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安全知识手册(一)、煤气MSDS:一、成分 / 组分信息主要成分: 混合物化学品名称:煤气有害成分: 浓度: CAS NO.氢气(H2) 58% 133-74-0甲烷(CH4) 24% 74-82-8一氧化碳 (CO) 8% 630-08-0不饱和烃类(CmHn) 2.2% 无资料二氧化碳(CO2) 4% 124-38-9氮气(N2) 3% 7727-37-9氧气(O2) 0.8% 7782-44-7二、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1.煤气是一种易燃,有毒气体。
焦炉煤气的一氧化碳含量较高炉煤气少,但也会造成中毒事故。
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遇到火源发生燃烧爆炸。
煤气是有毒气体,其对人体的侵入途径为吸入。
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 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2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若发生煤气大量泄漏,除引起人体中毒外,还对可燃物质,还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可能。
大量泄漏若处理不当,而引起的火灾爆炸,会对周围群众的生命和财富安全造成巨大的损三、急救措施吸入: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四、消防措施危险特性: 其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并遇到火源发生燃烧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水等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应配备防火防毒服、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等用具,以防中毒。
五、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六、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须佩戴自给式氧气呼吸器。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储存注意事项:远离火种、热源。
采用防爆型照明设施,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七、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未制定标准检测方法:吸收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呼吸系统防护: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明火,禁止打手机及防止静电产生八、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一种无色透明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相对密度(气=1)0.4-0.6爆炸上限% 30.4 爆炸下限%5.6引燃温度:600-680溶解性:不溶于水九、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发生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静电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十、运输信息包装标志:有毒易燃气体包装类别:I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十一、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1月26日发布,自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有毒易燃气体。
(二)、煤气检修规定:1、煤气设施是指所有流经煤气的设施,包括与其相连的其他介质(如蒸汽、氮气、水等)的管路、设备到与煤气介质第一个切断装置的部分都视为煤气设施。
2、煤气设施检修时必须取得安全环保科的允许,并且由检修单位指派专人负责对检修人员进行监护。
3、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应对煤气来源进行有效隔断,水封水位保证不低于正常工作压力2倍以上的水位高度,若无水封时,必须加堵盲板作为有效隔断,进入煤气设施内部作业时,必须加堵盲板作为有效隔断,4、有效切断煤气来源后,应使用蒸汽或氮气对内部积存煤气吹扫干净,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长期检修或停用的煤气设施,应打开上下人孔、放散管等,保持设施内部的自然通风。
5、在拆卸煤气设施或撬动煤气设施开口时,必须使用铜质或其它防爆工具,若无防爆工具时,必须在使用的铁质工具上抹上黄油后方可使用。
6、带煤气作业如带煤气抽堵盲板、带煤气接管等以及在煤气设施存在盲点的位置进行检维修时,检修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通风式防毒面具,站在上风向处,不应该正对煤气设施的开口方向,检修时应采取必要的机械通风,对开口位置进行吹扫。
7、进入煤气设施内作业时,还应按照《安全作业管理制度》中“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并经检测一氧化碳及氧气含量,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m3 (24ppm)时,可较长时间工作;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5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h;不超过100mg/m3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0.5h;在不超过200mg/m3 时,人内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15min~20min,合格后方可进入煤气设施,但需采取防护措施,设专职监护人,并携带一氧化碳及氧气监测装置,所用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并且作业人员每次进入设施内部工作的时间至少间隔2小时以上。
8、煤气设施动火作业时,还应按照《安全作业管理制度》中“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在运行中的煤气设备上动火时,设备内煤气应保持正压,动火部位应可靠接地,保证煤气压力平稳;在停产的煤气设备上动火时,在煤气设施吹扫置换合格前不能在煤气设施上拴拉电焊线,吹扫置换经取样分析检测可燃气体及含氧量合格,并将煤气设备内易燃物清扫干净或通上蒸汽,确认在动火全过程中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后方可动火作业。
9、煤气设施检修间隔0.5小时再次检修时应重新置换,达到标准后方可进行。
10、在煤气设施内取样分析时取样应有代表性,防止死角,当煤气比重大于空气时,取中、下部各一气样;煤气比重小于空气时,取中、上部各一气样。
11、煤气设施在夜间检修时,应设置防爆灯进行投光。
(三)、煤气作业防护用品:一、呼吸器使用前的检查1).检查全面罩的镜片、系带、环状密封、呼气阀是否完好,和供气阀的连接是否牢固。
全面罩的各部位要清洁,不能有灰尘或被酸、碱、油及有害物质污染,镜片要擦拭干净。
2).供气阀的动作是否灵活,与中压导管的连接是否牢固。
3).气源压力表是否正常指示压力。
4).检查背板组是否完好无损,左右肩带、左右腰带缝合线是否断裂。
5).气瓶组件的固定是否牢固,气瓶与减压器的连接是否牢固、气密。
6).打开瓶阀,随着管路、减压系统中压力的上升,会听到气源余压报警器发出的短促声音;瓶阀完全打开后,检查气瓶内的压力应在28-30MPa范围内。
7).检查整机的气密性,打开瓶阀,待气压稳定后关闭瓶阀,观察1min内压力表值下降不超过1MPa.8).检查全面罩和供气阀的匹配情况,关闭供气阀的进气阀门,佩戴好全面罩吸气,供气阀的进气阀门应自动开启。
9).根据使用情况定期进行上述项目的检查。
呼吸器在不使用时,每月应对上述项目检查一次。
10、呼吸器的佩戴方法1).佩戴呼吸器时,先将快速接头拔开(以防在佩戴呼吸器时损伤全面罩),然后将呼吸器背在人身体后(瓶阀在下方),根据身体调节好肩带、腰带,以合身牢靠、舒适为宜。
2).连接好快速接头并锁紧,将全面罩置于胸前,以便随时佩戴。
3).将供气阀的进气阀门置于关闭状态,打开瓶阀,观察压力表示值,以估计使用时间。
4).佩戴好全面罩(可不用系带)进行2-3次的深呼吸,感觉舒畅,屏气或呼气时供气阀就停止供气,无“丝丝”的响声。
一切正常后,将全面罩系带收紧,使全面罩和人的额头、面部贴合良好并气密。
在佩戴全面罩时,系带不要收的过紧、面部应感觉舒适,无明显的压痛。
全面罩和人的额头、面部贴合良好并气密后深吸一口气,供气阀的进气阀门应自动开启。
5).呼吸器使用后将全面罩的系带解开,将消防头盔和全面罩分离,从头上摘下全面罩,同时关闭供气阀的进气阀门。
将呼吸器从身体卸下,关闭瓶阀。
二、白色5号滤毒罐也是处理煤气小量泄漏的防护用品;使用方法:1、检查全面罩气密性。
2、检查滤毒罐有效性。
(四)、常用急救知识:1、急救的组织和伤员的搬运急救是指对危重伤员采用的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目的在于挽救伤员的生命,防止伤情进一步恶化,尽量减少伤员的痛苦和并发症。
1)、急救组织:由车间安全员、职业卫生监督员和急救员组成。
负责现场急救、初期处理和转运工作,同时与医务室联系,调派医务人员到现场协助抢救。
2)、急救员:急救员的任务是做好现场抢救,这是整个急救工作的关键,也是伤员能否获救的基本保证。
不少伤亡事故发生在车间或施工现场,由于现场条件差又无专业医务人员在场,因此车间应训练一定数量的在职操作工兼任急救员,承担急救任务,并在车间内设置急救箱,装备必要的急救物品。
一旦发生事故,急救员即可就地抢救。
3)、伤员的搬运:重伤员经现场初步处理后,需要转院的要作好护送准备,并向接受单位详细交待受伤和处理经过。
①转送搬运要求:动作要稳而快,特别要注意疑有骨折的病人,避免因搬运不当而加重伤情。
如胸腰椎骨折,搬运病人时宜平托,一人抬肩,一人抬腰背部,一人抬下肢,并要求同时动作,保持病人躯干呈平卧伸直,姿势移到担架或门板上,勿使躯干扭屈或旋转。
切忌一人背送或一人抱头一人抬腿,致使病人脊柱屈曲,加重损伤。
搬运颈椎损伤病人时,要一人在头前用两手拉病人下颌略施牵引,平卧于硬板后,头两侧用枕头或沙袋围好,防止头向左右摆动。
②转送工具:一般用救护车。
随车救护人员应经过特殊训练,熟练掌握体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控制各种外伤性出血、静脉输液等急救技术,防止伤病员在运送途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