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学校发展定位PPT课件

高等学校发展定位PPT课件

11
• (3)办学层次 • 构建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以本科教育为主体,
以民族预科和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办学层次体系。 • 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稳步发展本科教育,
适度发展民族预科教育和继续教育。
12
• (4)学科专业 • 按学科专业群建设学科专业总体架构,不断加强和完善文史、理
学、工学、经管、法学等五大类学科专业群。 • 按一级学科分层次建设各学科专业群。按三个层次梯次推进学科
• 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精品课程的历史性突破,其中国 家级重点学科力争建成1个以上,国家精品课程力争建成3门 以上。省部级及以上级别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年均至少各新增1个。
17
• (4)科学研究目标 • 在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权威索引期刊源期
刊发表论文量年均增长20%以上,专著、译著长10%以上,省部级科研 项目年均增长30%以上。 • 国家级科研奖励年均至少获得1项,省部级科研奖 励年均获得17项以上。
4
• 作用: • 明确方向 • 凝聚人心 • 鼓舞士气 • 评估发展
概念
5
概念
• 2.高等学校发展定位的特殊性 • 高等学校是社会的学术组织。 • 学术活动和学术使命是高校的赖以存在的根基。 • 大众化与高校的多样性发展 • 政府集权管理与高校个性化发展 • 市场竞争与高校快速发展 • 全球化与高校本土化发展
专业群建设: • 第一层次: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 第二层次: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
术;艺术学;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法学等。 • 第三层次:历史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管理等。
13
• (5)服务面向 • 扎根宁夏,立足西北; • 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民族团结和民族
别敦荣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内容
• 一、概念 • 二、属性 • 三、理论基础与方式 • 四、怎么做
3
概念
• 1.高等学校发展定位的内涵及其作用 • 内涵: • 确定高等学校在一定时空环境下的发展样态。 • 高等学校 • 时空环境 • 发展样态 • 设计(设想)
用20年左右的时间, 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 高水平的地方性 综合性大学。
十一五期间: 基本完成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建立相应的办学体制,充实学科专业 内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初步建立起综合性大学办学模式。
十二五期间: 在若干学科专业形成明显的 办学优势和特色,力争通过 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 成为具备举办研究生教育 实力的综合性大学。
18
•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 年均引进50名以上专任教师,总数超过850名,
各学院生师比控制在20︰1以内。 • 专任教师中的正高职称教师超过128人,比例超
过15%;副高职称297人,比例超过35%;博士 学位获得者超过255人,比例超过30%;硕士学 位获得者超过425人,比例超过50%。
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14
• 战略目标 • (1)规模发展目标 • 在国家民委所属院校中,达到中等规模水平。 • 全日制在校生超过170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
超过16000人,全日制研究生超过600人,其他类 别学生超过400人。 • 本科专业达到55个以上,专业年均招生60—80人, 专业平均规模超过300人。
10
• (2)学校类型 • 创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 • 特色大学:第一,民族性;第二,应用性。 • 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是学校工作不可动摇的中心,研究
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知识应用。研究要有重点,要体现民 族性和应用性,在文科主攻民族性领域;在理工科,侧重 应用性领域。 • 综合大学:建设以文、理、工、管为主干,文、理、工、 管、经、史、法等七大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综 合性学科体系。
6
概念
• 3.高等学校发展定位的内容 • 三大维度: • 社会定位(功能定位) • 系统定位(参照定位) • 历史定位(时空定位)
7
概念
• 十大内容: 总体发展目标 社会功能 服务范围 人才培养目标 办学特色
发展规模 办学类型 办学层次 办学水平 学科专业
8
案例一:一所广东地方本科学院的发展定位
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 实现高水平地方性综合性大学 的发展目标,为学校进入更高的 办学层次奠定坚实的基础。
9
案例二:一所国家民委所属大学的发展定位
• 发展定位: • (1)总体发展目标定位 • 将学校建设成为面向宁夏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以民族文字、文学、文化研究和传播、服务民族团结和民族 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为特色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 • 成为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服务民族地区特色经 济的科研基地,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15
•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 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以培
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 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 树立以生为本的现代办学理念,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出发,建立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社会适应强、有竞 争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 • 加强实践教学,建立条件优良、内容丰富、训练高效的实 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与企业 界和社会有关部门的联系,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 缝对接。
16
• (3)学科专业建设目标
• 增设15个左右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总数达到55个以上。
• 新增30个以上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获得2个以上硕士专业 学位授权,将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建设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 级学科。
• 力争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立项建设或依托兄弟 院校开设2个以上博士学位点。确保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计 算数学两个学科达到博士学位授权要求,力争中国古代文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学科达到博士学位授权要求
相关主题