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透镜知识点

物理透镜知识点

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从表中可以看出:
(1)凡实像总是倒立的,凡虚像总是正立的;
(2)实像可以是放大的、等大的或缩小的,虚像则必然是放大的;
(3)像、物的移动速度有快、慢之分,与物体所处位置有关系。

当成放大的像时,像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当成缩小的像时,像的速度小于物体速度。

(4)凸透镜成像可以概括为二点三区域,即2f是成像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在u>2f区域,成缩小实像,在f<u<2f区域,成放大实像,在u<f 区域,成放大虚像。

2、眼睛能看见物体与眼睛的结构有关,眼球相当一架照相机,晶状物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缩小的像,像刺激视网膜上的视神经,视神经把信号传输给大脑,大脑作出反映,眼睛就看见物体。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焦距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见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看见远处的物体。

可见,眼睛是通过改变焦距来看见远近不同的物体。

1、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如图所示:
焦点F到光心(透镜中心O)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

焦距f越小,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偏折得越厉害,会聚能力就越强,同种光学材料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也用F表示,凹透镜两侧有两个对称的虚焦,如图所示。

凹透镜焦点F到光心O的距离叫焦距,也用f表示,同一凹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焦距f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f越小,表示其发散能力越强,同种光学材料的凹透镜的凹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越凹的,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2、每种透镜三种特殊光线如下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