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 CACB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赵春英 课题名称 20.1 锐角三角函数()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11、13--14 教学目标1.了解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值与三边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定义式,在直角三角形中会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 余弦值。
3、在直角三角形中分清角与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难点 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
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值与三边之间的关系及求三角函数值。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教学 过程一、课前复习:1、如果直角三角形ABC 中,∠C 为直角, 它的直角边是什么?斜边是什么? 这个直角三角形可用什么记号来表示?2、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的三角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图中的条件,标出其它的边长和角度:二、课上探究:(一)问题1:A ∠的对边斜边=_________=______问题2:这两个比值和三角板的大小有关系吗?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知在Rt △ABC 中,∠C 为直角,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 ∠A 的正弦,记作sinA .把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A ∠的邻边斜边CABDsinA = cosA=注:(1)正弦、余弦是指边的比值;(2)必须将角放在直角三角形中,才能反映到边上。
问题3:根据上面的三角函数定义,你知道正弦与余弦值的取值范围吗?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型例题:例1:.求出如图所示的Rt △ABC 中,∠c=900 ,∠A 的正弦值、余弦值例2:已知:如图,在△ABC 中,CD 是AB 边上的高, CD=12,AD=9,BD=5求sinA ,cos ∠ACD, sin B, cos ∠BCD(四)试一试:请你参看课前预习的两图,计算一下,当∠A=30°,∠A=45°, ∠A=60°的正弦、余弦值 。
(要求:按例题格式写)(五) 提升:将你在4中得到的结论填入下表,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300 450 600 sin cosA ∠的对边斜边A ∠的邻边斜边CBA125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刘建平课题名称20.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授课类型新授课上课时间2017、11、16教学目标1、能通过推理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知道并会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值.3、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发展同学们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进行含有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学习难点:记住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方式探究学习法技术准备三角板,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同学们已经学习了锐角的三角函数,你能分别说出正切、正弦、余弦的定义吗?2、探索活动活动:计算30°、45°、60°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3、问题:把上面三角形边的值改变,结果如何?二、归纳总结: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45°60°sinAcosAtanAcb a C B A26C A B20A B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刘建平课题名称 20.4 解直角三角形(1)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11、17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技术准备三角板,多媒体教学 过程课堂探究: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一般要满足, (如图).现有一个长6m 的梯子,问:(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 1 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 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等于多少(精确到1o) 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一)自主探究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如果用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么① 正弦:=αsin② 余弦:=αcos ③ 正切:=αtan(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3、思考:在直角三角形的五个元素中,至少知道多少元素才能求出其余的元素 (二)尝试运用1、如图,在ABC Rt ∆中,︒=∠90C ,2=AC ,6=BC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练习:在ABC Rt ∆中,︒=∠90C ,30=a ,20=b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α∠CBA23CBA3、如图ABC Rt ∆中,︒=∠90C ,c =32,b =3,求a 、A四、巩固1、如图,在⊿ABC 中,AB=AC ,∠BAC=120°,BC 23=。
求⊿ABC 的周长。
2、在Rt ⊿ABC 中,∠C=90°,cosA=3,AC 4 3.2=求BC 的长度。
3、等腰⊿ABC 的一个内角是30°,一条边长为23。
求⊿ABC 的周长。
4、如图折叠巨型ABCD 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折痕AE 55cm =,且3tan EFC .4∠=(1)⊿AFB 与⊿FEC 有什么关系? (2)求巨型ABCD 的周长。
5、平行四边形中,已知AB ,BC 及其夹角∠B (∠B 是锐角),能求出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吗?如果能,写出用AB ,BC 及其夹角∠B 表示S 的式子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名称 20.4 解直角三角形(2) 授课类型 习题课 上课时间2017、11、20教学目标1、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2、梳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知识,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重点难点 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教学 过程一、复习与巩固:1.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一般要用的主要关系如下(如图所示): 在Rt △ABC 中,∠C =90°,AC =b ,BC =a ,AB =c ,第1题图①三边之间的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锐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B A cos sin ______; ==B A sin cos _______;==B A tan 1tan _____; ==B A tan tan 1______.2.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可解条件,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只④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的线段(如图所示). 第④小题图在Rt △ABC 中,∠C =90°,CD ⊥AB 于D .CD 2=_________;AC 2=_________;BC 2=_________;AC ·BC =_________. ⑤直角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___.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在Rt △ABC 中,∠C =90°,S △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所示,图①中,一栋旧楼房由于防火设施较差,想要在侧面墙外修建一外部楼梯,由地面到二楼,再从二楼到三楼,共两段(图②中AB、BC两段),其中CC′=BB′=3.2m.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求两段楼梯AB与BC的长度之和(结果保留到0.1m).(参考数据:sin30°=0.50,cos30°≈0.87,sin35°≈0.57,cos35°≈0.82)6.如图所示,某公司入口处原有三级台阶,每级台阶高为20cm,台阶面的宽为30cm,为了方便残疾人士,拟将台阶改为坡角为12°的斜坡,设原台阶的起点为A,斜坡的起点为C,求AC的长度(精确到1cm).四、拓展、探究、思考7.如图所示,甲楼在乙楼的西面,它们的设计高度是若干层,每层高均为3m,冬天太阳光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1)若要求甲楼和乙楼的设计高度均为6层,且冬天甲楼的影子不能落在乙楼上,那么建筑时两楼之间的距离BD至少为多少米?(保留根号)(2)由于受空间的限制,甲楼和乙楼的距离BD=21m,若仍要求冬天甲楼的影子不能落在乙楼上,那么设计甲楼时,最高应建几层?8.王英同学从A地沿北偏西60°方向走100m到B地,再从B地向正南方向走200m到C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地多少距离?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刘建平9.已知:如图,在高2m,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多少米?(保留整数)课题名称20.5 测量与计算(1)授课类型新授课上课时间2017、11、21教学目标1、仰角、俯角定义,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辨认。
2、能把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合理构造和发现直角三角形,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方式探究学习法技术准备三角板,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回顾:1.解直角三角形指什么?2.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据什么?(1)边角之间关系(2) 三边之间关系a2 +b2 =c2 (勾股定理)(3)锐角之间关系:∠A+∠B=90°.3、仰角是指:()俯角是指:()二、实际应用例1、腾飞中学在教学楼前新建了一座“腾飞”雕塑(如图①).为了测量雕塑的高度,小明在二楼找到一点C,利用三角板测得雕塑顶端A点的仰角为,底部B点的俯角为,小华在五楼找到一点D,利用三角板测得A点的俯角为(如图②).若已知CD 为10米,请求出雕塑AB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变式议练:的对边的邻边;的邻边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αααααααααα∠∠=∠∠=∠=∠=cottancossin30°45°60°DCBA②①例1图1、张华同学在学校某建筑物的C 点处测得旗杆顶部A 点的仰角为30,旗杆底部B 点的俯角为45.若旗杆底部B 点到建筑物的水平距离9BE =米,旗杆台阶高1米,则旗杆顶点A 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米?(结果保留根号).2.汶川地震后,抢险队派一架直升飞机去A 、B 两个村庄抢险,飞机在距地面450米上空的P 点,测得A 村的俯角为,B 村的俯角为.求A 、B 两个村庄间的距离.三小结: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四、自测: 如图,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BC 为24米,从点A 测得点D 的俯角α=30°,测得点C 的俯角β=60°,求AB 和CD 两座建筑物的高.(结果保留根号)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刘建平30︒60︒QB C P A 45060︒30︒课题名称20.5 测量与计算(2)授课类型新授课上课时间2017、11、22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高度的问题.2、理解坡度有关的概念,学会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有关坡度的实际问题,了解方位角的含义3、能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成直角三角形元素间的关系,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