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一、事故风险分析1.事故类型 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违反操作规程、违章安装使用电气设备、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检修(施工)现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第三方人为破坏等。

客观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雷击及设备问题等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

2.危害程度分析车间设备众多、材料集中,可燃物较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引发火灾,危及员工生命安全及公共财产,是消防风险源的重点。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总指挥:亓亮。

副总指挥:李友清。

抢险救援组:组长:张华成员:代文彬。

治安组:组长:吕延鹏成员:李树国。

医疗救护组:组长: 吕延鹏成员:鹿利利。

物资供应组:组长:张金艳成员:康如金、武亮、曹会利。

通讯联络组:组长:孔令勇成员:张继泉。

事故调查组:组长:李友清成员:尹聪。

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2.1应急救援总指挥职责①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②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③确定现场指挥人员;④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⑤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⑥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⑦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⑧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⑨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2.2应急救援副总指挥职责①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救援行动;②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③保持与事故现场总指挥的直接联络和有关人员和部门的联系;④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⑤组织公司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⑥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况;⑦根据公司周围的实际条件,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

⑧当总指挥不能履职时,由其接替总指挥职责。

2.3抢险救援组职责①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抢险救援行动,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②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并确保救援行动的安全;③当外部救援力量实施救援时,配合其行动。

2.4治安组职责①负责划定事故现场的警戒区域及警戒;②负责现场车辆、人员疏导;③维持现场治安管理秩序;2.5医疗救护组职责①负责现场伤员紧急救护;②随时观察和记录伤员伤情;③协助120和上级部门对伤员的抢救。

2.6物资供应组职责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及时快速地组织应急反应物资和其它有关资源送达指定的施工现场,并随时准备对事故现场进行其它增援,搞好后勤保障服务。

2.7通讯联络组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传达按应急预案处置的指令;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2.8事故调查组职责①保护事故现场;②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③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④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提出处罚意见、总结事故教训。

三、处置程序1、信息报告准确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是启动应急预案的关键,因此,必须对信息的报告与处置做出明确的规定。

(1)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调度室 3323039),建立事故信息报告程序。

事故报告的程序一般为以下几步。

①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②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通知单位内部的应急领导小组,视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向当地应急部门(消防大队、医疗机构及其他应急救援部门)报告;但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③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向当地消防大队或其他应急救援部门报告,以及时得到救援。

(2)列出所有的报告对象及电话。

报告对象一般包括:单位内部的各应急组织机构;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消防大队或其他应急救援部门(119);医疗卫生机构(120)。

后附“应急救援外部接口单位联络电话”。

(3)应当明确各级事故信息上报的内容。

①事故现场人员向单位负责人报告的内容: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

②事故发生单位向消防大队、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他应急救援部门报告的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涉及的危险化学品。

③事故发生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通报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应急行动级别;企业外效应。

2、应急响应(1)响应分级依据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大小,本预案将生产安全事故分成四级,分别为轻微事故(四级/班组能控制)、三级/车间能控制)、较大事故(二级/公司能控制)、重大事故(一级/需要社会救援)。

因此将应急救援工作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响应。

依据事故发生的类别和危害程度,由所在车间按照车间预案进行救援;车间如不能控制事故,立即上报公司指挥部启动本预案组织救援;如果事故等级增加,马上上报请求外援,有上级部门进行指挥救援工作,企业全方位、无条件配合救援工作。

(2)响应程序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该级以下级别应急预案必须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先行;下一级应急预案启动,必须根据事故抢险情况及时报告上一级应急救援负责人,以便上一级应急指挥中心及时决定是否启动对应级别预案。

各责任主体单位获得预警信息后,必须指示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

四、处置措施1.发生火灾事故的基本应急措施(1)进行火情侦察,确定燃烧物质和有无人员被困。

(2)迅速扑灭火源,控制危险源,切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的输送,对现场进行不间断监测,防止事态扩大。

(3)火灾发生初期,是扑救的最佳时机,发生火灾部位的人员,要利用现场灭火器材,尽快把火扑灭。

并按既定灭火救援现场处置方案展开灭火行动。

(4)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和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

(5)现场管理人员要立即指挥员工搬离火场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灾区域扩大。

确定水源位置,搞好火场供水。

(6)划定警戒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保护。

(7)及时指挥、引导员工按预定的线路、方法疏散,撤离事故区域,抢救被困人员。

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8)发生员工伤亡,要马上进行施救,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打“120”电话求救。

(9)选择好灭火阵地,保护起火点,减少水渍损失;疏散和保护物资;必要时采取火场破拆、排烟和断电措施;(10)专业消防队到达火场后,服从消防指挥员的组织指挥。

相关人员应该主动向消防队汇报火场情况,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队伍。

2.任何员工一旦发现火情,视火情进行以下应急操作:(1)局部轻微着火,不危及人员安全,可以马上扑灭的立即进行扑灭。

(2)局部着火,可以扑灭但可能蔓延扩大的,在不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应组织周围人员参与灭火,防止火势蔓延扩大,并向现场管理人员汇报。

3.对火势蔓延扩大,不可能马上扑灭的按以下方式处理:(1)立即进行人员的紧急疏散,指定安全疏散地点,由安全员清点人数,发现有缺少人员的情况时,现场最高领导或消防队员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

(2)拨打消防报警电话“119”,通报火场信息:单位名称、地址、着火地点、着火物资及火势大小,联系电话,回答“119”询问并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

(3)发现有人员受伤,立即送往医院或拨打救护电话“120”与医院联系。

4.初起火灾的扑救发生火灾后,要及时利用本单位的灭火器材、设备进行扑救;(1)断绝可燃物:将燃烧点附近可能成为火势蔓延的可燃物移走;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燃烧点的可燃气体和液体;采用泥土、黄砂筑堤等方法,阻止流淌的可燃液体流向燃烧点。

(2)冷却:利用现场的消防给水系统、灭火器、水桶、面盆等进行灭火。

(3)窒息:利用容器、设备的顶盖盖没燃烧区;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将毯子、棉被、麻袋等浸湿后覆盖在燃烧物表面;用沙、土覆盖燃烧物。

对忌水物质,必须采用干燥沙、土扑救。

(4)扑打:对小面积草地、灌木及其他固体可燃物燃烧,火势较小时,可用扫帚、树枝条、衣物扑打。

(5)断电:如发生电气火灾,或者火势威胁到电气线路、电气设备,或电气影响灭火人员安全时,首先要切断电源。

如使用水、泡沫等灭火剂灭火,必须在切断电源以后进行。

(6)阻止火势蔓延:对封闭条件较好的小面积室内着火,在未做好灭火准备前,先关闭门窗,以阻止新鲜空气进入。

与着火建筑相邻的房间,先关上相邻房门,可能条件下还应再向门上浇水。

(7)防爆:将受到火势威胁的易燃易爆物质、压力容器等转移到安全地区。

.火灾现场处置方案一、事故风险分析a)事故类型火灾事故、人身伤亡事故。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电气焊作业区域容易发生焊渣引燃周围易燃物;配电室容易发生高低压配电柜等电气火灾;包装间物料袋,易被引燃,易发生一般火灾;食堂用液化气做饭,液化气泄漏遇明火,易引发气体火灾。

c)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事故容易发生在夜间、无人值守的时间段;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能导致生命、财产损失;着火过程中易产生烟气,如人员吸入肺部造成呼吸不适甚至使人窒息或烧伤事故;火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易造成环境污染。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事故发生前可能会有电线发热、燃烧散发的胶皮气味及其他物质燃烧的焦糊味;伴有浓烟。

e)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火灾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引发压力管道、气罐爆炸。

二、应急工作职责1、成立事故现场处置小组,组长:本单位第一负责人,副组长:本单位安全负责人,组员:其他人员。

2、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抢救工作。

3、各成员负责组织人员开展现场抢救,安全员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

三、应急处置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报警:所有员工应熟悉报警程序,发现事故征兆,如电源线产生火花,某个部位有烟气、异味等。

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立即报告领导,紧急情况下,应先进行自救、灭火,防止火情扩大。

现场人员立即组织危险区域人员撤离,迅速报告事故现场处置小组组长,组长迅速上报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2)接报:报警方式采用喊话或其它方式疏散人员,并采用电话向值班室报警(注意当现场异味为液化气、天然气等易燃气体时,严禁在现场用手机、对讲机、电话、警报器报警,应该脱离现场到安全区域后再报警,以防电火花引爆易燃气体)。

调度值班人员接报后,立即通知火灾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立即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情况,组织人员进行自救灭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