;(2)x、y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3)x的变化在时间上先于y的变化。例如,如果说“社会整合程度影响越轨行为”,那么,首先“社会整合(社会组织中一个人与大多数人相结合的程度)与“越轨行为(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之间是相关的,它们共同起变化。其次,假如控制其它可能与“越轨行为”相关的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年龄、性别等),“社会整合”与“越轨行为”也仍然是相关的。最后,在时间上“社会整合”的变化先于“越轨行为”的出现,由此可以认为这种关系是因果关系。
2.产品分析法
答: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它是通过对研究对象活动的产品进行分析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在教育科研方法中,它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自传、绘画、工艺作品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3.研究的信度
答: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它说明的是研究的可靠程度或可靠性,即研究的前后一致性和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4)采用了不恰当的抽样程序。抽样中如果不按正确的抽样程序做,也会影响样本的可靠性。
2.教育研究中对某一概念下操作定义可以有哪些方法?
答: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1)条件描述法。(2)指标描述法。(3)行为描述法。
3.课题的研究计划大体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研究计划大体上涵盖如下一些内容:1).课题名称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研究内容4).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5).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6).文献综述7).研究方法与设计8).研究进度9).成果形式10).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11).经费预算12).参考书目与附录。
以上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正式的、严格的研究计划所应包括的内容。在实际撰写研究计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研究的目的等对此做适当的增删或调整。
4.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序应遵循什么要求?
答:问题的排序有下列常用的规则:(1)被调查者熟悉的、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比较生疏、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紧张和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3)把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4)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最后问有关个人的背景资料。(5)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题。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王文
单 位:河南省潢川第一中学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数学
考试科目:教育科研方法
考试分数:
2014年8月16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课程名称教育科研方法
姓名王文
单 位河南省潢川第一中学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数学
年月日
题号
分数
签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分
具体地说,就是必须满足下面几个基本条件:
1.必须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教育研究的重要目的是要探讨变量间的关系,而变量之间的关系可有多种,实验研究的中心目标则是要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它最能说明变量之间联系的性质。
2.自变量必须能够很好地被“孤立”。一般来说,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还有其他的变量也可能对实验的结果发生影响,这类变量统称为无关变量或干扰变量。
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教育科学研方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文献
答:教育文献是指一切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资料。亦即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以及这些载体所记载和传递的知识与信息。教育文献按其性质、用途及内容的加工方式,可以大致地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作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
其中,内在信度是:给定相同的条件,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是: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并得到相同或相似的结论。
4.自变量
答:又称刺激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作的假定的原因变量。当两个变量存在某种联系,其中一个变量对另一变量具有影响作用,我们称那个具有影响作用的变量为自变量。
5.文献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1)文献研究有助于知识更新;
2)文献研究有助于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确立;
3)有助于提供科学论证依据和科学研究方法;
4)有助于避免重复劳动;
5)有助于扩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