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帷幕注浆工程注浆施工技术规程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二○○八年一月二十六日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帷幕注浆工程注浆施工技术规程院长:审定:审核:校核:项目经理:设计编制: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五日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中关项目部帷幕注浆工程注浆施工技术规程(内部资料,不许外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帷幕注浆工程中注浆工艺的施工技术要求和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关铁矿帷幕注浆工程。
注浆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引用标准DL/T 5148-2001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大坝基岩注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3 名词和术语3.0.1 注浆利用注浆泵或浆液自重、通过钻孔、埋管或其它方法把浆液压送到岩体的裂隙、混凝土裂隙、接缝或空洞内的工程措施。
3.0.2 帷幕注浆用浆液注入岩体或土层的裂隙、孔隙、形成阻水幕,以减少渗流量或降低扬压力的注浆。
3.0.3 循环式注浆浆液通过射浆管注入到孔段内,部分浆液渗入到岩体裂隙中,部分浆液通过回浆管返回,保持孔段内的浆液呈循环流动状态的注浆方式。
3.0.4 纯压式注浆浆液注入到孔段内和岩体裂隙中,不再返回的注浆方式。
3.0.5 自上而下分段注浆法从上向下逐段进行的钻孔,逐段安装止浆塞进行注浆,直至孔底的注浆方法。
3.0.6 自下而上分段注浆法将注浆孔一次钻进到底,然后从钻孔的底部往上,逐段安装止浆塞进行注浆,直至设计注浆顶板的注浆方法。
3.0.7 综合注浆法在钻孔的某些段采用自上而下分段注浆,另一些段采用自下而上分段注浆的方法。
3.0.8 孔口封闭注浆法在钻孔的孔口安装孔口管,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分段注浆的钻孔,各段注浆时都在孔口安装孔口封闭器进行注浆的方法。
3.0.9 先导孔(勘察孔)最先施工的、用于核对或补充注浆地区地质资料的少数注浆孔。
3.0.10 压水试验利用水泵或水柱自重,将清水压入钻孔试验段,根据一定时间内压入的水量和施加压力大小的关系,计算岩体相对透水性和了解裂隙发育程度的试验。
3.0.11 简易压水一种简化和粗略的压水试验,其目的是了解注浆施工中岩体透水性变化的趋势。
3.0.12 屏浆注浆段的注浆工作达到结束条件后,为使已注入的浆液加快凝固、提高强度,继续使用注浆泵对注浆孔段内施加压力的措施。
3.0.13 闭浆注浆段的注浆工作结束后,为防止孔段内的浆液返流溢出,继续保持孔段封闭状态的措施。
3.0.14 高压注浆注浆压力大于或等于3MPa的注浆。
3.0.15 水固比浆液中所含的水与固体成分数量的比值。
我国通常使用质量(重量)比,用数字或分式表示,如1、2或1:1、1:2等。
4 基本规定4.0.1 施工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注浆设计文件并进行技术交底。
4.0.2 注浆工程所用的风、水、电应设置专用管路和线路,并有备用水源和电源。
4.0.3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工作:(1)编制施工技术大纲和施工组织设计;(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3)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保护措施,文明施工。
(4)对从事注浆施工的人员应进行技术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4.0.4对注浆工程中的各类钻孔应分类统一编号;对施工情况必须如实、准确地记录;对资料必须及时整理,绘制成图表;单元工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4.0.5 相邻的两个次序孔之间,在岩石中钻孔注浆的间隔高差不得小于90m。
4.0.6已完成注浆孔或正在注浆的钻孔,其附近30m以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
如必须进行爆破作业,应采取减震和防震措施,并应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4.0.7帷幕注浆孔各注浆段,不论透水率大小均应按技术要求进行注浆。
4.0.8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注浆资料及时分析,对注浆施工技术及时总结,不断优化设计和施工。
4.0.9采用循环式注浆,压力表应安装在孔口回浆管路上;采用纯压式注浆,压力表应安装在孔口进浆管路上。
压力读数宜读压力表指针摆动的中值,当注浆压力为5MPa或大于5MPa时,也可读峰值。
压力表指针摆动范围应小于注浆压力的20%,摆动幅度宜做记录。
5 注浆材料、制浆和注浆设备5.1 注浆材料和浆液5.1.1 中关铁矿帷幕注浆所采用的主要材料为水泥。
5.1.2 水泥要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应低于425号。
其品质必须符合GB175质量标准。
水泥的强度等级为P.O 42.5,细度通过80μ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
注浆水泥要妥善保存,严格防潮并缩短存放时间。
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
5.1.3 搅拌用水必须经检验符合注浆要求。
5.1.4 根据注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掺合料:1 尾矿砂:取于武安市西石门铁矿,该种尾矿砂质地坚硬、密度大(3.92g/cm3),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及杂质,其粒径大于0.075mm的占25.9%。
由于尾矿砂密度大,粒径偏大,与水泥混合后,析水率大,析水时间短,该种掺合料可用于大溶洞、大裂隙注浆。
2 粉煤灰:取于邢台电厂,根据实验测试,该种粉煤灰细度(45μm 筛筛余量)2.8%,与水泥混合后的结石强度较高,并具有一定的抗渗能力,它与水泥混合后的结石28天抗压强度可达到20.3MPa(水泥:粉煤灰=6:4)。
水固比可达0.7:1,密度1.57g/m3,稠度64.8s,其性能适合作为注浆材料。
3 膨润土:钙质膨润土较适宜作为掺合料,它颗粒细、与水泥易混合,可作为稳定剂使用;5.1.5 根据气候变化、注浆量大小,可选择不同数量的缓凝剂、早强剂、防冻剂。
所有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应以水溶液状态加入。
5.1.6各类浆液加入掺合料和加入外加剂的种类及其掺加量,应通过实验室浆液材料试验和现场注浆试验。
其实验的内容包括:(1)掺合料的细度和颗分曲线;(2)浆液的流动性或流变参数;(3)浆液的沉降稳定性;(4)浆液的凝结时间;(5)结石的密度、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性;(6)其它。
5.1.7纯水泥浆液一般可不再进行室内试验。
5.2 制浆5.2.1 制浆必须按规定的浆液配比计量,计量误差小于5%。
水泥等固相材料采用LCS-C智能动态质量秤计量。
5.2.2 浆液必须搅拌均匀,随时测定浆液密度并记录。
5.2.3 使用高速搅拌机拌制水泥浆液的时间大于30s。
浆液在使用前要过筛,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不超过4h。
5.2.4集中制浆站依据各二级搅拌站中所需的最大浆液浓度制备水泥浆液,并测定其密度、流动性等性能参数。
输送时浆液流速宜为1.4~2.0m/s,二级搅拌站根据需要可进一步调节浆液浓度。
5.2.5 浆液性能的检测对不同水固比的浆液需进行室内试验了解下列指标:1 浆液的初、终凝时间:利用标准稠度的净浆试验测定;2 浆液的密度:采用泥浆比重计测定;3 浆液结石的强度:参照SD105-1982标准“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测定;4 浆液的流动性:采用标准漏斗测定;5 浆液的析水率:采用量筒测定。
5.2.6 浆液温度要求保持在5°C~40°C。
用热水制浆时水温不得超过40°C。
冬季施工时做好机房和注浆管路的防寒保暖工作。
炎热季节施工采取防晒和降温措施。
5.3 注浆设备和机具5.3.1搅拌机的转速和拌和能力应分别与所搅拌浆液的类型和注浆泵的排浆量相适应,保证能均匀、连续地拌制浆液。
高速搅拌机的搅拌转速不小于1200r/min。
5.3.2 注浆泵的技术性能与所灌注的浆液的类型、浓度应相适应。
额定工作压力应大于最大灌注压力的1.5倍,压力波动范围宜小于注浆压力的20%,排浆量能满足注浆最大注入率的要求。
5.3.3 注浆管路应保证浆液流动畅通,并应能承受1.5倍的最大注浆压力。
5.3.4注浆泵和注浆孔口处均应安设压力表。
使用压力宜在压力表最大标准的1/4~3/4之间。
压力表与管路之间设有隔浆装置。
5.3.5止浆塞应与所采用的注浆方式、方法、注浆压力及地质条件相适应,应有良好的膨胀和耐压性能,在最大注浆压力下能可靠死封闭注浆孔段,并且易于安装和卸除。
5.3.6高压注浆施工应采用下列设备和机具:1 高压注浆泵;2 耐蚀注浆阀门;3 钢丝编制胶管;4 大量程压力表,其最大标值宜为最大注浆压力的2.0~2.5倍;5 孔口封闭器或专用高压注浆塞。
5.3.7集中制浆站的制浆能力应满足注浆高峰期所有机组用浆需要。
制浆站应配备除尘设备,当浆液需掺入掺合料或加入外加剂时,应增设相应的设备。
5.3.8所有注浆设备应注意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并应有备用量。
5.3.9 钻孔注浆的计量器具,如压力表、流量计、密度计、自动记录仪等,应定期进行校验或检定,保持量值准确。
6 注浆施工6.1 注浆方法和注浆方式6.1.1中关矿区岩石较破碎,钻探中易坍塌掉块,注浆方式主要采取自上而下分段卡塞一次升压法或孔口封闭孔内全循环法,局部岩石较完整地段,为提高钻探效率,可用自下而上分段卡塞一次升压法。
6.1.2中关矿区帷幕注浆方式采用纯压式注浆。
6.1.3下注浆管时必须检查注浆管的连通性和接手的封闭性,以防浆液堵塞造成憋泵事故和注浆管漏浆造成止浆塞被浆液凝固。
6.1.4止浆塞阻塞在注浆段段顶以上2.0-3.0m井壁完整处,防止漏注。
止浆塞压力应大于设计注浆总压力1.0MPa。
6.1.5注浆前先用清水冲洗管路10min。
6.1.6注浆时,压力表和流量计安装在注浆管路上。
注浆记录采用注浆自动记录仪,测记每5min内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的平均值和最大值。
6.2 注浆压力注浆压力是注浆能量的来源,是控制和提高注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注浆压力与孔深、岩性及地下水位埋深等情况有关。
矿山堵水帷幕的注浆压力目前均无统一标准,一般按水头压力的1.5~2倍计算。
根据本矿区帷幕注浆试验和工业厂区西侧勘察注浆工程中所取得的数据以及矿区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孔深等情况,本次设计各注浆段的注浆压力见表6-1。
设计各段注浆压力表表6-1注浆采用一次升压法,要求尽快达到设计压力。
实际注浆压力由两部分组成,即压力表读数加上浆液的自重压力。
基于区段内的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水泥浆液的自重压力每百米可达1.125~1.8Mpa,经常出现水泥浆液自重压力大于设计压力的情况。
因此注浆压力控制原则定为:注浆时当浆液的自重压力小于设计压力时,执行设计压力;当浆液的自重压力大于设计压力时,压力表的观测读数控制在0.5~1.0 Mpa。
6.3 注浆浆液浓度6.3.1注浆浆液浓度应由稀至浓逐级变换。
注浆浆液水固比采用5:1、3:1、2:1、1:1、0.8:1、0.5:1六个等级。
(浆液浓度变换的加料量见配比水泥浆用料量及浆液浓度变换的加料量表6-2)配比水泥浆用料量及浆液浓度变换的加料量表(制浆量或原有浆量按100L计)表6-2(粗线框内的数字,右上角的为各种配比浆液的水泥含量公斤数;左下角的为各种配比浆液的水的含量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