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保密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9年保密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9年保密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小编在整理题目时顺序有变动,请认真核对,也可用快捷键Ctrl+F搜索,如有需要请下载支持!共50题,判断题20题,单项选择30题。

一、判断题:(共20题)1、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2、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3、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幵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4、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大范围。

(X )5、法律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6、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7、办案过程中的密级鉴定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鉴定。

(√)8、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工作秘密。

(X )9、根据新保密法规定,县级机关、单位拥有定密权。

(X )10、新修订的保密法从行政层级和密级两方面对定密权做了限定,不再授予县级机关定密权,取消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机关绝密级定密权。

(√)11、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級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只能确定秘密级国家秘密。

(X )12、新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四级。

(X )13、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14、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经定密机构审定后方可解密。

(X )15、机关、单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或者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报市级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

(X )16、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

(√)17、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存在泄密隐患的设施、设备、场所,应当要求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X )18、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鉴定有关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以及属于何种密级。

(√)19、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

(√)20、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

(X )二、单项选择题:(共30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修订通过,自起施行。

(B)A、1999年8月5日,2010年4月29日B、2010 年 4 月 29 0, 2010 年 10 月 1 日C、2010 年 4 月 30 0, 2010 年 10 月 1 日2、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知悉的事项。

(C )A、县处以上领导干部B、共产党员C、一定范围的人员3、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保守国家秘密的日常工作,由管理。

(B )A、上级机关和上级单位B、本机关和本单位C、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4、《新保密法》共有。

( C )A、五章三十五条B、六章四十条C、六章五十三条5、《新保密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的义务。

(A )A、国家秘密B、党和国家秘密C、商业秘密、工作秘密6、《新保密法》的立法依据是(A)。

A、宪法B、刑法C、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7、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

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管理本机关和本单位的保密工作。

(A )A、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简称机关、单位)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简称机关、单位);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C、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简称机关、单位);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8、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9、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提出具体意见,经审核批准。

(B )A、本机关、单位负责人;定密责任人B、承办人;定密责任人C、承办人;本机关、单位负责人10、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确定密級,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不能确定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B)A、重要程度B、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C、解密的条件11、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机密级不超过,秘密级不超过o ( B )A、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B、三十年;二十年;十年C、二十年;十五年;十年D、十五年;十年;五年12、国家秘密解密方式包括自动解密和审查解密。

在审查解密过程中,机关、单位对一些保密期限即将届满、仍需继续保密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在重新确定保密期限。

(A )A、原保密期限届满前B、原保密期限届满后13、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

(A )A、最小范围;B、最大范围;C、最合适范围;14、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批准。

(B )A、本机关、单位的涉密载体管理人B、机关、单位负责人C、本机关、单位的定密责任人15、涉密信息系统按照实行分级保护。

(C )A、系统范围大小B、机关、单位保密程度C、系统涉密程度16、因工作需要携带涉密载体外出,要经批准;禁止携带涉密载体参加涉外活动。

(C )A、本机关、单位的涉密载体管理人;秘密级B、本机关、单位的定密责任人;机密级C、本机关、单位的主管领导;绝密級D、本机关、单位的定密责任人;绝密级17、根据现有规定,机关、单位经批准后,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外提供以下国家秘密,国家秘密不得对外提供。

(B )A、绝密级;机密级B、机密級;绝密级C、秘密级;机密级18、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重要人员的脱密期为, 一般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o ( A )A、3年到5年;2年到3年;1年到2年B、2年到3年;1年到2年;1年以下C、3年到4年;2年到3年;1年以下D、3年到4年;1年到2年;1年到2年19、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 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配备、使用必要的技术防护设施、设备。

(B )A、保密要害部位;重要保密单位B、保密要害部门;保密要害部位C、保密监管单位;重要保密单位D、保密监管单位;保密要害部位20、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涉密信息系统集成,或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涉及国家秘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经过,应当与受委托的机关、单位签订,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

(A )A、保密审查核发资质证书;保密协议B、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保密协议C、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合同D、保密审查核发资质证书;合同21、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发现利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发布的信息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立即,保存有关记录,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应当根据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删除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信息。

(A)A、停止传输B、保存C、删除22、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o ( A )A、处分;刑事责任B、警告;行政责任C、警告;刑事责任23、这次保密法修订改为,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危害后果,只要发生了列举的1种严重违规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 )A、结果论;事实论B、行为论;事实论C、结果论;行为论24、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或者国家安全机关、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予以处罚。

(C )A、工商部门B、税务部门C、公安机关25、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 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B )A、保密责任状B、保密承诺书C、保密协议书26、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管理。

(A )A、脱密期B、定期汇报C、行政监督27、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

(B )A、机密级B、绝密级C、秘密级28、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保密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应当予以o ( C )A、查封B、销毁C、收缴29、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A)A、保密行政管理部门B、安全部门C、公安部门30、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变更的,应当及时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C )A、指派专人通知B、电话通知C、书面通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