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通货膨胀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对通货膨胀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对通货膨胀的分析及应对策略班级:经济创新班学号:201341000100姓名:章玲莉摘要:本文分析了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衡量方法、产生的经济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

货币过多发行,工资相对于劳动生产率的过快增长,总需求的持续上涨和资源价格上升引起的总供给下降都会导致通货膨胀,针对不同种类的通货膨胀应采取不同方式的应对策略,在开始阶段就将其控制住。

关键字:通货膨胀、衡量、经济效应、应对策略大部分人认为,一国最主要的总量性经济问题,除了失业,就是通货膨胀,二者甚至同等重要。

生活必需品、汽车修理、医疗服务、服装、旅行,以及其他一切物品的价格持续上涨永远是消费者永恒不变的话题。

商业企业意识到,它们为购买物资、劳动力、设备,以及其他物品要付出更高的价格,而这将削减企业利润,除非它们采用提高消费品价格的形式把这些高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稳定物价水平则是政府经济政策公开宣布的全国性目标。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所有群体包括消费者、工商业、大小企业,以及政府都在时刻关注着通货膨胀问题。

一、通货膨胀及其特点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这与物价水平一次性上涨到更高的均衡水平有明显区别。

在通货膨胀时,由于推动物价持续上涨力量的存在,不能达到一个均衡的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期间,一些商品的价格水平可能会下跌,如有些本身利润就相当高的商品可能会适当减价来促进消售,以此满足非常时期的市场需求。

而另一些则会上涨。

价格上涨的商品是居主导地位的,它们对一般物价水平施加了向上的压力通货膨胀具有动态的自我维持的特点。

物价水平的上涨会导致经济群体对上涨的价格作出反应,从而导致进一步的上涨。

比如预期价格会上升的消费者会增加当前支出,使得当前的市场价格上扬。

而在物价上涨期间,生产者不会拒绝提高工资和其他成本,因为更高的生产成本以更高的价格形式转嫁给了消费者。

这些价格的上涨就成为将来生产成本和物价进一步上升的基础。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通货膨胀通常用消费物价指数(CPI)来衡量。

物价指数表示的是相对于基年的一般物价水平,用于计算物价指数的商品篮子是在特定年份购买的每一篮子典型商品的数量。

商品篮子中的每一种商品的价格乘以数量之和,就是该商品篮子的价值。

通货膨胀率是从上一年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计算连续两年之间的通货膨胀率的方法如下: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100%但是物价指数并不能完全衡量通货膨胀,原因如下:篮子中商品具有不完整性和不完全代表性;替代偏向的存在,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并不能做到完全同比例变动,于是消费者往往倾向于用那些相对便宜的物品来代替;新产品的引进使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减少了维持相同经济福利水平的费用;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例如技术进步很可能会导致高品质商品的价格降低。

尽管存在这些不足,物价指数作为物价水平变化趋势的指示器仍然是比较有效的。

三、通货膨胀的三大经济效应(一)公平效应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不规则的。

一些人会从中受益,一些人则会遭受经济损失。

由于通货膨胀会改变收入分配,所以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收入分配的公正程度。

一方面,每个赚取固定收入的人都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受损,因为通货膨胀会降低实际收入。

其实际收入下降的幅度与通货膨胀率相等,那些收入增长速度小于物价水平上升速度的人,即依靠退休金生活的退休职工、白领工人、公务员、靠社会救济生活的人的实际工资就会缩水贬值。

通货膨胀会使以货币形式持有资产的人和拥有定期货币债权的人的境况变差。

债权人、抵押和人寿保单的所有人会受到通货膨胀的损害,因为他们的定期货币债权的实际价值降低了。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也有可能使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比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得快从而使那些货币收入比物价上升更快的人以及持有价值升值比通货膨胀更快的实际资产的人的收入增加。

在迅速成长的企业中工作的工人的工薪可能就会比物价上升得快。

以利润形式获取收入的人,股票持有者、商业企业,实际收入的提高与否取决于利润增加速度与价格上升速度的相对大小,相似的,土地的价值也有可能会在通货膨胀期间提高。

总之,如果没有预期到通货膨胀并及时作出相应调整,通货膨胀对一些人来说是税收,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补贴,会改变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所以得出结论:通货膨胀是不公平的。

(二)效率效应通货膨胀会促使经济群体花费时间和资源对通货膨胀作出调整。

由于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以致每个人都会使其货币余额(即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经济化或最小化。

在针对通货膨胀作出调整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所用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产品和劳务,由于通货膨胀会促使每个人作出调整,并从生产中抽走时间和资源,故它会降低经济效率。

典型的这类成本有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

(三)产出效应前面有关公平效应和效率效应讨论的假设都是基于实际产出和生产水平位于经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即假定有一个特定大小的馅饼,我们关注的是通货膨胀改变每一块馅饼大小的方式和影响制作馅饼中资源使用的方式。

而实际上通货膨胀对馅饼大小也有一定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中的产出和就业产生激励效果。

在通货膨胀期间,货币工资收入滞后于价格上涨,实际利润收入上升;在更高利润的刺激下,生产者会扩大生产并雇佣更多的人。

当然,如果经济正在充分能力和充分就业上运行,通货膨胀就不能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此时的通货膨胀通常被称为纯粹通货膨胀。

但是过高的或恶性的通货膨胀就可能会使货币大幅度贬值,以至于失去作为交换媒介的可接受性,在这种情况下,以物易物的经济会发展起来,并伴随着更低的产出水平和更高的失业率。

四、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一)货币数量论MV=PQ货币数量论表明,M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P和Q的增加或减少。

该理论假设V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进一步假设国民产出固定不变,就会得出价格水平与M按照同样的速率升降。

如果关于产出不是这种极端的假设,随着经济扩张并接近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增长率将密切相关。

货币供给促使物价上升,如果V、Q不变,价格水平就是促使经济趋向新均衡的均衡变量,在这种均衡状态下,M的增加会被P的增加抵消。

这就是说,当M 的增加创造出新的“超额货币”,这种超额分配货币会流入最终产品市场,导致通货膨胀。

V的降低或Q的增加都能部分或全部抵消通货膨胀的压力。

不过数量方程式表明,货币供给的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是控制货币供给增长。

图1图1(以上数据来源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和Wind资讯)选取了1990年到2013年24年间的M2和CPI数据,通过对M2和CPI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尽管变量M2和CPI是非平稳的,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M2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

所以应该通过控制货币发行和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总需求的增加引起的,并会随总需求的进一步增加自我强化。

如图,以价格水平p和产出水平q为起点,总需求增加至D1意味着在p的价格上不能满足所有需求,因此价格水平会上升到p1,产出会上升到qf。

需求上升到D2会使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到p2.只要需求继续增加,这种通货膨胀过程就会继续下去,因为只有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上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

图2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伴随着货币供给扩张的“超额需求”引起的,通过实行减少银行系统的超额准备金,降低各银行扩大信贷及创造货币的能力等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可减缓或完全阻止这种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应该削减政府预算赤字。

政府购买的减少会直接减少经济中的总支出。

减少政府转移性支出或增加税收都会通过减少个人支出而间接减小总需求。

另外因预算赤字引起的政府债务增加应避免使用创造货币的方式融资。

但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抑制往往以失业率上升作为机会成本。

(三)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特点是,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前,物价和产出同时上升,而经济同时经历通货膨胀和衰退的唯一方式就是由总供给的下降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之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上升会使总供给下降,减少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并导致物价上升。

如图,以物价水平p和qf为起始点,总供给下降到s1,。

现在价格p处不能满足所有需求,,物价水平就会上升至p1,总供给会进一步下降至s2。

同样,由于不能满足所有需求,价格会上升到p2.这种通货膨胀会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总供给不再下降为止。

特征是物价上扬和生产下降。

图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主要是解决需求类型的问题,并不能有效缓解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于是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收入政策,即源于与工会和商业企业的垄断力量相联系的工资和物价上涨的力量。

但迄今为止收入政策还远未成功因为它并未消除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即商业和工会的垄断力量并未消失。

有一种还未被使用过的收入政策,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TIP),具有待发掘的巨大潜力。

TIP所依据的一般经济思想是,价格是由单位劳动成本的平均加价决定的。

当单位劳动成本上升时,经济中价格就会普遍上涨。

根据TIP的建议,应提供各种激励措施,限制“超额工资”上升。

TIP的建议按如下方式操作:确立一个工资提高标准,同时政府宣布一个TIP税率表,这样当企业将工资提高时,就要额外缴纳企业所得税。

TIP的建议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一种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会鼓励通货膨胀性工资和价格行为,然而其效果如何还存在着疑问,有待进一步实践与研讨。

参考文献:《经济学原理》曼昆《社会问题经济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