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训练实习报告填写要求:(1)实习报告填写到后面所附表格中;(2)格式等要求:题目:宋体小二号,加黑摘要:仿宋五号字,100字以内;“摘要:”二字加黑,具体内容不加黑关键词:仿宋五号字,3-5个,用分号隔开;“关键词:”三字加黑,具体内容不加黑序号:一、(一)1.2.3.(二)1.2.3.……空一行二、(一)1.2.3.(二)1.2.3.……空一行三、(一)1.2.3.(二)1.2.3.……(正文部分均为宋体小四号字,一级标题加黑,二级以下不加黑)[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加黑,5个以上)[1][2]……示例:[1] 袁庆龙,侯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2)专著[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示例:[3]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3)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示例:[1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4)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示例:[1]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5)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示例:[13]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6)网络文献:[序号]作者.题(篇)名.网址,发表日期.示例:[2]李文.加入WTO后中国“三农”收入面临的新问题.中国财会网,/ztjj/wto/200003/0719101316.htm,2004-07-19.(7)其它来源文献注释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有关学术刊物标注,或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确定注释方式。
附:长春理工大学学生实习报告~学年第学期实习类列:文献阅读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本科生科研训练起止周15-17 周数 3实习地点校内·省、市图书馆等目的:如:通过文献阅读训练,掌握正确的资料检索、阅读及整理方法,提高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和管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理论及实证研究的科学方法及经济管理类论文资料搜集整理的基本过程,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从事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如:(1)在明确题目与方法后,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文献检索活动。
积极主动地向导师请教、汇报进展情况;(2)充分发挥主动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检索的资料阅读、汇总并整理。
(3)定期总结前阶段的工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4)提交文献综述报告。
进度安排及主要内容:【进度】【内容】成绩:指导教师/带队教师(签字):2011 年12 月16 日长春理工大学实习报告书文献阅读综述样本题目: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风起云涌的服务外包现象越来越引起了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和企业成长模式,其兴起和迅速发展既是国际产业结构转型的产物,又是推动服务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
本文从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政策建议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服务外包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通过研究服务业外包的文献评述,对国内外研究作出整体评价,力求对我国服务外包有更深入的研究。
(一)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温晓红(2008)认为,中国的服务外包从无到有,规模和总量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结合国外发展服务外包的经验,提出了应该扩大规模,形成集群效应等一系列建议[1]。
亚太总裁协会和国际外包中心联合发布的《2008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报告》中指出,从服务外包市场分布来看,2008年全球服务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日本、亚太和拉美地区,其中,美国服务外包市场较为成熟,亚太地区保持强劲增长,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业务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2]。
田刚(2006)在经济转型升级,外包服务提升中国外贸一文中表示,我国目前的服务外包还处于靠劳动成本低来吸引发包商的阶段,一些信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领域涉及较少,服务外包的层次相对较低。
同时,相对于ITO 的迅速发展,BPO的产业尚未完全形成。
并对此提出了应趁经济转型升级把我国服务外包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3]。
沈立(2006)在服务外包,乘着东风扬帆时中认为,我国服务外包市场正日渐成熟,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业开始迅速崛起,正逐渐成为现代商务活动中的新潮流。
鉴于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以及其所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我国应把服务外包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4]。
Gabriela Kennedy,Douglas Clark(2008)在Outsourcing to China–Risks and Benefits中认为,我国服务外包缺乏行业标准,市场不正当竞争等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
金融机构如果不能对外包提供方实施适当的监督以及服务供应商的能力不足都会导致战略风险,使外包服务供应商根据自身的利益采取与外包机构的整体战略目标不一致的做法。
另外缺乏规范的管理还可能造成合同风险,操作风险等一系列风险[5]。
(二)制约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因素陈秀莲(2007)在服务外包,机遇与挑战并存中认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劳动资源丰富,且劳动力成本低廉,成为许多发包国选择中国作为承接国的重要因素。
但目前我国人力结构不尽合理,缺乏专业知识和国际理念同时具备,且外语能力突出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这些导致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接包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制约了我国外包服务的发展[6]。
华德亚,董有德(2008)在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我国企业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通常凭借成本优势参与到产业链当中,通过细分市场以及产品差别化争取市场份额,多数业务处于整个价值链的末端,获利能力很小,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制约了我国服务外包向高端市场发展[7]。
Oz Shy和Rune Stenbacka(2008)在Strategic Outsourcing的文章中认为,某一国或某一地区要想发展好服务外包必须有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以便形成规模优势、成果优势[8]。
而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布局相对分散,长期以来,不能发挥其集群的优势,虽然这些企业集群优势在初步显现,但是总体力度还不够,企业的地理分布也缺乏整体规划。
由此可见,我国应该统筹规划布局,建设密集型服务外包基地,形成集聚效应。
Yongmin Chen,Jota Ishikawa和Zhihao Yu(2009)在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Strategic Outsourcing中指出,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服务外包必然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必然会错综复杂,一个国家要想使本国的服务外包健康快速发展,建立一个既适合服务发展又能有效控制市场存在的不规范行为的法律体系是尤为重要的。
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会影响发包商的积极性,也会影响一国服务外包的长期发展,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可能成为该国服务外包发展的瓶颈。
长期以来,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措施不完善、保护度低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发包企业担心在进行服务外包的过程中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而造成商业机密泄露,而不转移关键技术,不利于中国接包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9]。
(三)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赵楠(2007)在印度发展服务外包模式探析一文中对中国与印度的服务外包作了分析,对中印两国的政策支持力度、人才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实力、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吸引外资的规模等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中国服务外包业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对此建议,我国应以高等院校为平台培养适合服务外包发展的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以快速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国际化水平。
做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打造出一支专业人才队伍[10]。
朱晓明,潘龙清(2007)在服务外包: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机遇中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服务外包业具有巨大潜力的国家,在承接服务外包时就应给海外客户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统一的品牌,通过品牌来宣传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优势和质量,集中力量推广品牌,最终树立自主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11]。
黄建锋,崔荣燕(2009)在服务外包兴起与中国的对策分析中指出,中国应该建立更加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并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实施的监督工作,使这一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改变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力度打击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这对中国吸引服务外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
(四)对国内外研究的整体评价随着近年来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又掀起了研究服务外包的热潮。
但这些研究刚刚起步,对于国际服务外包现象的理论解释也处于探索阶段。
就现阶段而言,国内有关外包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当前有关外包的国内文献多数是从发达国家的视角研究问题,所力图解决的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与外包相关的问题。
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视角探讨外包承接活动的研究相对较少。
2.近年来,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批研究服务外包动因与趋势的文献,但这些文献对服务外包的研究大多只限于现象层面的描述及一般分析,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
而且即便是关于服务外包现象层面的研究也没有定论。
国内学者则更多的只是从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出发,提出一些促进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而己。
3.较之实证研究,学者们表现出似乎对理论研究的了解更多一些,真正从贸易政策角度,对服务外包促进政策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并不多见。
即使是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中,研究重点也是局限于外包决策与收益,缺乏对服务外包实施过程复杂性的分解,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
服务外包产业涵盖范围广泛,从信息技术外包到业务流程外层,在国别产业发展实际中更是差异较大,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结合一个国家的产业实际具体分析。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需要理论的支持和指导,否则在一个新兴产业发展中就可能错失良机。
4.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它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在国家之间的竞争中,国家竞争优势对产业发展壮大至关重要。
许多学者单纯局限于服务外包产业自身,较少从国家竞争优势角度分析,忽视了当今国际竞争格局下外包产业与国内需求、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竞争等相关方面的密切联系,致使提出的结论有一定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