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
来源: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时间:2012-09-21 15:51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指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若按照某一时期各个年龄死亡率水平度过一生平均能够存活的年数,是综合反映人们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继续延长,婴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一、平均预期寿命比2000年提高3.43岁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表1),比2000年的71.40岁提高3.43岁。

分性别看,男性为72.38岁,比2000年提高2.75岁;女性为77.37岁,比2000年提高4.04岁。

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之差与十年前相比,由3.70岁扩大到4.99岁。

表明,在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女性提高速度快于男性,并且两者之差也进一步扩大。

这与世界其他国家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表1 平均预期寿命变化
单位:岁
家同期提高的速度也比较快,比如韩国提高4.9岁、新加坡3.6岁、巴西3.0岁、越南2.9岁、英国2.7岁、法国2.4岁、澳大利亚2.5岁、德国2.1岁等。

二、婴儿死亡率继续呈下降趋势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各年龄死亡率水平下降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婴儿死亡率(指同时出生的一批婴儿未能存活到1岁的比例)的下降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201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13.93‰(表2),比2000年的28.38‰下降14.45个千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45个千分点。

而1990-2000年十年间,我国婴儿死亡率下降4.51个千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45个千分点。

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妇幼保健服务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婴儿死亡率不仅继续呈下降趋势,而且下降速度加快。

表2婴儿死亡率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