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三讲:单件流生产中的设备布局
第十三讲:单件流生产中的设备布局
弹性生产布置
为了使人员及生产弹性化,必须将传统的定员 定量生产线布置方式改变成非定员非定量的布 置方式。 有弹性的生产线布置,可以实现非定员制的弹 性生产。 例如,如下生产线: 当需求量较高时(1000件/天),安排3人作业, 当需求量较低时( 600件/天),安排2人作业。
7
7
有弹性的生产线布置
14
1 4
U形生产线产量与人员配置表
作业 安排 客户 需求/件 产品 每日可用 总周期/s 时间/s 生产 节拍/s 操作人员 配置/人
A B C
500 1000 1500
60 60 60
30000 30000 30000
60 30 20
1 2 3
15
1 5
需求量为500件时
成品 9 9 8 7
在大批量生产方式下,机器设备的设计多 是采用高速度、高产量、多功能的所谓大 型专用设备。 这种以设备为本的设计理念,经常使得作 业人员必须迁就设备,必须适应设备的要 求。
4 0
40
三、设备合理设计
在单件流生产中,为了满足品种少批量、交 货期短、市场多变的生产要求,实施流程化 生产,生产线按产品原则进行布置。 设备的设计和选用也应适应流程化生产的要 求,而采用小型化、柔性好、容易搬动的设 备,使设备配合人的需要。
3
3
按产品原则布置
按“产品原则”布置,即设备按产品加工工 艺顺序进行布置,这是适合精益生产---单件 流的布置方式。 可以一人一机操作,当作业人员有较多等待 时,可以考虑一人多机操作,即操作相近的 不同工序的设备,这称为“一人多工序”操 作。
4
4
精益生产的基本出发点
精益生产的基本出发点,是针对多样少量的 市场需求,并以最低的成本及时生产来满足 客户的需求。 精益生产特别强调,在生产的基本观念上必 须放弃传统的固定观念,要以有弹性的生产 形态来适应市场上的变化。
9
9
2、U型生产线布置
U型布置就是依逆时针方向按照加工顺序来 排列生产线,使得生产流程的出口和入口尽 可能靠近,因类似英文字母U,所以称之为 U型生产线。 它有凹形、圆形、M型等变化形式。 U生产线是有弹性生产线布置。
1 0
10
典型U型线
成品 14
13
12
11
10
9
8
7 6 1 1
材料
1
四角形布置 3 5
2、孤岛型布置
人员可以一人多工序操作。 以多能工的存在为前提,产品能够在各设备之间顺 畅、连续地流转,每个作业人员的步行时间也较短。 但是单元与单元之间会被相互隔离,当产量变化时 不便调整作业员操作台数,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再分 配也比较困难,作业员之间也不便相互帮助,很难 做到少人化、柔性较差。 这种布置同样不利于物流和人流顺畅。 如下图所示。 3 36 6
5
5
1、弹性生产形态
所谓弹性,主要是指人员配置的弹性化以及 生产的品种及数量的弹性化。 合适的设备布置是实现流程化生产的基础。 设备布置要实现物流、人流和信息流顺畅, 减少作业人员走动距离,方便一人多工序操 作,同时要适应产量变化,以便人员作业再 分配,实现弹性作业人员制、实现少人化。
6
6
4 8
48
“包子”形的模具
也可以用这种观念来设计模具。 模具的外形相同,“模穴”部分不同,在 需要时,只需要更换模穴之后,就可以满 足不同的需要。 而且因为每套模具的外形都一样,因此换 模时间也减少。
出口
F 3 2 E
出口 H
5 入口
G
4 3
1
C
D 入口 3 7
1 A
2 B
37
3、直线型布置
把不同类型的设备按工序依次排列成直线 型。 在这种情况下,作业人员在设备与设备之 间走动距离远(返回距离长)。 如下图所示。
38
3 8
***
车床 步行
钻床 步行
铣床
***
步行
步行
步行 3 9
三、设备合理设计
2 3 4 5 2 3 4 5
2 8
大通铺式生产线
为了将生产线“大通铺化”,将必须减少各 个生产线的在制品数量,减少堆积的空间, 这样才能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生 产线。 物料的供应方式也要改成一组或一套的方式, 采用逐组逐套的供料方式,以避免由于物料 过多供应造成空间狭小、作业人员行动不便 的不良后果。
22
2 2
一笔画的生产线布置
生产线布置的基本做法是打破各个隔离的设 备界限,进行集中布置。 具体步骤如下: ⑴将机群式布置改为流程式布置; ⑵采用U形生产线; ⑶将长屋形变成大通铺形; ⑷整体上呈一笔画布置。
23
2 3
⑴将机群式布置改为流程式布置
将原来依据不同工艺形成的“离岛式”或“鸟 笼式”的水平布置生产线,改为以不同产品的 加工顺序所需要的机器设备的垂直布置。 同时,尽可能设立更多的生产线,每一条生产 线的产量虽然较少,但是每一个产品在每一条 生产线上都能很快地加工完,使得流程时间缩 短,此即“细流而快”的原理,也更能满足多 样少量、交货期短的市场需求。
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生产场地、设备以 及资源的可利用情况,将生产线设计成C形、 L形、S形、M形、V形等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U形布置能够有效实 施,前提条件是员工的多能工化。 为此,对员工的作业训练以及标准化作业 是非常重要的。
21
2 1
3、一笔画的生产线布置
一笔画的布置也即实现单件流生产线流程化。 对一个车间来说,生产线一般不会只有一条, 并且具有前后流程上的关联,所以整体生产 线该如何布置也不容忽视。 设备的布置要考虑整体流程化,即朝向一笔 画的方向努力,不要将个别的生产线布置在 个别的房间里。
2
3
4
5
11
U 型 线 特 征
1 2
U型线的特征
⑴能够按需求量变化增减作业人员,但要 求员工多能工化。
当产量增加时,作业人员增加; 当产量减少时,作业人员减少。 作业人员要能操作多种工序(多种设备、多能 工化)。
1 3
举例
生产线的布置每日产能为500~3000台,人员 配置为1~6人,当订单增加时,流水线节拍加 快,增加人员; 当订单减少时,节拍减慢,作业人员减少。 下表和下图描述了这种现象。
进料与出货都有一名员工操作,便于质量检验 与控制。
⑶便于相互协作,易于提高整条生产线的效 率。
19
1 9
U型线的特征
⑷步行距离最短,每位作业员操作的多工序 形成圆形,每一道工序与最后一道工序相邻。 ⑸U形线按照逆时针布置,以方便作业员在 生产线内移动部件时使用右手做各项活动。
20
2 0
U型线的变化
4 5 6 O 3 4 3
2 1I 65ຫໍສະໝຸດ 2 1IO
出口 入口 需求量高人员多
出口 入口 需求量低人员少 8
要做到生产弹性化,应注意布置的“三不” 原则: ⑴多数设备不永久固定布置,即设备要便于 移动,适应需求变化的调整; ⑵设备不依附其它设施布置,即避免设备一 定要依附其它设备才能运转; ⑶设备不单独隔离布置,如果设备、生产线 单独隔离,就不能与整个生产流程衔接,影 响生产的流畅性。
29
2 9
大通铺式生产线
把几条加工不同零部件的U形生产线合并成 一条生产线,称为组合U型生产线。 这样不仅能依据各个生产线的产距时间作适 当的作业分配,又可将各个生产线需要的零 头人员数,再整合成一个人员的作业量,而 达到少人化的目的。
3 0
30
⑷整体上呈一笔画布置
在形成大通铺化之后,就可以朝整体流程 化努力。 整个车间内仅有1人有零头数作业,各个不 同产距时间的生产线将连成一体,形成一 个总体的U形生产线,整个设备将形成一笔 画的布置。 如下图所示。
45
4 5
3、设备柔性化
设备的柔性化是指当被加工对象或加工数量变化 时,设备不用更换,仍可满足加工要求。 产品有一定的寿命周期,品种规格也很多,因此, 使设备满足不同产品的加工需求就成为设备设计 的关键。 当产品变化时,只要改变设备的附属机构就可以 满足要求。 在产能上要保留适当的余地以应对数量的增减。
3 3
1、鸟笼型布置
一般呈三角形或四角形布局,作业人员可 以操作多台同类设备,每个作用人员的步 行路线也较短,但人员被设备包围。 这种布置不利于物流和人流顺畅,并且不 便调整作业人员操作台数,柔性较差。 如下图所示。
3 4
34
钻床 1 2 3 车 2 床
车床 1
4 车 床
3 车床
三角形布置
24
2 4
“细流而快”与“粗流而慢”
与“细流而快”相反, “粗流而慢”就不符 合精益生产的原则。 如果生产线少的话,每一条线的量就多了, 流速就慢下来,就是“粗流而慢”了。 这种情况就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容 易隐藏问题。
2 5
25
⑵采用U形生产线
流程式的布置只是强调将设备依据制程加工 顺序布置,其方式有许多种,一般都以一字 排开的方式布置,这些布置缺乏对U形生产 线布置的认识。 为了实现弹性生产,应尽量采用U形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