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专业法学学习中心XX电大学习中心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 年10 月19 日论文摘要中国农村基层选举——村委会选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实现当家做主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基层原动力。
村委会选举是当前中国农村规模最大的政治参与形式,是在村民自治活动关键的一个环节。
只有在选举过程中做到规范、合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意,通过这种方式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成员才有群众基础,也才能代表广大村民的利益,管理好村务。
随着村委会选举的的深入,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也随之出现:如选民资格认定不明确;选举宣传不到位等等,本文结合2011年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现象,尝试着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村民委员会选举完善目录一、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重要性 (1)(一)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内涵 (1)(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重要性 (1)二、目前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存在的问题 (2)(一)选民的资格认定问题 (2)(二)贿选问题 (2)(三)候选人家族姻亲问题 (3)(四)选举监督制度不完善 (3)(五)罢免制度不健全 (4)(六)选举宣传上的不足 (4)(七)选民民主意识不强 (4)三、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对策和意见 (4)(一)明确选民资格 (5)(二)完善罢免制度 (6)(三)扩大对选举的宣传 (6)(四)降低贿选因素的阻碍 (6)(五)减少家族姻亲因素的影响 (7)(六)健全完善选举监督制度 (8)参考文献 (8)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一、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重要性(一)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内涵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领导下,按农村居住区组织起来的,由广大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自身事务的新型基层社会政治制度。
我国现行宪法第111 条规定:农村按居住地区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选举产生。
这一宪法学规定成为了村民民主选举制度的宪法基础。
我国基层村民的选举一般是指由村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管理本村事务,为本村村民服务。
其程序一般包括选举机构、选民登记、投票制度和当选机票制度等。
选举制度要遵循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差额竞选原则、秘密投票原则。
(二)村民委员会选举的重要性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属于基层民主的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村民委员会是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来广泛实现民主权利。
近几年,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成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
如果要在我国真正落实民主政治,农村的民主建设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扩大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性工作,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
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的非政权行载体,它以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为主要任务,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组织形式。
如何完善我国农村的民主选举制度,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促进农村民主化,对于构建我国基层民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而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或基层组织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是人民民主权利的直接体现。
人民群众通过选举村委会成员依法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
首先,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人民通过选举村委会成员来实行自我管理,充分体现其国家主人翁地位。
其次,它有利于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
人民通过选举村委会成员组成村委会来管理自己,一方面,有利于调动村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去,提高生产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农民选举自己信任的人当干部,这些干部能更多的代表他们的利益,在制定本村发展政策时能比较实际的从农民和农村出发,制定适行的发展策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再次,有利于干群关系的缓解,有利于国家和上级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推行和落实。
农民通过选举选出自己信任的代表来代表他们的利益,使得农民和这些干部关系相对和谐。
二、目前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存在的问题(一)选民的资格认定问题选民资格认定是民主选举的主要程序,也是选举成功与否的关键。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明确规定,“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和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都可参加选举。
”其中,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的村民往往疏于申请,失去了选举的权利,这样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流动及城乡人户分离等问题,使在登记选民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在选民登记时容易遗漏或重复登记选民。
另一方面,这种长期以来由选举的操办者包办选民登记的做法,已经使选民选举意识淡漠,习惯于被动的接受选民登记。
(二)贿选问题村委会贿选问题的表现形式呈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由于贿选问题的影响,基层选举无法公正地选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败坏农村社会风气,由于贿选的对象是广大乡村党员干部群众,他们对此看得清清楚楚,体会得真真切切,“拿钱买官,做官捞钱”,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和农村的社会风气,引起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贿选行为十分厌恶,那些通过贿选当选的参选者如果处事不公,必然导致群体上访事件不断发生,从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四是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贿选手段当选的村干部,上台后考虑的往往不是全体村民的利益,而是个人利益,想的是如何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收回投资”,而不是怎样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农村民主进程,贿选行为往往导致选民根据送钱送物的多少来决定投票,从而削弱了选民的民主意识,禁锢了选民的民主思想,严重破坏了选举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从而损害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在2011年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出现村委会选举贿选现象主要发生在经济富裕、宗族矛盾突出的村。
近几年, 许多村因土地征用等机会, 村级集体资金大幅增加, 并且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行,村委会成员特别是村委会主任拥有越来越多的实权,村委会拥有集体资产的支配权和建房、生育指标等各种审批权, 通过权力寻租, 可获取的“隐形”收益较多。
许多村民看到了实权和实惠, 加上少数人贿选成功产生的“扩散”效应,导致相互效仿, 愈演愈烈, 呈现蔓延趋势。
(三)候选人家族姻亲问题由于受传统家族观念的影响,在村委会选举中,利用家族观念、宗派势力上门游说、拉选票,甚至利用家族势力操纵选举。
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2011年村委会选举中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在选举中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家族、亲戚朋友串联拉选票的现象,候选人利用姻亲关系是自己的支持面成倍扩大,使选举结果朝着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姻亲关系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村民在这种干预下做出的选择有些可能并不符合他们内心的意愿。
(四)选举监督制度不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监督小组在对村委会选举流程、民主投票、候选人产生等方面的监督取得了新的成效。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些村委会选举监督小组成员工作主动性不强,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二是部分村委会监督小组成员惧怕社会黑势力、贪图利益;三是部分村委会选举监督小组成员年龄偏大,监督制度的创新性跟不上;四是部分村民对村委会监督小组的工作不支持,认为可有可无。
在这个过程中,最易于发生的问题有贿选,外部势力介入例如社会黑势力、不规范流动票箱、党政干预等等。
(五)罢免制度不健全在我国村委会的选举制度中,选举权和罢免权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罢免权是选举权的后续,是对选举权的保护,也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关键。
如果村民的罢免权得不到保障,村民自治体系就很难建立起完善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一方面容易引发矛盾,导致大规模上访或群体性事件,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譬如在2011年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的东上洋村,村委会主任在高票当选后,发现村委会主任已违反了计划生育,只不过他将计划外的小孩户口落在香港,村民不服,要求将其罢免,但是罢免程序相当麻烦,所以当选民执行罢免权事遇到了很多困难。
另一方面村民在今后的选举中就不会有良好的预期,便会缺少对选举的投入和兴趣,从而影响到选举质量。
(六)选举宣传上的不足选举之前的宣传与动员是民主选举程序的起点,决定着整个选举过程的发展方向,宣传力度与动员程度直接影响着村民对参选人的和整个选举程序的了解程度,例如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董家洋村2011年村委会选举的宣传不到位,有的选民在还没有充分弄懂选举程序的情况下无法真正参与选举,甚至出现了大量因为写错名字的废票,让参选人失去了大量的选票,甚至落选,事实上这次选举没有真正完全符合民意。
(七)选民民主意识不强在2011年台州市椒江区葭沚街道换届选举中,发现有部分村民民主意识不强,对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尊重。
有的随大流;有的人从个人狭隘利益出发,以自己的好恶来衡量村干部的好坏;有的村民认为,不管谁当村干部,老百姓还是要“种田纳粮”,对选举工作态度不积极;还有的认为,选举是个形式,是做做样子的,不必太认真,发现一些问题也不反映;还有的直接开价卖选票。
一部分在外务工经商的人,重钞票轻选票,借口“忙”,脱不开身而不参加选举;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和妇女,因文化水平低,往往找人划选票,选谁由划票人看着办,很容易被一些人利用。
三、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对策和意见村民自治的根本大法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选举的法律条款却不多,致使在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中存有法律依据不足、操作性不强等缺陷。
因此,一方面的修订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建议国家在适当时机,加强三方面的修订:首先,村民委员会的任期上可以适当延长;其次,村委会连任不超过三届,以防家长作风;最后要规范问责制度,规范村委会成员辞职的规定和加强村委会罢免程序的启动。
另一方面要制定一部专门针对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法律,对其换届选举的时间、选民资格、候选人条件、组织程序、纠纷处理等重大事项做出统一的、具体明确的规定,以确保村委会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明确选民资格认定在选民资格认定方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选民资格可表述为:“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作为登记依据,户籍和居住不在同一个村的由本人选择一地登记,已在本村登记的,通知对方不予登记;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