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一看
教学内容
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教材第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并且能够把所观察到的结果画出来。
2.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有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及超越自我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PPT、多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课件出示《题西林壁》诗画图片。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字面意思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从正面看是岭,从侧面看是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样子都不相同。
这首诗主要是描绘庐山,我们从不同方向观看庐山,会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
数学中也有好多美丽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二、学习新课
1.我搭你画。
(1)对于前面摆放的这样一个,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
明确: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一个。
(2)如果拼搭成,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看上去像什么?
明确: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看上去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一个长方形。
(3)如果拼搭成,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呢?
明确: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也是。
小结:不同立体图形从同一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
2.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问题:淘气、笑笑、小鸟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
明确:淘气站在正面,可以看到三个正方形,如图:;笑
笑站在左面,可以看到上下两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如图:;小鸟在上面,可以看到左右两个正方形组成的一个长方形,如图:。
小结:同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画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
问题:搭一个,看一看,把你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明确:立体图形是由四个正方体搭成的,一共有两层,下面一层有3个正方体,上面一层有1个正方体,且这个正方体放在下面一层中间的正方体的上面。
(1)从正面观察,可以看到4个正方形,下面一层有3个正方形,上面一层有1个正方形,如图。
(2)从上面观察,可以看到横着连在一起的3个正方形组成的一个长方形,如图。
(3)从左面观察,可以看到竖着连在一起的2个正方形组成的一个长方形。
如下图所示:
小结:对于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一般不相同,所以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它。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54页“练一练”。
第1题:两组从正面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
第2题:
第3题:略
第4题:(1)①③④(2)②⑤⑥
第5题:答案不唯一,如: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刚才拼搭正方体并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2.谈谈在观察物体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看一看
1.不同立体图形从同一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
2.同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反思
1.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实际活动。
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表现之中,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
2.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建立空间观念。
3.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尝试,用心去体会。
在反复的实践中历练自己,弥补不足。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遗憾,才促使教师的教学逐渐走向成熟。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图2中的图形分别是从图1的哪个方向看到的。
(填在图2的括号内)
图1
图2
分析:观察图2,第一个图形看到的是圆形,和被圆形遮挡住一部分的三角形和长方形,是从左面看到的;第二个图形看到的是左边两个圆形,右边一个长方形,是从图形的上面看到的;第三个图形看到的是左边一列是圆形,中间一列是三角形,右面一列是较窄的长方形,是从正面看到的。
解答:左面上面正面
相关知识阅读
盲人摸象
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养了许多大象。
有一天,他正坐在大象身上游玩,忽然看见一群瞎子在路旁歇息,便命令他们走过来,问他们:“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吗?”瞎子们同声否认道:“陛下,我们不知道。
”国王笑道:“你们亲自用手摸一摸吧,然后向我报告。
”瞎子们赶紧围着大象摸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向国王报告。
摸到象耳朵的瞎子说:“大象同簸箕一样。
”
摸到象腿的瞎子说:“大象和柱子一样。
”
摸到象背的瞎子说:“大象好似一张床。
”
摸到象尾的瞎子说:“大象好似绳子。
”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他们把自己摸到的某一个部分误认为是全体。
后来人们便用“瞎子摸象”来形容那些观察事物片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