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想象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

想象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

想象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教材与学情分析】《奇妙的想象》是一次想象习作,学完了2 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学生在充分获得感性认识,掌握一定的想象与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习作练习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是本次习作的资源,均属想象故事。

《一支铅笔的梦想》具体描写了一只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五个梦想:到山坡上萌芽开花;跳进荷塘里为小鱼虾撑伞;躲到菜园里长成豆角、伪装成丝瓜;来到小溪边为鸟儿当船篱,为蚂蚁当木筏;跑到运动场上当小松鼠的撑竿,当小猴子的标枪。

五个梦想的描写都是按照统一的结构展开的:先写来到哪里;再写要做什么;最后表达心情,均以“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结尾。

这样的范文为学生展开想象、仿说铅笔的梦想降低了难度,提供了最有效的帮助。

本例文还借助旁边的批注凸显了大胆想象的自然与合理。

《尾巴它有一只猫》具体描写了一个反着去想象的故事。

猫有尾巴,反着想就是:尾巴它有只猫。

例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尾巴的得意、自豪、坚定等情绪都通过语言自然地传递了出来。

反着想的趣味在“尾巴”的语言描写中体现得淋滴尽致。

例文的批注激发了学生去体会“反着想”的趣味,例文的练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交流新鲜有趣的说法。

与前面的两篇精读课文比较,例文的内容、语言以及结构等更接近于三年级下学生的习作现状,能给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起到比较好的示范作用。

教师无须布置学生展开预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展开自由的大胆想象,并可引导与例文的想象作比较,在比较学习中凸显想象的方法和表达的方法。

习作教学中,以两篇例文为学习资源,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想象兴趣,领悟想象方法,学习有意思的具体表达。

习作安排了一幅以文字为主的图画,图画上全是一个个充满想象趣味的题目,这些题目可以用来激发学生展开无穷的遐想,每一个题目的背后都可以创造一个奇妙的想象故事。

习作的文字部分包含了四个重要的内容:一是点明想象的奇妙,借助题目引发遐想;二是习作的要求,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想象要大胆,要独特;三是习作的修改,完成习作后与同伴互改互赏,欣赏最喜欢的内容,提出修改的建议;四是习作的分享,借助专栏集中展示学生的想象习作,为学生提供学习分享的机会。

【教学目标】1.让文章题目与想象故事建立联系,走进想象的世界,引发大胆想象的兴越。

2.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感知方法,巧妙地借助例文学习如何发挥想象编故事。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自然的、合理的、大胆的想象,感受想象的奇妙,体会有意思的表达。

3.综合运用习得的表达方法,选择题目大胆地展开具体的想象,尝试有意思地表达编写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

运用提问的方式学着把故事情节写丰富。

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形成互改互赏,互学互享的习作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感知方法,巧妙地借助例文学习如何发挥想象编故事。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自然的、合理的、大胆的想象,感受想象的奇妙,体会有意思的表达。

难点:选择题目大胆地展开具体的想象,尝试有意思地表达编写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

运用提问的方式学着把故事情节写丰富。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过程设计】板块一:聚焦题目,引发遐想1. 聚焦课文题目,回顾故事。

每一个题目后面都藏着一个奇妙的故事,请学生回顾故事《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的大概内容。

2. 聚焦例文题目,提出问题。

请学生读读《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 这两个题目,这两个题目后面肯定也藏着奇妙的故事。

引导 学生提问:铅笔会有哪些梦想呢?尾巴它怎么有一只猫 呢?⋯板块二:例文引路,发现秘密 学习活动一: 学习例文,打开想象1. 聚焦例文( 1),拓展想象(1)默读例文一,思考:铅笔会有哪些梦想?边读边划 出来。

(2)展开交流:铅笔有 5 个梦想,第 1 个梦想是到山坡上萌芽开花;第 2 个梦想是跳进荷塘里为小鱼虾撑伞;第园里长成豆角或伪装成嫩嫩的丝瓜;第溪边为鸟儿当船篙,为蚂蚁当木筏;第场上当小松鼠的撑杆、当小猴子的标枪 3)体会想象的自然、合理铅笔为什么想成为长长的豆角、 嫩嫩的丝瓜。

引导学生发现: 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都是细长的。

铅笔想为小松鼠当撑竿,为小猴子当标枪,它为什么会这样想呢?(4)拓展仿说: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请学生选择例文中铅笔的一个梦想,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通过交流,发现表达的秘密:先写铅笔来到了哪里;再写做了什么,用“知道我要做 什么3 个梦想是躲到菜4 个梦想是来到小5 个梦想跑到运动吗”引出具体内容;最后写出了心情,统一用“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结尾出示格式:第个梦想是。

知道我要做什么吗?。

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铅笔还会有什么梦想呢?请学生按照这样的格式仿照课文来说铅笔的第6 个梦想、第7 个梦想⋯⋯ 2. 聚焦例文(2),反着想象(1)默读思考:猫有尾巴,尾巴怎么能有一只猫呢?(2)联系比较,体会反着想的趣味。

“猫有一条尾巴”与“尾巴它有一只猫” “爸爸妈妈有小孩子”与“小孩子有爸爸妈妈” “一条狗的尾巴”与“尾巴它有一条狗” “主人有一只狗”与“狗有一个主人” “尾巴上有一只跳蚤”与⋯⋯(3)拓展仿说:你还想到了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展开想象说一说正着说是:猫有一条尾巴。

反着想就是:尾巴它有一只猫风最爱动,不管是微风还是大风。

反着想就是:风最爱睡觉。

请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想到的新鲜有趣的说法。

板块三:大胆想象,创造故事学习活动二:聚焦习作题目,大胆想象。

1. 聚焦题目,表达想象课件出示:最好玩的国王、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树的心思、梁在草丛里的星星、手罢工啦、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假如人类可以冬眠⋯⋯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

请学生自由读读这些题目,边读边想,然后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

学情预测:国王怎么好玩了呢?书有什么魔法呢?小树有什么心思呢?手为什么罢工啊?⋯⋯2.选择题目,创造故事。

(1)选题目,编故事。

每一个题目后面都藏着一个奇妙的故事,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题目或者直接自己拟定一个题目,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每个学生试着编一个奇妙的故事。

如:《躲在草丛里的星星》——一颗星星和月亮吵架了,他就离家出走了。

星星不见了,月亮到处找这颗星星⋯⋯后来,月亮发现这颗星星躲在森林的草丛里⋯⋯《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林到书店里买了一本书,书上写着“魔法书”三个大字。

我打开书看时,书就自己翻到我想看的地方。

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手罢工了》——小明不爱惜手,不讲卫生,手罢工了,想打篮球,手不动;想写作业,手不理他⋯⋯(2)选典型,巧指导。

选择一个编得不怎么合理的故事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多问几个问题,让故事的情节更合理、更丰富。

比如《一本有魔法的书》:这本书有什么魔法呢?它的魔法是从哪里来呢?有了魔法后,与其他的书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呢?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比如:《手罢工了》:手每天都在工作。

反着想就是“手罢工了”。

手为什么要罢工呢?罢工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3)选同伴,互交流。

请学生选择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讲讲自己想象的故事。

请好朋友向自己提问,争取把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

要点: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板块四:尝试习作,互改互赏1.静心习作,巡视指点。

请学生围绕自己刚才口头创编的故事,继续展开大胆的想象,丰富故事情节,认真地写下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

老师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巡视,随时发挥指点引领作用。

2.交换习作,互赏互改。

写完后,请学生和同桌互相交换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在互相欣赏中让学生赢得习作的成功喜悦,在互相建议中完成习作的修改。

范文参考:一本有魔法的书我喜欢看书,喜欢到痴迷的程度,每天我都会见缝插针地找时间看书。

周未,我捧着一本书久久含不得放下。

看着看着我迷起来,手上的书好像着了魔一样,变得令人惊奇!我的书不再是一页一页的文字,而是立体地呈现出每个故事的情节:故事的主人翁就站在我的书上,生动地讲述着书上的内容。

翻到另一个故事,不同的角色又出现了,栩栩如生!我喜欢看《大中华寻宝记》,正想找出来看看山东这一部分,手上就陆续出现了孔府、孔庙、泰山等景点,跟我实地旅游时看到的一模一样。

更奇怪的是,德州鸡、烟台樱桃、山东煎饼等特产都一一出现了,香喷喷的,真诱人!我太激动了,不小心把书扯破了,正心疼呢。

奇怪!裂缝竟自动合拢了,一点缝隙也看不出来!之后,它不仅会自动呈现我想看的内容,就连我不认识的字,它也会教我读,告诉我字的意思。

真是太神奇了!这真是一本有魔法的书!我太喜欢了!我还想再试试,看看它还有哪些魔法。

突然闹钟响了,我被吵醒了,一切又回到了现实中。

我真舍不得,多么希望将来真的会有这种有魔法的书啊!板块五:课后延伸,互学互享在墙报上开一个专栏,如“想象岛” ,展示大家的习作。

也可以利用班级微信,专题分享学生的想象故事。

【作业设计】1. 课外另编想象故事(书本70 页另选一个话题)2. 把自己编写的想象故事讲给家长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