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新年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分享自己的一点经验和做法,与大家共同做好开学前的热身运动。

※首先,我们来看本学期的时间安排。

这个学期共21周,20周周三、周四非毕业班期末检测(抽测),建议各位老师在18周结束课程进入复习,19周全面复习。

教材结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这三方面在《教师用书》里已经有详细的介绍,在这里我就不作详细说明了,接下来我主要在“教学建议”这方面做分析。

※教学建议我们在准确掌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根据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年级的教学要做到:四个落实1、把识字、写字任务落到实处;2、把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落到实处;3、把积累背诵落到实处。

4、把了解词句,读懂意思落到实处;下面根据不同的课型提出一些建议:(一)识字教学识字的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根据“多认少写”的原则,掌握识字的方法,让孩子尽快进行自主阅读。

教科书通过识字课,课文,园地进行安排识字。

我们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认读出该生字,知道新字的偏旁。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重视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识字的方法:1、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索学习如园地一中,启发学生用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认识汉字。

园地二,启发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识汉字。

园地三,启发学生用合一合的方法认字,用熟字相加组成新字。

、园地四中,启发学生用形声字的方法认字,通过和学生探索,得出规律: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声一半。

形旁表意思,声旁表音的特点。

形旁相同是同类,形旁不同意思变。

园地五中,鼓励学生用反义词的方法认字。

园地六中,是一种趣味识字,通过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等方式两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园地七中,启发学生发现不同偏旁的字往往有不同的意思。

园地八中,启发学生用会意字的方法来认字。

(两字字义相加),舌甘甜,土里埋等等。

本册还编排了一字多义和多音字的学习,分别在33页,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意思不同。

(一张嘴,开张,东张西望)。

在76页,鼓励孩子发现多音字,读音不同,往往意思也不同。

(听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每个园地中,没有直接把识字的方法呈现给学生,而是把规律暗含在学习的内容之中,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并把所获得的方法迁移到今后的识字之中。

这也是体现课标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鼓励多途径识字,提供多样的展示平台,让孩子展示识字成果。

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识字的成果。

如园地一中,鼓励学生从认识身边同学的姓氏入手认字。

园地二中,鼓励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也别忘了认字。

园地三中,鼓励孩子在逛商店的时候认字。

园地四中,鼓励孩子在街道两旁的招牌认字。

园地五中,鼓励孩子在其它教科书上认字,如美术书,数学书等。

园地六中,鼓励孩子从课外书上认字。

园地七中,鼓励孩子用熟字相加识字。

教材的编排也提示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用语文。

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兴趣,让识字成为孩子学习的需要,并经常要创设机会展示孩子在生活中的学习所得。

我们可以创设“超市”“商场”“小区”等情景,让孩子把自己的认识的字再现在情景中。

推荐适宜孩子阅读的报刊杂志,也是鼓励孩子认字的好办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尝到快乐,他才会主动去识字,字识得越多,阅读就越顺畅,逐渐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识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1、准确把握识字要求。

(1)要求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

只要儿童能够把所学的汉字运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求对汉字的结构做过细的分析。

教师不要对认字提出过高的要求;在字形的指导上要从整体出发,不要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可以考虑字形的结构特点,但切记细致到指导每一个笔画,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见面,让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并通过大量阅读来复习和巩固识字。

(2)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

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

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学生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如生活中识字、阅读课外读物、识字竞赛等,另外需将复习、考查贯穿与每一天的教学中,提高汉字的巩固、掌握效果。

相信所有学生最终都会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

2、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尽快地认识汉字。

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发现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恰当运用识字方法。

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尽相同,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尽快地认识汉字。

如,可以让学生交流这些字你认识哪些,是怎么认识的?不认识的字该怎么记?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生字。

3.加强课外识字,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依托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如,认姓氏字,认各种标牌上的字,从电视、广播中认字,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使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形成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并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认的字。

4.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我们不反对在适当的时机采用单独的生字卡认记汉字的办法,但建议不把学生认记字卡作为衡量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生字的唯一尺度。

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识字。

5.在识字过程中,要注重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的渗透,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如,结合汉字的学习,认识最常见的偏旁。

如果新学的汉字中某一部分是学生会认的独体字,加上认识的偏旁,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熟字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来学习。

可以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阅读竞赛活动等,使儿童通过与汉字反复见面,逐步从本课会认,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也能认识。

(二)写字教学写字教学的要求:要了解字义,能口头组词并利用学过的字书面组词,并能够在书面和口头中运用。

最重要的要求是把字写对,写好,学习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能模仿书写,笔画到位。

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和常用偏旁的写法。

从小就培养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坐姿的要求:头正肩平,背直足安,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

执笔的要求:手离笔尖有一寸,食指关节要外凸,铅笔架在虎口旁,拇指食指留一缝。

本册书每课要书写5—6个生字,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规律。

如要学习的生字有相同的偏旁,便于老师分类指导,也便于学生领悟书写的规律。

教写字的时候做到:1、指导写字要细致到位,最好边讲解边板书。

写字前要让学生自己先仔细观察字的整体结构、字形特点,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让学生说说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最难写的是哪一笔,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每节课让学生动动笔,每节课教写有共同特点和规律的字,便于学生迁移和运用。

2、注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让学生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这就是要求学生养成先观察、分析、再模仿、最后修正的写字习惯。

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注重写字姿势的指导。

3、写字的作业要体现弹性。

写得好的学生可以少写,写得不好的就多练习几个。

写字做到求质不求量。

写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1、写字分散安排,每节课安排练写3——4个生字,可以适当安排听写。

2、写字教学抓好五个环节。

观察表达——示范讲解——当堂练习——评价反馈——及时修正。

3、注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对抄写的心得:(在与老师们交流时了解到抄写生字一般是连写)连写,一般把一个生字连抄几遍,通常采用字头抄写方式,也就是照书或教师板书先抄一个字头,然后再照字头依次抄写。

对这种抄法,本人认为缺点较多:不但容易造成学生只动手不动脑还会使生字越抄越容易走样。

如果抄错生字,那么这样的抄写成了重复错误、强化错误,与抄写目的背道而驰。

抄写虽体现于动手,但绝非不需动脑。

从字头依次抄写,往往会促使学生不动脑筋抄前面的字,为抄而抄,只管照抄了事。

我是采用分写、连写交替进行:就是每个字连写2—3遍以后,再组词1—2个(由学生自行选择)。

经过实践经验,这样不但巩固了识字,还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注意字的区分和归纳在本册教材中,出现了多音字、形近字、一字多义等内容,如12课和园地四、六、七、八都有相关的练习,教师在通览教材中要心中有数,遇到符合的内容就让学生对比,避免遗漏。

(四)词、句教学要注意的问题1、词的训练:(1)扩词:课本中至少有6处出现扩词训练,如第2课、4课等,这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字的意思,正确使用汉字,积累丰富的词汇,教师要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出现同音字掌握不准时加以指正(板书指正)。

(2)填词补充:在教材中也多次出现,粗略统计大概有6次,这就提示我们要加强学生用词的准确性,尤其是修饰性词语在一年级也是重点,如第9课《两只鸟蛋》出现了“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不同的表示方式,教师不可能用语法的方式去讲解,只需要拓展学生的思路,尽量多说一些词,在教师指导下明确哪些词是对的,从而形成感知,达到积累。

(3)反义词、近义词在教材中出现,但次数不多,受学生词汇量的影响,学会的字、词可做书写练习,生活中接触的、学生可以理解的做口头练习。

2、句的训练(句的训练在教材中出现三种类型):一是把句子补充完整,此项练习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先补一部分,渐渐到几部分,而且第一次出现前要有例题,让学生经历由易到难的过程。

如初次出现是在6课《胖乎乎的小手》中“我替爸爸”到16课《要下雨了》“正呢!”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设计意图。

二是“。

”“?”“!”的用法(11课《美丽的小路》出现),通过学生读句子,体会用法,然后到填标点,最后才是造句,而且此项练习在指导学生读文中也要指导。

三是“把字句”的雏形,教材中只要求“把什么怎么样”,如26课《小白兔和小灰兔》中“把白菜吃完”,只要加上主语就是一个把字句,在填词的基础上可以让优等生练习组成完整的句子,并由此引出什么样才是句子。

(完整句子的判断)(五)阅读教学教学目标:要求能够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手段直观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习并积累优美的词句。

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这几种符号。

归根到底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低年级一定要重视朗读,首先就要看──是不是能让全班每个孩子都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读正确、读流利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目标,也是一年级的训练重点。

方法:1.读好课文。

(1)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