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课程大作业要求
1.题目安排: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学号后两位数字,做对应的题目。
题目在附
件中,文件名为《VB大作业题库》。
例如:学号201120007,后两位数字为“07”,做第“7题”;
学号201120017,后两位数字为“17”,做第“17题”;
学号201120100,后两位数字为“00”,做第“100题”;
2.答题要求:每个同学针对各自的题目,首先进行算法分析;然后设计直观、
可操作性强的界面;上机编程和调试后,进行结果分析与总结。
3.提交形式:纸质报告+源程序(.vbp和.frm文件)
(1)纸质报告分四部分,篇幅大小为2page,字号为“五号”;一张A4纸正反打印。
<1> 班级姓名学号题目;
<2> 算法分析;
<3> 界面与结果截图;
<4> 结果分析与总结;
(2)源程序包括工程和窗体文件等(.vbp和.frm),做成一个压缩文件,文件名统一为:班级+姓名+学号<注意:只提交.exe文件的没有
成绩!>
4.提交时间与方式:
(1) 纸质报告交各班学委,由学委排序后,于5月17日17点之前,交到7
教314。
(2) 源程序文件,由各位同学本人,于5月17日17点之前,发送到
lining@
纸质报告与源程序两者缺一不可。
打印所有不超过n(取n<256) 的其平方具有对称性质的数(也称回文数)。
*题目分析与算法设计对于要判断的数n,计算出其平方后(存于a),将a的每一位进行分解,再按a的从低到高的顺序将其恢复成一个数k(如n=13,则a=169且k=961),若a等于k则可判定n为回文数。
#include <stdio.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 n, a, m[16], k, count=0, t;
printf("no\tnumber\tvalue\n");
for(n=1; n<256; n++){
k = 0, t = 1, a = n * n;
for(i=0; a!=0; i++){
m[i] = a % 10;
a /= 10;
}
int j = 0;
for(i--; j<=i; j++, i--){
if(m[j] != m[i])
break;
if(j >= i)
printf("%d\t%d\t%d\t\n", ++count, n, n*n);
}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