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财政支出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经济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资源的支配和运用。
在财政预算上,支出是指政府各部门可以支配的预算金额,即政府可以支配的总钱数。
()
()
7、依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防开支包括国防部门与其它部门所有用于维持武装部队,武装力量的费用,如购买军需品、军事设备、军事建筑、征兵,以及训练费用。
对外军事援助项目,一般不属于国家的国防开支。
()
8、公共支出按支出的性质可分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环境支出等。
()
9、国防支出是纯消费性支出,不形成资本。
()
10、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
二、选择题(从以下各题所给答案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一般来税,个人收入中至少有三项得自于政府支出:()。
A、个人劳务收入的一部分
B、大部分转移支付
政府财政支出分类法有()。
A、按照支出用途分类
B、按照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分类
C、按照开支重要性程度分类
D、按照使用财政支出的部门分类
E、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F、按照政府财政支出的流向分类
5、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个人在满足基本消费后,其剩余收入就会越来越多地用与“二类需求”。
在“二类需求”中通常要求政府财政活动予以满足的项目主要包括()。
A、对公共教育的需求
B、对公共卫生保健的需求
C、对海外旅游的需求
D、MRT
G、Y =MRS A
G、Y
-MRS B
G、Y
8、一国国防支出的规模通常受以下各因素影响()。
A、国家的经济实力
B、国际政治环境
C、国防战略
D、国防支出的效率
9、财政教育开支的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义务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教育系统的一般行政管理费用
E、家教、假期补习班
10、以下关于国防开支合理规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政府提供用于国防的公共产品也必须考虑资源的配置效率、使用效率等问题,即也要在成本-收益比较基础上确定国家国防支出(国防投入)的规模
9、简述影响国防支出的主要因素。
10、确定国防支出合理规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T;
2、F;
3、T;
4、F;
5、F;
6、T;
7、F;
8、F;
9、T;10、F
二、选择题
E
要等于社会成员消费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即
MRT
X、Y =MRS A
X、Y
=MRS B
X、Y。
只有当该经济社会进入MRT
X、Y =MRS A
X、Y
=MRS B
X、Y
状态,其生产与消费也便达到
了一般均衡状态,此时经济社会中生产与消费格局决定的资源配置达到了“帕雷托最优化”状态,即不仅社会经济资源做到了充分利用,而且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福利也实现了最大化。
换言之,经济社会处于帕雷托最优化状态,意味着该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能够从经济交易中得到的所有收益都已经得到,无法
再进一步作互利的交易,或者没有可能继续做出使所有交易各方境况变得更好的交易。
2、市场经济中,存在公共产品与不存在公共产品的两种情况下相比,其决定“帕雷托最优化”的基本条件有什么不同。
答:与纯私人产品情况相比,公共产品存在情况下,经济社会资源配置达到帕雷托最优化的条件略有不同,前者为
MRT
X、Y =MRS A
X、Y
=MRS B
X、Y
,
第二,经济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数量(及其结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成员消费偏好变化所决定的。
这种消费偏好变化源于多种因素,有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等等。
除非政府是无所不知的万能计划者,否则政府不能无视受消费者原则支配的市场选择而自行决定公共产品供给规模(财政开支规模)。
第三,社会成员按照个人从消费公共产品中得到的利益交纳相应的税款是合
理的,即政府应该按照“收益原则”制定课税标准。
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某些社会成员不能正确的充分显示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通常是低估个人对公共产品消费的获利程度,必然导致政府财政活动中出现入不敷出问题,使得公共产品供给实际上难以达到帕雷托有效配置状态。
那么,在存在众多“免费搭车者”情况下,政府只能按照公共产品的“影子价格”对公众进行课税。
因此,政府还须按照“支付能力原则”制定第二种课税标准。
但是,无论按照什么何种原则对公众课税,政府尽量杜绝“免费搭车者”行为都是必要的。
也符合消费者“满足最大化”以实现均衡的原则。
在林达尔的自愿交换理论中,假定:(1)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是既定的,而且收入分配状况是“公正的和适当的”;(2)“消费者—纳税人”能够表露其对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3)因为(1)、(2),则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而向每一社会成员课税与他们消费这些公共品所获取的收益成正比。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实质上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拍卖过程,最终能够实现经济资源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
之间的最佳配置。
5、简要阐释“克拉克税”理论。
答:在公共领域经济活动中,实际上缺少如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那种个人偏好显示机制,况且人们还有“免费搭便”的动机,进一步隐瞒或扭曲了自己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偏好显示。
鉴于这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长期以来,一些经济学家试图找到能够刺激人们在公共经济领域“说真话”,或者“诱导人说真话”的机制。
在这方面,美国经济学家格罗夫斯、克拉克等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份额不断扩大,客观也上反映了“国家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
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首先阐述了这一“经验规律”,后被称为“瓦格纳定律”。
虽然瓦格纳并没有明确指出应该以政府支出的相对份额,还是应该以政府支出的绝对金额来表示政府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后来的有关统计资料发现,在时间序列上,无论相对份额抑或绝对金额均呈现逐步提高趋势。
7、发达国家政府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在1990年前的100
年里呈明显上升趋势,简要说明这主要是何种原因导致的。
答:政府财政开支日趋庞大的一些重要原因包括:(1)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互补性和作为公共产品主要组成部分的基础设施的垄断供给性,决定了政府财政支出中这部分开支的重要性不断提高;(2)技术变动提高了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对重要性;(3)收入增长导致消费结构变化,二类需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保健、公共安全、公共娱乐等,不断提高;此时,经济社会不仅有条件让政府利用更多的剩余产品来满足这些“二类需求”,而且逐渐把提供涉及“二类需求”
第二,国防支出或是增加国民的税收负担,或是增加政府的赤字压力,甚至两者兼而有之;但是,无论哪种情况,都对经济社会的投资与储蓄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第三,国防支出对不同国家的国际贸易产生不同影响,在一些军火交易并不活跃的工业国,大部分军品是(出口企业、出口产品较为集中的)机械、电子、通讯、交通设备等行业提供的,政府对这类产品的过多需求势必减少这些行业的出口规模,进而导致这些国家的国际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增长缓慢,其平衡国
际收支的难度随之加大。
第四,过度的国防支出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其它负面影响还有很多:例如,核武器、生化武器的试验、生产、维护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辐射、有毒气体等,对生态环境往往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害。
又如,军事利益集团可能对政府公共政策选择产生重大影响,鼓励国家的过度军事化,以致煽动本国政府对外实行军事干涉、入侵。
这些行为在威胁别国安全的同时,还会引发国际军备竞争,对世界经济产生某种破坏性影响。
再如,在很多国家,大量的国防采购往往与国防支出疏于管理现象同时存在,巨额财政资金低效使用,甚至无效使
效率、地域因素等。
10、确定国防支出合理规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如何确定国防支出合理规模,是各国政府预算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如果单纯从国防角度看,可能会得出军费开支越多越好的结论,因为充足的军费开支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威慑和防御能力。
但是,政府提供用于国防的公共产品也必须考虑资源的配置效率、使用效率等问题,即也要在成本-收益比较基础上确定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国家国防支出(国防投入)的规模。
按照经济学原理,某种产品生产的有效规模,应该是该产品在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的产出规模,从而可以在理论上确定国防支出的合理规模,但在一国经济资源总量为既定的情况下,用于国防建设的社会资源越多,用于其他非国防方面的社会投资及国民消费的财富就相对越少。
因此,经济社会还需就“大炮”与“黄油”的生产做出理性选择,这种军品、民品生产之间的选择、权衡分析,虽然有利于政府决策时兼顾两者的需要,但是这种分析仍然无法回答国防支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