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楼活动]圆桌会谈主题(三)——新媒体时代网络社区的文化内涵阅读[705] 回复[1]只看楼主过滤水帖用户信息资讯频道98关注 133粉丝 541帖子威望:超级版主金币:1510 发私信关注TA 分享到: | 2010-11-5 16:19圆桌会谈主题(三)——新媒体时代网络社区的文化内涵主持人:楼含松教授猫扑总编朱文轶、西祠运营总监龙美玲、篱笆网总编嵇晓雄、新浪营销中心副总李少宇圆桌会谈现场图为新浪李少宇、篱笆网嵇晓雄楼含松:各位刚才的主题演讲都做了很好的阐述,我们接下来的讨论可以说是对各位演讲的补充,我想先把话题引开一下,我们都讲文化怎么赚钱,社区网站的流量,经济运营是什么关系,各位请简单的介绍一下。
新浪李少宇:在座的各位都是专家,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
新浪还是处于发展阶段,我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一下社区这块的营收,盈利是基础,首先它是为了发展,如果没有盈利的支持,没法更好的服务用户,没办法再扩展规模。
要处理好挣钱和服务的情况,像19楼、西祠、篱笆都是在福利中找到盈利点,把这个点做大了,服务用户基础的同时又赚钱了。
楼含松:新浪赚钱的模式很多,不差钱。
嵇晓雄:我是来自篱笆网的,篱笆网从一开始就和商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的CEO要装修自己的房子,他又要做到多、快、少、省,他就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集合起来和商家们砍价,战斗的友谊使一部分成为创始人,还有一些人成为我们的同事,所以篱笆网的商业模式,一开始就是说我能够为网友省钱,所以我能够赚钱,任何的媒体和商业都会偏向于这方面,有些媒体说我是偏向于商家和广告的,还有媒体说我是偏向于消费者的,篱笆更偏向消费者。
当然篱笆网也经过了蜕变,现在百团大战千团大战开始以后,我们更多的关注资源的东西,平台的东西,因为在团购里面水分太大了,我们想用这种方式为消费者赚钱。
现在篱笆网是赚钱的第一是建材,第二是油漆,第三是学车,第四是结婚,以后会不会有教育,随着我们篱笆网用户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会出现不同赚钱的方式。
为什么会有这样赚钱的方式?因为篱笆网首先是一些成家立业的人,第二是想要买房买车的人,他们有比较好的收入。
第二篱笆网的用户是女性居多,有这样一个说法,整天泡在网上的男人是赚不到钱的,但如果女人天天在网上就说明她的丈夫很有钱。
现在通常情况下女士钱包的面积和体积是男士的1.5倍,篱笆网上的主流用户是女性,而且丈夫愿意为她赚钱,那么我们的商业模式就存在了。
在赚钱过程中,我们篱笆网是节制的赚钱,比如说今天开会的时候,很多同事谈到这样一个问题,说口碑营销,在篱笆网上其实口碑营销是被大大的禁止了,为什么呢?现在口碑营销正在被利用,我们现在非常担忧,几个用户在讨论合理消费的时候,有一个商家穿着用户的马甲在用户后面忽悠,这是对用户的伤害,另一个伤害就是对社区信息的伤害。
我们篱笆网,过滤掉更多的小广告的东西,同时我们也拒绝了大量的像所谓口碑营销这样的企业进来,可以说,我们删掉了百万千万条帖子,放弃了百万千万人盈利的机会,从社区发展长期性来看,还是很有道理的,我就分享这些。
龙美玲:今天我们可以在台上非常从容的谈赚钱真的很好,因为我们赚钱是为了发展,为了互联网和企业的发展,为了消费者的需求。
其实说到西祠赚钱,大家对西祠的说法是网友把我们推到了今天。
西祠怎么样赚钱还是在研讨当中,正好篱笆网嵇总在旁边,我一句话来说,就是在西祠上做篱笆,做一个个篱笆广告树这样的垂直网站,篱笆怎么赚钱在我们先前已经探索了。
朱文轶:在这几位做销售的面前,在新浪的面谈赚钱有点说不过去,我还是觉得在资产运营上面一直要保持独立,这也是《三联生活周刊》在做的,运营团队和销售一直是有距离的,我也希望把这个带去,我不希望二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这个对资产运营是有干扰的,在销售这一方面,我谈谈简单的理解,从前流量跟收入之间的正比关系,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
现在拿门户来说,流量前三的门户还有挣钱的希望,凤凰网也找到了定位策略,但前三之后的这些网站即便你的流量做的很大,流量跟经济的收益他也不是成正比关系的,因为最好的那块肉已经被分割了。
现在对大多数的网站来说存在着一个很尴尬的问题,要去继续做流量,同时这些流量要有更大的收益,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
今天有很多朋友,很多圈里的人谈垂直,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东西这么感兴趣,举个例子来说,汽车之家的垂直网站以他的日PV量来衡量也就是很小型的门户,但是他的广告额和PV量对比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像这样垂直的网站广告属性非常好。
更多网站在探索更清晰的定位和有效用户的引导,举个例子来说,猫扑网,人人网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积累了大量的真实的关系,刚才也讲了,口碑本身也有问题,但是,一旦把口碑的力量发掘出来,这个商业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所以说我们现在,包括猫扑团队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大用户的基础,有了这么大流量的基础,我们要去发掘生产力的办法。
口碑是不是互联网真实人群的一个生产力呢,我们能不能把那么多用户,那么多用户口碑生产力更好的提炼出来,这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做了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我相信未来人群一定是越来越多,未来的需求也是越来越明显,未来是精确营销的时代,至于把用户精确起来这应该是运营团队去思考的问题。
楼含松:刚刚我们谈盈利,谈钱还是为了回到我们的主题谈网络社区文化的构建,朱总的意思是说用更真实的关系去重构网络信息,具体是怎样的思考,再介绍一下。
朱文轶:具体产品上不太便于分享,因为现在还在开发阶段,刚才演讲中也讲到,我们跟地方性的网站不一样,地方性的网站,19楼,西祠可以开拓城市里面的商业价值,对我们来说,一开始的定位,我们跟天涯是一个全国性的概念,在这里面,能做的和我们的优势,我们在13年的历史里面形成的优势恰恰是我们的观念,我们的发言能力,我们对事情的态度。
所以说我到猫扑以后一直讲,猫扑有一段时间在发展门户,有很大资讯版块,对用户来说,猫扑资讯是没有说服力的,无论我们资讯做的多么花成本,下血本,我们也没有办法让新浪的浏览用户拉到我们这里来,对于同样的事件,同样的热点,猫扑、天涯、新浪的声音一定是不一样的,这是经过了一个社区大浪淘沙的沉淀完成的发言能力和习惯,过去猫扑相对的在边缘性的话题,在手机掉进马桶里,蚂蚁和大象的帖子,在这些帖子发言能力很强大,我们如果把这样的能力引导到对于新闻的话题,对于新闻的讨论上来,带来的独特性,带来社区的独特价值是无法被复制的。
我在这几个月的运营中间,我成了猫扑的深度用户,从论坛的帖子和评论用户中发现好的内容,像在QQ和360的大战中间,在当时国美黄光裕和陈晓的选战中间,猫扑网友的评论真的是质量非常之高,而且角度之犀利,在360跟QQ我们是第一时间,QQ在发布这个公告的时候,我们猫扑在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帖子讨论置顶了,后来的用户用了接近50万猫皮(内部货币系统),这个帖子说,在第一时间,你一个聊天网站,怎么会知道我用360,你还说你没有偷窥隐私,可以看用户他在他的思维反映速度上和对于新闻独特的角度上面确实有独特价值的,我只是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来架构用户的观点和新闻的时候,我们的资讯就真的成为社会化的资讯,具体在产品和细节上在产品发布以后会有专门的发布会跟大家去沟通这样的问题。
楼含松:给我们留点悬念,各个都有不同的做法,西祠由原来门户型网站在转变,在这样的过程中,你们理想的传播和网民的接受之间进展的怎么样?龙美玲:这个问题确实是西祠综合发展的节点,但是我们也非常诚恳的说,西祠在这上面没有作为,怎么从社区论坛变成生活交流平台真的是网友和版主推动了这方面的发展,我们正在检讨自己无为而治的时候,其实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商机,一直到2008年我们面对这个问题,开始在这上面有作为,这从2008年才开始,生活交流平台真正的是网友交流各个角落的需求,都喜欢到西祠来寻找情趣相投的伙伴,他们生活中怎么玩他就在西祠上怎么玩,生活中喜欢找谁玩就在西祠上找谁玩,这时候商户发现商机,你好吃,我这里给你提供吃的,你喜欢穿我这里有明星的衣服,这样子,网友和商户推动了我们走向生活,我们西祠在这上面开始有所作为。
楼含松:互联网是老百姓网民创造的,嵇总,篱笆网现在是不是有一个新的举措,网民发贴要用手来激活。
嵇晓雄:所有的网友要注册要发贴,必须经过验证,手机的号码是跟验证挂钩的,在推出措施之后,包括这两天参加会议的时候,就有同仁在问我,篱笆网想干什么,在进行精准的营销,推销你们的建材这些东西吗?还有的人说,是不是上海的监管形势比全国都要严?首先我们对于所有用户隐私的保护是非常严格的,我们只有在CEO的授权下了公单之后才能去电脑查询下载一些东西,我们绝对不要把这个东西用到商业,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不是为了防止马甲,有一点是对的,我们很能够理解企业用马甲的想法,在我们篱笆网的社区,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孩子,老公的照片放进来,如果他用一个ID来谈婆媳关系,公婆就要上网来吵架,我们确实是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公公婆婆和媳妇在网上大吵,然后叫人来评理,丈夫妻子在网上吵架,然后让人家来评论,这些就是没有使用马甲或者是穿错马甲引起的。
楼含松: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想问新浪的李总,微博是2010年最热门的网络文化,我们学院的教授也开了。
新浪网是走在比较前面的,李总怎么理解微博文化,后面还有什么打算?新浪:之前介绍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也在思考,微博在中国发展不到一年的时间,文化是基于一定的用户积淀之后慢慢组建起来的,所以说微博文化从我自身来看,这一定是形成的过程,你的提问我特意用了微博去做了一个调查,我把这个问题发到我们微博上,在简短的时间内收到很多回复。
微博的文化是什么,有的人跟我说微博没文化,有的人觉得他是真正的兼容并蓄的平台,突破了不同人之间的关系,创造了新的沟通大平台。
他(微博)创造的文化突破了已有的,所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
我也思考了一下,微博再怎么样,是一个互联网产品,他的文化首先是来自于互联网产品的积淀,互联网不管社区还是以前,互联网的精神,自由、分享,多元化、传播的感觉,和每个人追求要表达和交流的关系是不会变的,这是一定会在这个平台上继续被表彰和表扬的。
他增加了哪些属性呢,增加的可能是产品属性带来的变化,即时的沟通和分享以后,原来想说的话这时候没说过会就忘了,这时候这个平台就能够快速的让你的话传出去,以前只有小圈子里的几个人知道,现在我们忽然发现,他可以跳出原有传播的圈子,通过不同的人际点,可能从教授这个圈子传到互联网的圈子,然后又带到其他生活的圈子里面去,他一定是打破了一个关系。
我今天坐在这里,感受到社区文化和新浪文化或者说微博的气质是不一样的,他来自于企业文化的受众,产品提供了不一样的积淀,即使作为我不同的企业,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气质绝对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