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读书无用论

新读书无用论


社会问题?
2014-3-7
“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
4.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钩:当前高等教育质量下滑、
课程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大学文凭的含金量降低是难以 回避的事实。就目前来说,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 作,或是找到工作但是和专业不对口,有的甚至一点关系 都没有,这样来说,培养的大学生是一笔社会的损失,也 是财力物力的浪费。
2014-3-7
“读书无用论”的背后
并不是农村的家长不知道读书重要性 上学?就业?这也是无数 农村家长一直在思考的一 个问题
2014-3-7
读书无用?
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知识,无论是那一行都离不开知 识的运行,衣料的改良,粮食的种植,房子的坚固, 交通的便利等等,都是知识在支撑着,知识能改变 命运,也能改变社会前进的速度。 有了知识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不然卫星怎 么上天?现代的国防怎么捍卫?人家都进步到高科 技了,你还在原始部落里徘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势必要被社会淘汰,被人类进步的时代淘汰。
2014-3-7
“读书无用论”的背后
5.农村学生占高考“弃考族”大多数
在2013年全国高考中,约百万考生放弃高考。在北京、上海 等大中城市,一些高中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不再去走高考 的“独木桥”,客观上减少了高考人数。而更多的弃考学生 直接选择了就业。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据,出国留学的高 中毕业生不超过20万人,其他80多万名弃考学生大多选择了 就业或来年再考。而这80多万名学生当中,农村孩子占绝大 多数
“读书无用论”的背后
3.本来,中华千年来弥漫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 观念,因而,万人放弃高考尤其值得反思。首先,为何有一 些学校利欲熏心,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置学生权益于不 顾?其次,当今教育消费太高,无论是复读还是大学学费, 都让贫寒子弟望而却步。最后,就业形势的确严峻,这自然 让善于盘算的家长,思考读书是否值得。此外,教育资源城 乡不均,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拥有的机会不多,从而 选择放弃。因此,万人弃考,并非读书无用论抬头,实乃无 奈现实所迫。
“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
“上大学值不值?”如今成了摆在部分家长 面前的一道难题。成都女孩玲玲考上一所重 点大学本科,因认为“读书无用,读大学是 个肯定失败的投资”,父亲虽有钱却拒绝让 女儿读大学。这条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
2014-3-7
“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
1.一来一回16万,读大学是肯定失败的投资:
教育费用?
2014-3-7
“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
2.教育成本和就业状况“冰火两重天”:近年来,
一方面是大学学费节节攀升,上学成本越来越高昂,家长承 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 加大,年年都有“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大学毕业生尤其是 本科生的薪资,即便与一些技术工人、农民工相比,也是越 来越不好看。而企业调查则表明,不是大学生太多了,而是 对路子、用得上的大学生太少了。
2014-3-7
读书无用?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家庭的付出需要学有所成, 所以读书受教育是每一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层面都需要有知识的人。从微 观来讲,读书受教育是每一个人面对将来的人生所 必须储备的能量,是生活下去的钢性需要。
2014-3-7
读书无用?
有人认为:读书无用论从社会的发展来看,是站不 住脚的,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即使不能说寸步 难行,至少也是一路走来并不顺畅的,所以说,读 书无用论只能是个人一时的意气用事,不消多长时 间便会被社会积极向上的洪流所湮没,成为昙花一 现的现象。但我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的原 因,这一现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 的扭转还需要很多的努力。
2014-3-7
“读书无用论”的背后
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是一面镜子
2013年北大共招收3145名本科生,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为 14.2%,即平均每7名本科新生中只有1名农家子弟,而这个 低得可怜的比例,还是近年来不断增加的结果。据北大招生 办介绍,近两年,北大农村生源比例以每年2到3个百分点的 速度上升。这就是说,在两年以前,北大的农村学生仅占 10%左右。这是城乡教育鸿沟的表征,把城乡教育差距直观 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二十世纪中后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私 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上从事简单生产加工和 贸易的第一批人通过简单的市场经济而得到经济收 入的快速增长,而当时的公有制体制下的国家工作 人员收入无法得到显著改善,流传着“造原子弹的 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不 满言论,形成体脑倒挂现象,也导致了读书无用论 一时的盛行。
21世纪后
1990年代以来,在经济大潮冲击下,金钱成为衡量 人的价值的标准,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又悄然泛起。 2000年代前后在教育费用猛涨(10年涨了20倍)、 就业低潮的双重压力下,大学毕业不包分配、自谋 职业,使得贫困群体(尤其是农村)负债读书、还 债无望,初中生流失、辍学现象严重。是为农村的 读书无用论现象。
“读书无用论”调查
“读书无用论”的历史
第一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第二次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第三次则是2000年后至今教育产业化引发 的大学扩招,进而导致大学学历急剧 贬值
文化大革命期间
1968年秋“停课闹革命”以后,由于“智育第一”、 “分数挂帅”、“白专道路”等受到猛烈批判,大 中学生毕业纷纷上山下乡,学校教学秩序非常混乱, 且以政治(毛泽东思想)为主课,基础知识被大大 削弱,社会上出现在校生不愿上学,不认真读书的 思潮,提出书读得愈多愈反动。 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 平提出“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这一思潮才销声匿迹。
2014-3-7
“读书无用论”的背后
2.万人放弃高考,难道真是读书无用论造成 的吗?
通读了新闻便觉,把板子完全打在教育体制身上,或把矛头 直指读书无用论,都是有失公允的。首先,重庆上万人放弃 高考,有着不同的具体原因。正如重庆一名招生负责人所陈 述的三种原因,一是有的农村孩子迫于无奈,想拿个毕业证 外出打工;二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有人认为,孩子成 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三是,一些 学校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会召集部分升学无望的考生作 思想工作,劝其放弃高考。
2014-3-7
“读书无用论”的讨论
2014-3-7
2014-3-7
读书无用?
在眼下这个持续发展的时代,没有经过高等教育的 人势必将面临比其他人更加艰难的未来,生活能否 得到保障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读书无用论”的 出现是违背社会发展潮流的,但这一观点的出现也 是个值得我们整个社会深思的。“读书无用论”怎 样才能消除?希望教育专家,有关职能部门和方方 面面深入思考,认真对待。这也值得我们每个人深 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
3.有个好爸爸就有好前程,苦读十年不如有个 好爹:“有个好爸爸就有好前程”的“拼爹”现象随处
可见,靠关系获得发展、借人脉获取资源,消解着社会的 公平底线。“官二代”、“富二代”堵塞了平民子弟的就 业通道与上升空间,考大学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高。一 部分生活在底层的孩子也爬到了知识的巅峰,但是巅峰之 上,却是寒冷的北风。“奋斗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的调调引起了万千学生的强烈共鸣。
教育体制问题?
2014-3-7
“读书无用论”的背后
1.回过头来想一想,读书无用论的背后也许更多的 是来自对当前社会所表示的不满:虽然社会发展了, 但贫富不均的现象却越来越重,偏远农村,甚至城 市中仍有不少人经济条件捉襟见肘,昂贵的学费让 他们无力承担,再加上社会潜规则也令人不齿,毕 业后想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 样的现实才让有些人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想法。
一位父亲曾计算过,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肯定需要8万, 如果高中一毕业就开始打工,四年至少可以赚8万,这样一 来一回就是16万。这16万都可以拿去投资个房子做首付, 或者直接开个店做生意也能赚钱。可是拿去读大学,毕业 后也许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一个工作每个月就两三千元, 又要四五年才能赚回这16万。“咋算都划不来。”
2014-3-7
“读书无用论”的背后
4.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就是为了上大学么?
而大学究竟有多少用呢?
在大学里,正儿八经学习的人太少了。很多学生大学 毕业出来了,不知道自己四年学到了什么,不知道 自己会什么。如此,谈何工作?
网上有句话:爱一个人,让他去上大学吧,那里是天 堂。恨一个人,让他去上大学吧,那里是地狱。 不是“读书无用”,是“高考无用”;不是“高考无 用”,是“大学无用”;不是“大学无用”,是我 们的教育“无用”。
2014-3-7
“读书无用论”的背后
纵览这三种原因,其实与读书无用论都扯不到边。 第一、第二种原因,无奈的现实之下,也算是考生 及其家庭的某种理性选择。第三种原因,这些劝阻 学生参加高考的学校,尤其应该受到批判,这种功 利化的政绩思维,凸显了学校的冷血和残忍,而这 更与读书无用论无关。
2014-3-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