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劳技教案1 小学一年级劳技教案教学内容:课文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试一试”;“探究学习” ;“学一学、做一做”;“议一议”;“助学提示” ;“安全警告” ;“评一评”等8 个小栏目;小学一年级劳技教案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是自己的事自己做;经常保持衣着整齐。
2. 在感受劳动的乐趣的同时应注意安全。
教学难点:学会穿针和打止结。
教学准备:针线;布块;双眼扣和四眼扣各数粒;一件缺扣子的衣服;相关投影图片。
教学安排: 1 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每当衣服破了;钮扣掉了;书包裂口了;你怎么办?这些事都是说帮你做的呢?想不想自己来学钉钮扣呢?谁定过纽扣;说说你是怎么定的?二、看看说说1. 出示各种各样的纽扣。
2. 说说不同纽扣的钉法。
(重点讲解双眼扣;四眼扣的钉法)三、想想试试1. 钉纽扣首先要学会什么?2. 学生练习;互教互学。
重点模仿穿针和打止结。
四、探究学习1.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自学钉钮扣的方法。
2. 学生自己在布块上练习钉双眼扣和四眼扣3. 说说钉钮扣的注意点:定位;捏紧;对准扣眼进针;用双股线正反面重复四五次;然后打结;剪去多余的线头。
4. 讨论:正式在衣服上钉纽扣;该注意些什么?(1)纽扣的位置要对准衣服上的扣洞。
可用粉笔做上记号。
(2)进针后;要把针线往上提;不能往旁边啦;以免针尖戳到别人。
五、议议评评1. 各小组展示钉好的纽扣;讨论:(1)钉纽扣时;在定位;进针;打结等操作上各要注意些什么?(2)说说还有什么钉钮扣的方法?(3)以后钮扣掉了;你会怎么做?2. 推选代表说说钉钮扣的过程。
3. 小组评价。
4. 小结: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
六、课外延伸把自己第一次钉钮扣的过程写下来;感受劳动的乐趣。
2 缝沙包(学习基本针法)教学内容:课文以图片为主;将沙包的缝制过程:裁减布料——穿针引线——对折布面——缝牢三边——翻面装沙——封口完成;清除明白地展示出来。
让学生从自己眼;手;脑协作劳动中体会手缝的乐趣。
教学目标:1. 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3. 发扬合作探究精神;运用缝沙包的基本技法;制做其它日常小用品。
教学难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技能;技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同形状的沙包若干个;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黄沙。
学生准备:长16 厘米;宽8 厘米的较结实;耐用的不快;棉线;缝衣针;剪刀。
教学安排: 1 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 请两位学生上台作丢沙包游戏。
其余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两位学生在做什么游戏?猜一猜这种沙包是怎么做成的?你做过吗?揭题:缝沙包2. 出示范作教师逐一出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沙包。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做沙包的兴趣。
二、指导缝制1. 用实物投影仪逐步演示缝制沙包的过程;并讲清操作要领。
2. 请学生回忆沙包的缝制过程。
板书:裁剪布料——穿针引线——对折布面——缝合留口——翻面装沙——封口完成。
3. 在缝制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1) 剪——大小一致;2)折——对叠成形;3)缝——又密又匀;4) 封——完全缝严。
4. 操作练习手缝的几种基本针法;教师演示1) 攻针(平针)2) 回针(倒扎针)3) 缲针。
三、探究学习运用基本针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颜色缝制一致沙包。
你觉得缝合时用哪种针法比较好?用攻针行不行?为什么?封口用哪种针法比较好?为什么?四、评优鼓励1. 将缝制过程以及注意点与同桌说一说。
2. 自评;互评相结合;比比谁的沙包外形美观;严实耐用;在书上空格处打上钩。
3. 将评出的最佳作品布置在教室里;向同学们展示。
五、课外延伸1. 到室外去;用自制的沙包开展游戏活动。
2. 自己动手设计;缝制一个笔袋。
3. 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学到的缝沙包技法缝制其它的日常用品?3 缝手套教学目标:1. 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手套的基本过程。
2. 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画样裁剪、缝制、装饰手套。
3. 培养学生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及创新新能力。
1.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不同的布料及装饰品、棉线、缝衣针、剪刀、各种不同的手套。
2. 学生准备:可缝制手套的布料 1 块、棉线、缝衣针、剪刀、装饰品等。
教学安排: 1 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你见过或用过什么样的手套?你可知道手套是怎样缝制的?2. 实物投以展示各种色彩鲜艳的大大小小的手套。
3. 给手套分类;填表:二、指导缝制1. 布料来源:购买或利用旧衣物或边角料等。
2. 缝制过程:(1)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布手套的缝制过程。
(2)教师示范。
3. 请学生说一说布手套的缝制过程及注意点:(1)画样:在纸上画出手的外形。
(2)放样:在画样上沿手的外形向外放出 1.5-3 厘米;(3)剪纸样:在放出的画样上沿边仔细剪。
(4)裁剪:在双层布料上按放样裁减;(5)缝合:缝制过程中选择基本针法。
(6)缝边:注意密而匀。
(7)翻面:整理成美观的手套;并试用一下。
4. 学生动手缝制。
教师个别辅导;及时纠正。
提醒注意安全。
三、评优鼓励1. 分小组评议。
2. 请做的好的同学谈一谈缝制手套的诀窍和体会。
四、课外拓展分小组去商场;货摊考察各种类型;式样;用途的手套。
了解制作方法。
4 神奇的泥巴1. 认识泥材料的一般特性;初步了解泥制品的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技术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信息技术的相关图片资料教学安排: 1 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认识泥制品教师出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宜兴紫砂陶壶;无锡惠山泥人大阿福;万里长城等图片。
让学生观察;欣赏。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制成的吗?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由泥做成的?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从中感到泥巴的神奇。
二、教学泥制品制作过程师:泥巴是怎样变成有用的东西的呢?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泥制品制作的流程图。
组织学生讨论:(1)你知道泥工用哪些材料吗?(2)你知道泥工用哪些工具吗?(3)你知道做一件泥制品的过程吗?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
三、技术信息的处理与运用在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技术信息;或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从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议一议三个问题的回答给与补充和纠正。
5 捏泥碗教学目标:1. 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与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
2. 使学生初步具有技术的感知;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
教学准备:自然泥;泥刀;水;手捏泥碗成品;荷叶纹小碗图片。
教学安排: 1 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互查课前准备本课课前准备:自然泥;泥刀;水。
教师可组织学生互查课前准备;如工具不齐全;可要求同组合用。
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教师出示手捏泥碗成品图片或实物。
引语:你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泥碗吗?你准备怎么做?让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捏泥碗的方法和步骤。
可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看完后;让几位同学说一说捏泥碗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搓泥团(2)压扁;捏凹成碗形;(3)修齐边口;(4)用有齿刀刮光碗的内外壁;(5)把碗底圈处刮麻并涂泥浆;(6)装底圈(7)用手蘸水磨光碗的表面。
四、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依照指示;动手操作。
可配上一段音乐。
教师巡视;如个别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同组互助合作;如有困难的学生较多;可请一两名学生演示制作过程。
五、拓展思维;探究学习教师出示荷叶纹小碗图片或实物。
问学生:你知道这样的泥碗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学生思考;相互交流。
教师提示:是用泥片贴碗的方法做出来的。
让学生看书上相应部分内容;并引导学生课后尝试制作。
六、学习评价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
从制作方法;作品美观;互助合作;安全操作;准备与结束工作 5 个方面进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价6 泥条盘笔筒教学目标:1. 掌握泥条盘笔筒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简单的泥制品。
2. 使学生学习一些技术探究的方法;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
教学准备:自然泥;垫板;泥刀(用于切削、刮、抹)、滚子(用于碾平)、瓶盖(用于压切圆片);泥条盘笔筒成品。
教学安排: 1 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材质做成的笔筒;它们的形状也是千姿百态的;还用纸制作了一个动物笔筒。
今天呀;我们要用陶泥来做一个泥条盘笔筒。
(出示范作;你看;这就是老师做的一个泥条盘笔筒);你觉得怎么样呢?同学们想来做一做吗?那该怎么来做这一个笔筒呢?二、教学泥条盘笔筒的方法与步骤。
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先前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看完后;让几名学生说一说泥条盘笔筒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教师注意补充和纠正;并适时板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滚压圆泥片;(2)用瓶盖子切下泥片做筒底;(3)在底片上刮痕并涂泥浆;(4)滚压大泥片;(5)将泥片切成泥条;(6)把泥条搓圆;(7)在涂泥浆处用泥条盘贴成圈;(8)逐层刮痕、涂泥浆、盘贴泥条到需要的高度;(9)如需筒内光滑;可用刮刀刮;抹。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 同桌两人互助合作;依照图示;完成一件作品。
2. 教师巡视;如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相机进行指导。
或发现做时遇到一样的困难;教师做集体辅导。
或把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普及好方法:如:请先做的好的(或差的)小组把笔筒拿到事物投影仪前;进行自评和互评。
1. 先让做的同学自己说说成功在哪?失误在哪?2. 再请其他同学说说优点和不足之处。
3. 商量并说说该如何改进自己的作品;使之更美观。
4. 各小组针对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美化。
四、学习评价。
从方法;步骤的掌握;作品是否美观;态度是否认真;有无创新构思;以及准备与结束工作 5 个方面进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价。
把做好的笔筒一一展示在桌子上。
先在小组内自评;再进行互评;小组派代表把你们小组认为制作的最好的笔筒头上一票;在笔筒上贴上小苹果。
比一比;哪组得到的苹果最多;哪组就被评为泥塑小能手。
五、延伸拓展。
师:泥条盘笔筒;我们已经做好了;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让你的笔筒表面变得更好看呢?(如;刻花;着色等)师:同学们;你们这些设想很好;下节课;我们就带着已经干了的笔筒;请同学们带上水粉来美化它;使它变得更好看;好吗?7 泥片制笔筒教学目标:1. 掌握泥片制笔筒的方法和技巧;运用此方法做简单的泥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