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设计文献综述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高度也随之增加,在此情况下,如何取得准确可靠的建筑地基勘察资料、了解地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为确定地基承载力和进行基础设计提供依据,从而进行正确的地基处理,进而保证建筑质量成为当前工程建设面对的重要问题。
任何一项建筑物或构筑物必然座落在地基之上。
地基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对位于其上的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至关重要,因此在地基基础设计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地基的特点,即地基的岩、土构成,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的赋存情况等。
要获得这些资料,必须进行地基勘察。
本文针对目前建筑地基勘察的主要勘察任务、注意问题、建筑地基的设计及地基处理进行简要分析。
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
岩土工程勘探都已经累积了多年工程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技术有着巨大的进步,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水平现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已经完全可以承担各类大型复杂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包括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复杂地基处理、深基坑开挖、大型边坡工程、地下工程、移山填沟、围海造陆、海上平台、核电站等。
针对岩土工程勘探对于整体工程的重要性,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探时首先要对工程勘探工作的取样及地址钻探进行控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岩土工程师主要在咨询公司服务。
这些公司集中了一批有理论、有经验的工程师,为投资者、为项目设计和施工、为政府和司法部门、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其中包括勘察、设计、监测、监理等。
他们提供的产品是知识、信息,科技含量很高,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
在这种公司中,有的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质量的仪器、电脑,一般设有钻探或岩土工程施工力量,属于第三产业,较之属于第二产业的施工企业,其区别、分工是十分清楚的。
3 特殊性地基土勘察注意事项
3.1黄土湿陷性的勘察
通过使用土或灰土桩挤密等方案,以降低黄土湿陷性。
应结合建筑物的特点
和设计要求,提供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湿陷胜黄土层的厚度;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干密度和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的变化系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变形参数和承载力等指标数据。
3.2 砂土粉土液化时的勘察
为防止砂土、粉土液化或减少液化,可采用换土、强夯、砂桩、挤压、围封等措施当采用这些措施时,应首先掌握液化等级、液化土层的层位及厚度、相对密度等。
低层或多层建筑地基采用整体性和刚性较好的筏基、箱基和钢筋混凝土十字基;高层建筑地基则宜采用桩基、管基等。
3.3 柔性半刚性增强体的勘察
为了提高建筑地基承载力和减小沉降而采用柔性增强体、半刚性增强体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分布、深度和厚度情况。
对于砂土和粉土地基应有详细的天然孔隙比、相对密度、标准贯人试验锤击数等数据;对于私性土地基,应有详细的压缩模量、不排水抗剪强度、含水量、地下水位及pH值、有机质含量等数据。
4结语
高层建筑对地基的稳定性、承载力、变形量及不均匀沉降,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因此做好勘察工作,掌握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文和地基岩石,查明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对保证建筑工程安全、工程质量和节约建设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出现,并不断地应用到地质勘察工程上,对推动地质基础勘察技术的提高也有着十分必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 《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试行)(DB13(J)T48-2005);
[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9] 张健,杨新梅,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方法[J].内象古水利,2009(04).
[10] 杨兴宗,谈工程施工中各个专业的协调管理[J].山西建筑,2008(08).
[11] 程淋,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保证措施[J].企仙家天地理论版,2010(09).
[12] 刘之葵,桂林市地基处理技术及展望[J].广西城铂建设,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