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研究和标准时间制定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时间研究的步骤第三节几种评比方法简介第四节标准时间的制定第一节概述一、时间研究的定义、特点及用途1.时间研究的定义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以上定义的含义为:(1)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即操作者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工人,而且该作业必须适合于他做;操作者对该项特定工作的操作方法,必须受过完全的训练;操作者必须在正常速度下工作,不能过度紧张,也不能故意延误,工作时生理状态正常。
(2)在标准状态下系指用经过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标准的工作方法、标准设备、标准程序、标准动作、标准工具、标准机器的运转速度及标准的工作环境等。
2.时间研究的用途(1)决定工作时间标准,并用以控制人工成本。
(2)制定标准时间作为资金制度的依据。
(3)决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计划。
(4)决定标准成本,并作为标准预算的依据。
(5)决定机器的使用效率,并用以帮助解决生产线的平衡。
二、时间研究的研究方法时间研究也称秒表时间研究、直接时间研究或密集抽样时间研究——即采用抽样技术进行研究。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科学的调查方法。
它是按随机的原则,抽选总体中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以推断总体的有关数据。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选少部分单元,无任何主观意图的影响,因此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抽样调查的次数是根据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次数上,有最低限度的保证。
抽样调查的结果,其误差可在调查之前根据抽样的次数和总体中各单位时间标志的差异程度,事先通过计算,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调查结果比较可靠。
密集抽样与后面介绍的工作抽样(分散抽样)不同之处在于:密集抽样是在一段时间内,利用秒表连续不断地观测操作者的作业,而分散抽样(工作抽样)则是在较长时间内,以随机的方式,分散地观测操作者。
第二节时间研究的步骤一、时间研究的工具1.秒表(停表、马表)2.观测板3.时间研究表格研究表1研究表24.铅笔5.计算器6.测量距离及速度的仪器等二、时间研究的步骤1.第一步骤:收集资料为制定某一操作的标准时间,必须对整个操作有详细而完整的了解,不能遗漏操作的任何一部分,或有任何错误,否则将导致标准时间的失误。
通常记录资料的项目均应填入时间研究表格的表头或首页。
一般收集的资料,可按其性质分类如下:(1)能迅速识别研究内容的资料1)研究号码;2)页数与总页数;3)研究者的姓名;4)研究日期;5)研究批准者的姓名。
(2)能正确识别制造的产品或零件的资料1)产品或零件的名称;2)图样或规格的号码;3)材料;4)品质要求(3)能正确识别制造程序、方法、工厂或机器的资料1)操作的部门或地点;2)操作或动作的说明;3)“方法研究单”或“标准操作单”的号码:4)机器的制造厂名称、型式、大小或能量:5)工具、夹具及量规;6)工作现场的布置图、零件表面加工图:(4)能识别操作者的资料1)操作者的姓名;2)性别;3)操作者所具有操作经验程度(技术水平)。
(5)研究的期间1)研究开始时间;2)研究完成时间;3)研究经过的时间。
(6)有关工作环境的资料温度、湿度、照明、噪声以及其它影响操作者生理与心理的资料。
2.第二步骤:划分操作(单元)秒表所测计的时间并非其操作的总时数,因总时间内所包括的动作,不但数量多,且性质亦很复杂,很难评比其快慢。
因此应将操作分为若干单元,每一单元的动作不但数量减少,并且均为性质相同的动作,所以个别评比每一单元的快慢要容易而准确得多。
而这些个别单元的时间加起来,亦同样等于整个操作的总时数。
划分单元必须依据下列要求进行。
(1)检查现行操作方法测时前应先将方法标准化,方法不同,时间亦不同。
所以如果方法尚未标准化,将使时间研究毫无意义。
(2)划分操作单元的目的1)便于评估操作速率2)可将操作内生产工作(有效时间)与非生产工作(无效时间)分开。
3)各单元分别评比,使标准时间更为精确4)每单元予以详细说明,并测计其标准时间,则详细的操作规则即可产生,且以后如某单元需更换动作与时间,可就已建立的相同单元时间相加而获得。
5)如巳制定出每个单元的标准时间,将其综合,即为整个操作的标准时间。
且以后单元如有增减时,亦可迅速算出其标准时间。
(3)划分操作单元的原则1)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认的起点和终点,有时为方便辨认,将工作循环中,一个操作单元中止,另一个操作单元开始的瞬间称为分解点或定时点,在划分操作单元时,明确分解点。
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但以使时间研究人员能精确测记为宜。
一般认为以0.04min为宜。
3)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
因为时间研究主要测定人工单元。
4)尽可能使每一人工单元内的操作动作为基本动作(如伸手、握取等),以便易于辨认。
5)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
6)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
规则单元是加工每个工件都有规则性地出现的单元,间歇单元是加工过中偶尔出现的单元,外来单元为偶发事件,且将来不需列入标准时间以内。
7)关于操作的时间标准仅用于其特定的操作,所以每一单元应有完整而详细的说明,或记于时间研究表内,或另附纸于后。
动作单元分析3、第三步骤:测时(1)测时的方法测时的方法有:连续测时法;归零法;累积记时法;周程记时法。
1)归零法2)累积记时法3)周程测时法单元甚小且周程甚短的操作,可用此法,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
假设某工序有a、b、c、d、e 5个操作单元,每次只记录4个单元的时间值:A=a+b+c+d=28sB=b+c+d+e=30sC=a+c+d+e=29sB=a+b+d+e=23sD=a+b+c+e=23s设X=(a+b+c+d+e),则4X=4(a+b+c+d+e)=133s,X=33.25sa=X-B=33.25-30=3.25sb=X-C=33.25-29=4.25sc=X-D=33.25-23=10.25sd=X-E=33.25-23=10.25se=X-A=33.25-28=5.25s4)连续测时法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T R T R T R T R09 09 06 15 13 28 04 32(2)现场测时情况1)如测时时来不及记录某一单元时间,则在相应单元“R”行中记一“×”或“M”,表示失去记录。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T R T R T R T R09 09 06 15 ×322)如操作中发现操作者省去某一单元,则应在该单元的“R”行中划一斜线,表示省去。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T R T R T R T R09 09 06 15 13 28 /3)如果操作者不按单元的顺序进行,则在该单元的“R”行内划一横线,横线上记录完毕时间,横线下记录开始时间。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T R T R T R T R09 09 06 15 04 32/28 13 28/154)外来单元的发生可能有两种情形①正巧在某一单元完毕时发生②在某单元内任何时间发生③外来单元时间很短①②③④⑤外来单元周R T R T R T R T R T符号R T说明程1131328155325×66A86/5333更换皮带284181042027233912/B425/9431更换调整螺丝工具掉到地上,拾起并354157217205/852085/711422217C-调整A20143818D43614531730620B4918E552146816871913113C66415811750120234118F227G(3)剔除异常值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异常值定义为: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
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方法——三倍标准差法。
其计算方法如下:假设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n次所得时间为: Xl,X2,X3,…,Xn。
则平均值为标准偏差为正常值为x±3 内的数值,超过者即为异常值。
例1、某一操作单元,观测20次,其中漏记一次,其余19次观测数据如下: 20、 20、2l、 20、 22、 20、 19、 21、 20、 22 19、21、20、28、2l、20、20、22、 M、20 则:管制上限:21+(3×2)=27管制下限:2l-(3×2)=15(4)决定观测次数1)为什么同样操作要做若干次观测同一操作者连续操作,因下列各种原因,使各单元每一次所用时间并非完全相同。
①因为工具、材料、零件等放置位置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取用时间也就不相同;②读取秒表的误差;③物件品质的差异等。
2)影响观测次数的因素①操作者的技术程度;②操作本身的稳定性(如材料规格不一,品质时有变化等);③测时的精度要求不一,观测次数亦不同。
3)决定观测次数的方法误差界限法此法计算观测次数N的公式如下(误差为±5%,可靠度为95%);式中——每一次秒表读数;n——试行先观测的次数。
例如,某一单元试行观测l0次,结果如下:7,5,6,8,7,6,7,6,6,7平均值欲得±5%误差,95%可靠度,问需观测多少次?此处n=10。
i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7 5 6 8 7 6 7 6 6 7 6549 25 36 64 49 36 49 36 36 49 4294.第四步骤:正常时间所谓正常时间则市以一种不快不慢的正常速度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必须利用“评比”予以修正上述步骤所求出的操作者个人的平均时间。
(1)何谓“评比”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理想中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一想像的比较。
(2)建立理想速度(或称正常速度)的方法根据评比的定义可知,时间研究人员必须能在自己头脑中建立一个理想的速度,然后再根据这个理想速度去评比操作者动作的快慢。
理想速度(正常速度)的建立,有以下几种为国际所公认:1)走行——平均体力的男子,不带任何负荷,在平直道路上以4.8km/h的速度行走。
2)分发扑克牌——30s内将52张扑克分成4堆的速度。
3)插销子——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用0.4lmin的速度。
(3)评比尺度常用的速度评比尺度有三种,即60分法、100分法及75分法1)60分法与100分法此两种方法是建立在同一水平之上,凡观察速度与理想速度完全相同的给予60或100分。
2)75分法这是由英国时间研究专家所提出的一种方法,他们认为采取自然的标准为依靠,也就是现在管理上公认的,在有刺激的情况下比无刺激的情况下速度要快1/3,所以可依照此种有刺激情况下的速度为理想速度的标准。
即在有刺激情况下,三种尺度的正常速度为:80, 133, 100在无刺激的情况下,三种尺度的正常速度为:60, 100, 753)各种操作水平与评比的例子评比操作水平相当行走速度正常=60正常=75正常=100英里/h km/h405067甚慢;笨拙、探索之动作;操作人似在半睡状态,对操作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