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 中介语研究ppt课件

7 中介语研究ppt课件

• Corder(1971)提出特异方言(ideosyncratic dialect)和过渡能力 (transitional competence)的概念
• Nemser(1971)提出近似系统(approximate system)的概念。 • 中介语意味着学习者的语言是一个混合或者中间的系统,能够系统
式在理论导向和研究方法有了很大不同。 • 指称对象一致并不意味着研究者对这一对象的看法也
同样一致。在中介语的性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具 体影响如何、它如何发展等问题上,研究者的看法有 很大差别。
8
• 中介语的定义
所谓中介语系统,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 成的既不同于学习者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 但是随着学习的继续,不断向目的语系统靠近的动 态的语言系统。
• 母语者的标准对L2学习者来说难以企及; • L2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成功的L2语言使用者,而不是制
造母语者,或者母语者的模仿者。
7
– 总评:
• 中介语是一个有问题的概念; • 变体理论和多语能力理论都没有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来
代替中介语; • 中介语所包含的核心意义(与母语和目的语不同)还
是得到公认的。 • 后期中介语理论如文化适应模式、语言输入和互动模
时间提出了大致相似的理论 – 中介语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SLA研究的方向,奠定了SLA研
究的理论基础,标志着SLA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4
• 中介语研究概述
– 早期(经典)中介语研究
• Selinker(1969)首次提出了“中介语” ,并发表《中介语》 (1972)一文。核心观点是: “学习者独立的语言体系≠母语体系 ≠目的语体系”。(库克称之为“独立语言假设”)
– 对比分析的良好愿望在理论和实践上四处碰壁 – 偏误分析方法仅关注学习者的语言偏误 – 关于中介语系统性的研究始于Corder(1969)《学习者言语错误的
意义》 – Selinker(1969)正式提出中介语的概念,并(1972,《中介语》)
正式提出中介语假说。---- “中介语之父” – Selinker(1969,1972), Corder(1967,1971), Nemser(1971) 几乎在同一
体现出目的语和母语的特征;近似系统强调学习者的语言朝着目的 语发展、不断与目的语接近的特征;过渡能力强调学习者拥有一定 的知识,并且在不断发展 • 经典中介语理论是以母语者的能力为标准和目标的
5
欧洲“成人移民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项目(1981--1988) 主要研究人员
– 变体理论:
Klein等人认为语言习得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变体,高度发达 的语言系统是变体的稳定状态。
– “静态”系统 – 动态发展轨迹
9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 Corder关于中介语的理论假设
Corder早期关于学习者语言的看法也是他的中介语的观点:
• 学习者的语言是一个过渡系统,既有系统性,也有稳定性 • 学习者语言的发展受内在大纲的制约 • 错误是显示学习者语言发展过程的窗口
– 过渡能力和过渡方言 – 假设检验 – 内在大纲(built-in syllabus) – 输入和吸纳(input and intake) – 失误和偏误
11
– 内在大纲(built-in syllabus)
• 所谓“内在大纲”指的是学习者具有的一种控制学习目的语规则的 程序化序列,它控制着学习者的目的语学习过程。换句话说,学习 者在什么时候学会哪一项规则不是由外在的教学大纲决定的,而是 由其内在大纲决定的。
for 对外汉语方向本科生
2
提纲
• 中介语研究
中介语的提出 早期中介语理论研究 早期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假设 中介语的特点 关于“僵化” 中介语研究的发展 中介语语用研究 对早期中介语研究的评价
• 习得顺序研究 • 中介语变异性研究பைடு நூலகம்
3
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提出
• 中介语假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 假设检验
• 学习者习得的过程是假设检验的过程。 • 学习者进行假设检验的前提是其内部有一个“系统生成器”(system-
builder),这个系统生成器对接触到的语言材料进行处理,从而建立 起“过渡系统”(transitional system)。 •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接触到新的语言材料,而系统生成器将新的 语言材料和原有的假设进行比较,然后决定是否对过渡系统进行调整 或更新。 • 系统生成器并不是一旦发现差异就对已有的规则系统进行调整。
• 在习得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学习者变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变体的 内在组织,从一个变体到下一个变体的转变,都是系统的。
• 不同的学习者变体中,包含有相同的、数量有限的组织原则。某一学 习者变体的话语结构,取决于这些原则之间的交互作用。
• 学习者变体不是对真实语言的不完美模仿,而是自成系统,也并无错 误。
10
– 过渡能力和过渡方言
• “过渡能力”是指学习者现时的心理规则系统。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 习者在习得过程中的“系统偏误“来推测其内在的心理规则系统。
• “过渡方言”是从L2学习者的群体来描述其语言系统。强调的是学习
者心理规则系统的动态性
• 中介语是一个动态的、目标导向的语言系统,其复杂程度不断增加
“不是我不愿意结束,我还没有结束,无止境 的旅途看着我没停下的脚步,已经忘了身在 何处,谁能改变人生的长途?谁知道永恒有 多么恐怖?”
--------《无间道风云》主题曲
“没有方向的地图,没有终点的旅途,仙人掌 在沙漠对我微笑,一望无际的公路一个人享受 孤独。”
--------蓝心湄《狂奔》
1
中介语研究之 中介语假说
• 所有的学习者变体都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展示。
中介语发展的最终结果,不是自我消失,而是一种稳定状态。 因此,中介语和目的语没有本质区别。
6
– 多语能力理论
库克提出多语能力理论,学习者的L2能力不可能完全和母语 者一样,中介语发展的终点也不是自取灭亡。
• 二语学习者具有的,是多语能力(multicompetence),即 大脑中同时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能力。这从根本上 不同于母语者的单语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