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的路径思考

关于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的路径思考

关于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的路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人事制度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相比而言,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步伐则明显滞后,尽管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也作出了一些调整,但是整体上仍在不断的探索和调整之中,人事档案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不断革新思想观念,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征询档案教学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组织业务能手开展专题讨论,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解决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标签: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人事制度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相比而言,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步伐则明显滞后,尽管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也作出了一些调整,但是整体上仍在不断的探索和调整之中,人事档案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不断深化对做好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一、当前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档案管理责任意识和诚信环境不容乐观人事档案管理固然需要法律体系和必要的制度安排,但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者和公民诚信意识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责任意识和诚信环境并不乐观,比如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弄虚造假,而一些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人事档案鉴定工作把关不严。

我们知道,人事档案的鉴定工作是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工作是审查档案材料,鉴别档案的真伪以及是否完备,以判定其保存价值。

鉴定工作是保证人事档案真实性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而一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把关不严或者是受利益的驱使,没有严格按照人事档案鉴定工作的要求和步骤,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也导致了人事档案中掺入了一些虚假信息,给人事档案的公信力造成了不利影响。

2.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我国在人事档案鉴定制度的设计上,也缺乏针对档案造假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背景下,人事档案开放程度不高。

在人事档案的公开方面,我国沿用的依然是1990年中央组织部颁布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采取严格保密的方式。

一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自己人事档案的内容,对于里面写了什么,档案里面对自己反映的情况是否正确属实,个人失去了必要的知情权和发言权,这也对人事档案的真实性造成了一定的矛盾。

3.人事档案的收集内容不够全面传统意义上,干部人事档案一般由个人履历考核、政审、党团、奖励、处分、工资晋升及出国其他材料组成。

这是构成人事档案的基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档案也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不能一直沿用过去的一套方式去收集。

同时,传统人事档案呈现出内容单一空洞、政治历史材料多、业绩材料少、老材料多、新材料补充不及时等问题。

其实,人事档案的收集决定着人事档案内容的全面性和广泛性,这也是做好对干部全面考察的基础和前提。

尤其是国家机关人事档案,更是考察一个官员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的收集渠道不够广泛,收集内容不够全面。

这些档案内容在干部的考核和升迁过程中很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既不能反应他工作的现状,也不能反应出他的个人能力和素质。

档案中缺乏一些具体数据信息的支撑,多是一些官话、套话,难以对个人作出准确客观的定性。

这也给一些真正在平时的工作中有能力的人造成了不利,即个人的综合情况不能在档案中反应出来。

4.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不够深入人事档案的信息资源开发,主要是发掘人事档案中蕴藏的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通过鉴别筛选、加工整序、编目汇纂,寻找和获取较为集中系统或者有特定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收藏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应用的需求,而当前我国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收藏而收藏。

把辛苦收集而来的人事档案材料,收藏起来了之。

通过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将一些人的经验教训,或者独特技能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可以为国家机构对于干部的考察和培养管理提供大量的现实素材。

5.新技术应用与传统理念的冲突明显当前,许多国家开发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为人事档案电子化提供了便利。

但是我国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限制了新技术作用的发挥。

开发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对人事档案进行电子化的管理,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单位仅仅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了电子化处理,而在人事档案的传递过程中,管理人员依然在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方式方法,这种新技术与传统管理理念的冲突,不仅影响了新技术作用的发挥,也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

二、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的路径思考1.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觉悟和执行力《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指出,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由政治上可靠,党性强,作风正,能够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同时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文化水平的党员干部担任。

当前,我国机关档案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与档案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思想觉悟有关。

因此,在开展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也要对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认识教育和培训,使其认识到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要提高人事档案鉴别能力,确保档案材料的真实性。

国家公务员人事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产,也是国家选拔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的鉴别,消除人事档案内容失真现象。

由于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个别人出于个人私利,弄虚作假,使一些人事档案材料失去真实可靠性。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高科技档案造假,人事档案工作部门要有相应的应对手段。

对于在干部人事档案中造假的人员,一定要加大打击惩处力度,坚决杜绝这一现象。

同时,要通过建立国家工作人员人事诚信档案,对于涉嫌造假的人员,要在人事档案中如实记录下来,并且在人员的升迁和考核中,增加诚信档案的比重。

2. 加强制度化建设,管理机制更加严密在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中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档案管理工作全过程,建立了档案收集、鉴别归档、档案整理、安全保密、查阅借阅、档案转递、检查核对等八项制度,并分别装订上墙。

针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应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三个基本环节,即鉴定、披露和查询,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要加快对政府监管制度的建设,修订与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不适应的法律法规。

适当开放与保护个人隐私相结合。

档案管理的本质作用在于利用,如不积极加以利用,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作用。

而要对人事档案进行充分利用,对档案信息内容的公开是前提和保障。

但是,人事档案中又包含着很多涉及个人隐私性质的内容,如健康状况、婚姻状况、财产收入状况、职业经历等不适宜对社会公开的内容,这就要求档案公开要适度,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此外,对于上级领导对员工的工作鉴定,本人可以查看鉴定结果,如本人对鉴定结果不满,可向更上一级领导反映,以取得公正的评语,从而保证人事档案的科学性。

强化领导负责制,对于档案工作者出现的失误,相关领导要承担连带责任,只有通过制度上的完善和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才能最终提高我国国家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

3.加强规范化建设,尝试信息化服务全面收集、严审细甄、规范管理,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

加强科学化建设,尝试信息化。

以《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为应用平台,尝试对干部档案的日常工作进行计算机管理。

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

在公民的网络档案中包含着公民学习、工作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个人的信用记录、驾驶记录、司法记录等多方面内容。

并且通过类似于身份证号码的社会保险号码可以对档案的内容进行查询,比如司法部门可以通过这个社会保险号码调查每个人的司法记录,公民个人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密码在网上进行查阅。

当前,随着我国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扩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和利用需求增加。

我们可以积极地开发国家公务员人事档案网络化系统。

一方面,可以全面收集人事档案信息的内容。

通过国家公务员人事案信息数据库,进行公务员人事信息的查询、检索和统计分析,并且将个人信息以各种图表和表格等直观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组织人事部门选拔考察干部时可以以更加的明确和对比的方式呈现每个人的优势。

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大型扫描仪将个人的简历、政历、组织鉴定、考核材料等内容都进行扫描,建立一个国家公务员系统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利用者通过网络就可以方便地查阅人事档案信息,不仅可以实现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还可以实现部门单位之间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全国公务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同时,以《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为应用平台,尝试对干部档案的日常工作进行计算机管理。

以光盘为介质对电子档案材料进行存储,实现自动生成干部任免审批表、干部花名册,对领导班子进行年龄、文化程度等多角度分析,以实现干部档案自动编号、自动查找和表格套打等。

在新的历史时期,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不断革新思想观念,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征询档案教学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组织业务能手开展专题讨论,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解决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1〕唐高计.揭去人事档案的神秘面纱,增加档案的透明度〔J〕.档案学研究,2005,(06).〔2〕崔晶.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北京档案,2006,(01).〔3〕方彤.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管理研究,2008,(09).〔4〕汤颖.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J〕.科技风,2010,(24):89-95.〔5〕冼汉聪.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6):67-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