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艺古风七夕情人节主题班会PPT模板1
文艺古风七夕情人节主题班会PPT模板1
韩国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 女一样有着灵巧的手、织布织得更好。当天早晨妇女们把香瓜、 黄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 好。
肆
节日影响
肆 节日影响
日本的“七夕节”源自中国,据称在奈良时代传入。奈良时代 中期开始,日本宫廷和上流社会模仿唐宫,七夕祭、穿针乞巧 和七夕诗会蔚然成风。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但是与 爱情无关。七夕节原本是阴历七月初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 废除了农历,所以日本的七夕节,是每年阳历7月7日。
“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 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以“七 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 保留。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 月。“七”与“吉”谐音,“七七”又有 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因为喜字在 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 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壹 节日起源
——《鹊桥仙》(宋)秦观
《七夕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 》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贰 文学记述
叁
民间习俗
叁 民间习俗
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 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 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 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 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 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 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
贰
文学记述
贰 文学记述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叁 民间习俗
穿针乞巧,,即女子比赛穿针, 她们结彩线,谁穿得越快,就意 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 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 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穿针乞巧
晒书
人们选择七夕晒书据说是因为 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 烈,是龙王爷“晒鳞日”。
七巧贡案
平海七巧贡案的手工艺品有花灯、 宫灯、花果、仕女、器物、宫廷、 塔楼、插花、图案、刺绣、糖艺、 文房四宝以及成套的历史故事人物。
பைடு நூலகம் 录
目
壹
贰
节日起源 文学记述
民间习俗 节日影响
叁
肆
壹
节日起源
“七月初七”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 有关。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 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 “七重”列为吉庆日。在这些“重日”中, 不难看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如九与五是 重要的数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征。而 “一”是万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 尊荣的象征。
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 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 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 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
肆 节日影响
韩国文学家崔南善在《朝鲜常识》中记载,七夕原来是 中国的习俗,后传到了韩国,恭愍王(高丽第31代王) 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牵牛(牛郎)和织女星,并在那天 把俸禄给百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